余秋里的“新式整军运动”
2020-07-29梅兴无
梅兴无
1947年冬季,西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三五八旅政治委员余秋里针对部队的解放战士(俘虏兵)占部队总人数百分之七八十等问题,创造性地开展了以“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所给予劳动人民之苦)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为主要内容的整训运动,使大批解放战士受到教育,得到转化,成为真正的解放军战士。毛泽东称赞余秋里解决了一个从中央苏区起就想解决的问题,并把这一创举定名为“新式整军运动”,向全军推广。
找准问题
1947年11月中旬,三五八旅在陕北绥德附近短暂休整,并对刚刚结束的榆林战役进行战评总结。
此前,西北野战军两次组织攻打榆林,都没能攻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余秋里一头扎进部队里与干部战士座谈,寻求答案。有人说因为思想上轻敌,对敌情估计不足,战役组织准备不充分。也有人说是因为马鸿逵、傅作义积极派兵增援。
余秋里觉得,这的确是重要原因,但还不是问题的根子。在七一五团的座谈会上,余秋里鼓励大家敞开谈,透过现象看本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最后集中到部队的斗志不强。余秋里追问:“为什么斗志不强?”有人认为主要是思想不坚定,个别干部斗志有所减退,不愿靠前指挥,甚至编造假情况、打滑头仗。余秋里感到开始触及问题的根子了。还有人说,部队减员主要靠俘虏兵来补充,解放战士数量剧增,他们为谁打仗的问题没有解决,在战斗中,有的贪生怕死,畏缩不前,直接影响到战斗力。余秋里忙问,你们这里解放战士占多大比例?回答是平均70%左右,有的连队在80%以上。余秋里感慨道:“怪不得刚才操场上集合,黄黄的(解放战士仍着原来的国民党黄军装)一大片呢!”
陕甘宁边区地广人稀,部队兵员补充几乎全靠俘虏兵。随着战斗越来越频繁,俘虏兵更是“即俘即补”。余秋里深入到解放战士占80%的七一五团二营六连,了解兵员成分变化后部队出现的种种问题。通过了解,余秋里思路清晰起来,打仗一靠指挥正确,二靠士兵勇敢,在解放战士已占到百分之七八十的情况下,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把他们转变为一个自觉为人民解放而战的人民战士,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关键。
对症下药
提高解放战士的思想觉悟,从何处入手呢?余秋里想起了七一四团二营教导员夏伟摸索出的经验。解放战争初期,二营补进一批被俘国民党军士兵。这些解放战士身上不同程度地带着旧军队的坏毛病。夏伟就从关心、爱护他们入手,行军时他和解放战士并肩行走,嘘寒问暖,还安排班长、排长和老战士替他们背枪。一位解放战士感慨道:“在那边被长官打骂是家常便饭,没想到共产党队伍里的长官这么好。”夏伟觉得这个战士做的对比很有意义,就在全营开展国共两军对比教育,不少解放战士转变了立场,思想觉悟也提高了。
余秋里从中受到启发,和旅长黄新廷研究决定,利用冬季战斗的间隙,进行一次整训。在研究部署冬季整训的会议上,余秋里提出整训以七一四团为突破口,以提高解放战士的思想觉悟为重点,发动干部战士诉旧社会的苦、诉旧军队的苦,开展查阶级、查思想、查斗志,进而解决思想不坚定、斗志不坚强的问题。
诉苦开始后,七一四团二营很快就发现了两个典型。一个是从解放区入伍的六连二班班长刘四虎,一个是解放战士路新理。
刘四虎在家时受尽了地主恶霸的欺压,父亲被逼得上了吊。为了找活路,十岁的刘四虎到一家银匠铺当学徒,每天从天亮干到半夜,还要挨打受骂,干了六年没拿到一个钱。第六年腊月,他提出要工钱给母亲过年,狠心的老板不仅不给钱,反而毒打了他一顿……刘四虎一把摘下帽子,指着头上的伤疤说:“这就是老板给的工钱!”台上刘四虎痛哭流涕,台下一片啜泣声,他的诉苦激发了战士们的阶级仇恨。
路新理,原是一个爱讲怪话的“罗克兵”(落后战士)。诉苦开始后的一个深夜,全连战士都睡了,他悄悄爬起来,抱着一包东西向野外跑。查铺的指导员以为他要逃走,就悄悄跟了过去。谁知路新理跑到一个土崖下停下来,从怀里掏出一张纸牌插在土坎上,点燃带来的蜡烛和供香,跪下叩了三个响头,叫了一声“娘”!就开始嘟嘟囔囔说话,说着说着就变成了哭诉。指导员慢慢听明白了——他在向死去的亲娘诉说自己的伤心事。
原来路新理听了别人诉苦,顾虑自己是俘虏兵,一贯爱发牢骚、讲怪话,担心即使讲了自己的悲惨遭遇,也得不到同志们的同情和理解,才跑到野外哭诉的。
在第二天的诉苦大会上,路新理倒出了自己的苦水。他说,他很小就跟着父亲累死累活地给地主干活,也养不活一家四口人。父亲被活活累死后,他和母亲领着妹妹,一路乞讨到山西夏县,在一家盐场干活,因为没有防护鞋,他的双脚被盐汁蝕烂,疼痛难忍。后来,母亲在病饿交加中离世,自己没钱埋葬,连吊孝的麻布都买不起。一天,国民党军队突然到盐场抓兵,把他抓走了。9岁的妹妹看见他被抓走,哭得死去活来。从此,妹妹是死是活,一点儿消息也没有。路新理说到这里,再也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
典型的力量是巨大的,余秋里把七一四团二营的整训经验在三五八旅全旅推广开来。诉苦大会上,战士们一个接一个登台,诉说自己过去饥寒交迫的生活、逃荒要饭的经历、家破人亡的遭遇,诉说自己的亲人是怎样被饿死、冻死、病死、打死、逼死的,兄弟姐妹是怎样被卖掉的,土地房子是怎样被夺走的。解放战士除了诉这些苦外,还诉说自己是怎样被卖壮丁、抓壮丁的,在国民党军队里又是怎样挨打受骂的。说到伤心处,诉者失声,听者动容。
深挖苦根
在诉苦开展起来后,有的单位没有经验,结果是苦诉完了,哭完了,教育也结束了。余秋里发现后及时指出,诉苦不是目的,流泪不能解决问题,要找苦源、挖苦根,用说理和算账的方法启发教育大家。
在一次讨论中,有人说地主养活了长工,地主不租地给穷人种,穷人就要饿死;也有人说,地主的地要是长工不给他种,庄稼长不出来,他吃什么?双方争来争去,谁也说服不了对方。
余秋里说,对此不要急着下结论,让他们把想讲的话讲完,干部要善于引导,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连指导员刘传喜给大家提了两个问题:“穷人穷,是命穷还是地主剥削穷的?穷人一无所有,地主剥削什么?”老战士李占全发言说:“地主剥削的是穷人的血汗。”解放战士赵品祥不解地问:“血汗是什么?”李占全回答:“我们给地主干活要流血流汗,血汗就是劳动。”刘传喜因势利导打了个比方:“水在河里哗哗地流不值钱,可把它担到城里卖就值钱了;石头长在山上也不值钱,但把它凿成石料运进城就值钱了。担水、凿石、运输都是劳动。经过劳动,不值钱的东西变得值钱了,这就说明劳动是值钱的。我们常讲劳动创造价值,就是这个道理。”听了这番话,大家恍然大悟:土地也是一样,地里本不长庄稼,长工耕种了,才有了收成。但是,粮食被地主拿走了。
接着,刘传喜启发大家一笔一笔地算账。你一年给地主种多少地,每年收多少粮,地主给你多少工钱,这些粮都是劳动得来的,但工钱却少得可怜,这是不是剥削?算着算着,许多人禁不住哭诉起来了。有人哭诉道:“我一年到头流血流汗,给地主干活,过去总以为穷是自己命苦,现在才知道是被剥削穷的。地主老财不劳而获,是靠吃我们的血汗得粮买地才富起来的。”
余秋里总结时说,认识阶级,懂得剥削,才能成长为有阶级觉悟的人民战士。算账这种方法,既具体又生动。通过算账,可以把地主、资本家剥削劳动人民的手段和实质充分暴露在人们面前,这要比讲空洞的道理深刻得多。
弄清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战士们的认识水平出现了一个飞跃。但如何把大家的觉悟提升到为劳苦大众而战的高度?余秋里又引导战士们把“挖苦根”与“拔蒋根”结合起来,把个人和家庭苦难遭遇与整个阶级的命运联系起来,启发大家进一步思考、讨论,就像一层层剥竹笋,一镢镢挖树根,越剥越瞧得清,越挖越看得透。对过去一些认识不清的问题,战士们都找到了正确的答案:你的苦,我的苦,都是咱劳苦阶级的苦;山西的老财、陕西的地主,都是剥削穷人才富起来的;天下老鸦一般黑,蒋介石是他们的总头子,剥削制度是总根子。我们只有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才能过上好日子。
诉查结合
通过深挖苦根,战士的思想觉悟大大提高了,那么又该如何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呢?余秋里带着问题到七一五团调研,发现该团在“三查”中诉苦,诉苦后再“三查”,诉查结合是个好办法。
七一五团六连80%的战士都是刚刚解放过来的新兵,由于兵员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不少新问题。不听从班长指挥的多了,新老战士争吵的事多了,违反群众纪律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指导员王德清发现,解放战士刘登旺情绪低落,和同时解放入伍的王金盛形影不离;他曾两次找刘登旺谈话,每次谈完话,王金盛就要去找刘登旺,这个事情引起了连队干部的注意。
在诉苦大会上,战士冯福林悲愤地控诉地主霸占他家菜园,杀害父亲的罪行。刘登旺听着听着不由得哭了起来,他站起身开始控诉。原来刘登旺一家四口靠租种地主17亩地为生,欠下地主的租子还不起,老财就把他当壮丁卖了。讲到这里,会场里的王金盛坐立不安了。刘登旺接着说:“我们像犯人一样,被押送到陕北,一路上受尽了打骂。当官的让我们一个人挑四箱子弹,走不动,当官的就在后面一步一棒子。最后,我累得晕倒了,当官的……”说到这里,他指着王金盛说:“就是他,这个狠心贼,把我推到山沟里。指导员,王金盛是国民党军队的排长。他家是大地主,祖祖辈辈欺压咱穷苦人。”会场上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接着,刘登旺朝着王金盛“呸”了一口,说:“他要我串通几个解放兵拖枪投奔国民党。他说若不跟他走,将来他跑出去,要杀我全家……”
刘登旺的觉醒,一下子把“诉苦三查”推向了高潮,解放战士纷纷诉说自己悲惨的家庭情况,检讨过去的错误言行,不少人流下了悔恨的眼泪。在觉醒了的解放战士面前,那些顽固坚持地主阶级立场的人、混入部队搞阴谋破坏的奸细,以及恶习不改的兵痞,也暴露了出来。
余秋里看到,诉苦是开展“三查”的基础,“三查”是诉苦的继续。不搞诉苦教育或诉苦搞得不充分就进行“三查”,不是查不起来就是深入不下去。因为没有阶级觉悟作基础,群众是被动的,没有自觉,没有积极性。诉苦搞得越深入,“三查”就越有基础。余秋里马上在全旅推广了七一五团的经验,由于采取如上方法,基本解决了队伍不纯的状况,增强了军内外团结,调动了指战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彭总推动
诉苦诉出了深仇大恨,“三查”查出了高昂斗志。三五八旅广大指战员带着阶级仇恨练兵,越练劲越足,掀起了空前的练兵热潮。
三五八旅开展“诉苦三查”的简报送到西北野战军总部后,引起了彭德怀的极大关注。他对政治部的人说,军队怎样调动积极性,提高战斗力?我看,“诉苦三查”是个好办法。他和西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甘泗淇专程到三五八旅,听各团政委、政治处主任的汇报,找干部战士座谈,详细了解情况。他对余秋里说:“通过诉苦,大家懂得了阶级,懂得了剥削,懂得了为人民当兵,为自己翻身打仗,对敌人的仇恨加深了,战斗意志就会更加坚定。”
彭德怀在三五八旅调研了三天,临行前,他对余秋里说:“你们搞的‘诉苦三查是政治工作的一种新发展。有了彻底的群众路线,就能充分发扬民主,引导群众从根本上提高觉悟。部队士气旺盛得很,完全可以跟敌人拼命。你们要下决心抓下去,要注意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注意总结经验。”
余秋里结合前段时间作战骨干力量伤亡大、干部减员较多、又要迎接新的战斗任务的实际,便向彭德怀请示:“经过‘诉苦三查,能不能从解放战士中选一批骨干?”彭德怀说:“好啊!在运动后期,你们可以发扬民主,让群众推荐干部,经过领导审查,确实表现好的可以当排长、连长,当营长也可以嘛!”
余秋里根据彭德怀的指示,充分发扬民主,由群众推荐在“诉苦三查”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经过党组织的审查和批准,提拔了一批干部,发展了一批新党员。群众推荐出来的干部和党员觉悟高、斗志强、有威信、能打仗,使基层干部队伍和党组织得到了补充和加强。
彭德怀回去后,西北野战军总部发出了关于推广“诉苦三查”做法的电报,野战军的“诉苦三查”运动广泛开展起来。
主席肯定
1948年1月中旬,西北野战军在米脂县杨家沟召开团以上干部参加的前委擴大会议。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期间,彭德怀告诉余秋里:“毛主席要接见你,了解部队‘诉苦三查的情况。”余秋里想不到的是,毛主席会用两个晚上的时间来听他的汇报。
第一天晚上,毛泽东了解了部队的一般情况后问余秋里:“你们‘诉苦三查是怎么搞起来的?”余秋里汇报说:“我们组织诉苦时先作调查,找出苦大仇深的典型,让他们先讲,引发大家诉苦,提高阶级觉悟。用典型把群众发动起来,再顺势引导群众进一步找苦源、挖苦根,使大家认识到蒋介石是地主老财的总代表,要彻底翻身过好日子,就要跟着共产党,推翻三座大山……”毛主席说:“这个对,要顺应群众的心愿,按自己的主观意愿办事是不会成功的。”
接着,毛泽东让余秋里重点谈谈解放战士的情况。余秋里汇报了路新理、刘登旺等解放战士的转变过程,他说:“国民党军队的士兵,除了个别兵油子,绝大多数都是贫苦出身,有的是被抓来的,有的是用钱买来的。他们在家受地主老财的压迫,到国民党军队里又受长官的压迫,有的受不了就逃跑,一旦被抓回来就会被打死。实际上他们的阶级成分跟我们子弟兵一样,有的家里比解放区来的战士还要苦。经过诉苦教育,他们的觉悟提高很快,揭发坏人坏事很坚决,阶级界限划得很清楚。”毛泽东频频点头:“很好!很好!我们从中央苏区起,就想找到一个教育俘虏兵的好形式,这次‘诉苦三查的办法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你讲清楚了,明天你到会上去讲,请陈毅同志也参加。”
第二天,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和彭德怀的安排,余秋里在前委扩大会议上作了汇报发言。在汇报中,他穿插介绍了许多生动的典型事例,受到广大与会者的称赞。
杨家沟会议后,毛泽东把“诉苦三查”命名为“新式整军运动”,并号召在全军普遍地开展。
彰显威力
1948年2月,以“訴苦三查”为中心的新式整军运动结束后,根据中央军委指示,西北野战军展开春季攻势,转入外线作战,发起了宜川、瓦子街战役。这次战役全歼胡宗南集团主力第二十九军2个整编师5个旅10个团,不仅孤立了延安、洛川的守敌,而且打开了南下的局面,西北野战军一片欢腾。
战后,西北野战军授予七一四团“攻如猛虎,守如泰山”锦旗。二营六连战士刘四虎因一人冲上敌阵地连续刺死敌四人、刺伤敌三人,被授予“特等战斗英雄”称号,成为“全军战斗的旗帜”。
宜川、瓦子街战役显示了新式整军运动给部队带来的巨大变化,毛泽东在《评西北大捷兼论解放军的新式整军运动》中指出:“最值得注意的,是在冬季两个多月中用诉苦(诉旧社会和反动派所给予劳动人民之苦)和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方法进行了新式的整军运动。由于诉苦和三查运动的正确进行,大大提高了全军指战员为解放被剥削的劳动大众、为全国的土地改革、为消灭人民公敌蒋介石匪帮而战的觉悟性;同时就大大加强了全体指战员在共产党领导之下的坚强的团结。在这个基础上,部队的纯洁性提高了,纪律整顿了,群众性的练兵运动开展了,完全有领导地有秩序地在部队中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的民主发扬了。这样就使部队万众一心,大家想办法,大家出力量,不怕牺牲,克服物质条件的困难,群威群胆,英勇杀敌。这样的军队,将是无敌于天下的。”
(责编 杨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