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2020-07-29于青松罗江洪
于青松,许 琪,罗江洪
(赣南医学院 1.2014级预防医学本科生;2.预防医学系,江西 赣州 341000)
据《2018中国青少年互联网使用及网络安全情况调研报告》[1]显示: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全面普及,青少年逐渐成为网络使用的主力军,这一群体容易沉迷于虚拟网络世界,从而产生网络成瘾。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又称病理性网络使用[2],是指反复使用网络所产生的一种着迷状态,难以抗拒再度上网的欲望,并存在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3]。过度使用网络会导致青少年出现学习成绩下降、人际交往能力下降和孤独感,损害个体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4]。
应对方式是指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个体为减轻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而采用的认知和行为的方式[5]。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江西省赣州市初中生网络使用情况、网络成瘾现状及应付方式特征,探究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有效开展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提供参考,为教育部门初中生网络成瘾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西省赣州市一所公立中学和一所私立中学全体初中学生。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 449份,有效率为98.9%,其中男生1 992名(57.8%),女生1 457名(42.2%),公立中学3 245名,私立中学204名。
1.2研究工具
1.2.1网络成瘾量表(InternetAddictionImpairmentIndex,IAII)采用美国匹兹堡大学YOUNG[6]编制的网络成瘾量表,该量表包括20个题目,每个题目1~5分(1=从未有、2=很少、3=有时候、4=经常、5=总是),各题相加得到总分判断测试对象是否为网络成瘾,得分越高,测试对象的网瘾倾向越严重。总分在50分及以上为网络成瘾,50分以下为正常使用网络者。该量表在我国大中学生中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7]。
1.2.2应对方式问卷采用肖计划等[8]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共计62个题目。该问卷分为6个维度,分别是退避、幻想、自责、求助、合理化和解决问题。问卷计分方式:①各个分量表的计分均为选择“是”,得“1”分,选择“否”,得“0”分,将每个项目得分相加,即得该分量表得分。②条目19、36、39和42,选择“否”得“1”分,选择“是”得“0”分。
在本研究中,为了更符合初中生的特征和实际情况,对量表的选项做了针对性修改,具体为:将原问卷的选项改为4个选项:1=否、2=有效、3=比较有效、4=无效。计分方式变为:①各分量表选择“1”(即“否”)得“0”分,选择“2、3、4”(即“是”)得“1”分,将各项目得分相加得到该分量表得分。②条目19、36、39和42采取反向记分。
1.3调查方法开展调查前先在小范围内进行预调查,并对此次调查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取得调查学校的配合,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问卷调查,要求相关老师回避,学生独立完成问卷后立即回收,并剔除无效问卷。
1.4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Epidata 3.1进行单人数据录入,使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数据均数间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率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分析,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子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网络成瘾检出情况本次调查检出网络成瘾443名,网络正常使用者3 006名,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2.8%。其中男生340名,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7.1%,女生103名,网络成瘾检出率为7.1%。经χ2检验,不同性别网瘾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校网瘾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初中生网络成瘾检出情况
2.2不同性别初中生网络成瘾和应对方式得分之间比较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男生在网络成瘾总分、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应对方式总分上的得分均高于女生,而在解决问题、求助上的得分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网络成瘾和应对方式得分之间的差异
2.3网络成瘾组与正常使用网络组初中生在应对方式得分上的比较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网络成瘾组在退避、幻想、自责、合理化和应对方式总分上的得分均高于非网络成瘾组,在求助和解决问题上的得分低于非网络成瘾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网络成瘾组初中生在应对方式上得分比较
2.4应对方式与网络成瘾的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网络成瘾总分与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和总分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均<0.001),初中生网络成瘾总分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和应对方式总分呈正相关,而与解决问题和求助呈负相关。见表4。
表4 初中生网络成瘾总分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分析
2.5初中生网络成瘾与应对方式各维度的多因素分析为进一步探索应对方式与初中生网络成瘾之间的关系,以网络成瘾总分为因变量,将性别、学校和应对方式问卷中6个因子:解决问题、退避、自责、幻想、合理化、求助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性别、学校、自责、幻想、合理化、解决问题和求助进入回归方程,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0.187。男生、私立学校和自责、幻想、合理化等应对方式对网络成瘾的发生产生直接正性影响,而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对网络成瘾发生起直接负性影响。见表5。
表5 初中生网络成瘾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初中生网络成瘾检出率为12.8%,低于张伟波等[9]对上海市初中生的调查结果,明显高于海口市[10]和天津市[11]中学生网络成瘾率,与国内大多数地区中学生网络成瘾检出率10.37%(7.62%~13.49%)[12]相比,处于中上水平。这可能与地区间的经济文化差异和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有关。提示在本地区的初中生群体中网络成瘾的发生有较高的比例,有关部门及学校应该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在性别差异上,男生网络成瘾检出率和得分均高于女生,与郎艳[13]、韩耕愚[14]和曹建琴[15]等研究结果一致,也符合社会现实。其原因可能与男、女生性格差异和偏好有关。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缺乏对社会的理性认识,没有养成正确的网络素养和上网习惯;同时,中学时期的女生更加看重学业成绩和父母对自身的期望;而男生喜欢冒险和接触刺激性的事物如网络游戏等,因而男生更容易出现网络成瘾现象,随后多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男性是发生网络成瘾的危险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男生在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应对方式总分上的得分高于女生;而在解决问题、求助上的得分低于女生,与陈娜[16]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在同样的压力面前,不同的个体会采用不同的应对方式来应对,其原因可能是受传统文化赋予男女生不同社会期望的影响,女生被要求在性格上温柔、乐观、阳光,鼓励遇到困难时向外界求助;而男生应当具备坚韧、独立的品质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初中生在退避、幻想、自责、合理化上的得分均高于非网络成瘾初中生,而在求助和解决问题上的得分低于非网络成瘾初中生,与职晓燕[17]和殷俊凤[18]等研究结果一致。提示网瘾青少年在面对来自不同方面的压力时,很少利用身边现有的资源或向外界寻求帮助与支持,而是选择在网络世界进行网络交流和娱乐以减轻压力带来的消极影响。
研究显示,初中生应对方式中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得分与网络成瘾总得分呈正相关关系,与王恩界[19]和余丽[20]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合理化”被当作是一种混合型的应对方式,具有两面性。初中生越是选择自责、幻想、退避、消极“合理化”的应对方式,越容易发生网络成瘾,提示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可能是网络成瘾发生的危险因素。但本研究中的相关系数不大,提示现实中两者的相关性可能较弱。
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学校、自责、解决问题、幻想、求助、合理化进入回归方程,对初中生网络成瘾具有预测作用,与张梦玲等[21]结果一致。其中,私立学校、自责、幻想、合理化起到直接正性作用,该结果也证实了上述提到的网络成瘾初中生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提示网络的便利性和匿名性为初中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逃避场所,他们可选择任何使自己满意的方式缓解压力,从而带来强烈的欣快感,并沉迷其中,产生依赖性[22];而私立学校的规模、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往往达不到公立学校的要求,因而学生受到约束以及正确引导较少,更容易出现网络成瘾。同时网络上一些常见的功能如网络游戏、聊天也满足幻想等消极应对方式的条件。而积极的应对方式如解决问题、求助对网络成瘾的发生起直接负性影响。即初中生越是敢于积极应对压力,出现网络成瘾的可能性越小,提示解决问题和求助可能是预防网络成瘾发生的保护因素。采取良好的应对方式能减轻应激压力的负面影响,从而使心理保持健康状态[23],逃避、幻想和沉迷于网络世界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学会积极的应对会减少对网络的依赖,最终减少网络成瘾的发生。上述应对方式联合解释网络成瘾18.7%的变异量,提示初中生网络成瘾发生还存在其他因素影响,还需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