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20-07-28邓礼福

成功密码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学管理心理健康心理

邓礼福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需要得到学校、教师的重点关注。这一群体产生的因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政府政策、经济条件等多方面因素,想要让留守儿童能够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本文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教学活动展开系统分析,从留守儿童的特殊性入手,结合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针对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难点和障碍进行深层次分析,进一步提出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管理措施,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温暖、科学的成长空间。

一、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难点障碍

很多留守儿童都存在心理问题。但一些教师、班主任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了解有限,在实际教育管理中,无法真正做到“对症下药”。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个体分析,尤其是一些留守儿童拒绝交流和沟通,在无形之中也加重了教育管理的难度。

不仅心理问题,留守儿童的学习管理问题,也让很多教师、班主任感到无所适从。笔者在实际调查过程中了解到,一些留守儿童中的“学困生”,缺乏学习动力,即便教师多番督促也无济于事,课堂参与度较低、不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加之父母管理、教育的缺失,监管人的作用极为有限,想要开展系统的家校合作难度较大,无形之中“放任”了学生。

生活上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也没有得到系统的解决,班主任、教师鞭长莫及,想要照顾到每一个留守儿童难度较大。如果无法从根源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那么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质量也不会得到提高。对于青春期儿童而言,该阶段很容易受到外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在缺少约束的环境中,一些留守儿童“学坏”“变坏”。这些都需要教师、班主任通过系统的教育管理进行解决,但学生课后时间难以把握,管理难度较大,很多管理手段无法落实。

二、留守儿童教育教学管理方法

(一)打造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得到了教育行业的重视,很多学校都在积极完善优化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此确保学生健康成长。相比其他学生,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紧迫,班主任、相关教职人员、学校管理人员要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要积极了解、学习专业的心理教育知识,学校开设心理教室,构建完善的心理教师组织体系,尽可能帮助留守儿童保持健康心态。比如,某中学每个学期都在全校范围展开系统的心理测评活动,重点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运用大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心理问题等级,采取不同的心理健康治疗、教育手段,及时告知班主任和有关教师,对留守儿童展开联合性心理健康治疗。同时对现行的教育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加入心理健康内容和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自我调节心理状态的方法。

(二)改革优化家校合作教育体系

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每个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问题,需要在教师和管理人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和留守儿童父母进行沟通。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借助线上沟通平台,让家长尽可能地参与儿童成长生活。比如,某中学建立了专项留守儿童档案,并且组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部门,同留守儿童家长进行对接,让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主动参与其中。不仅如此,为保证家庭教育的科学性,该校要求对接人员要向家长传授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班主任定期和留守儿童家长进行沟通,以便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状态。对于留守儿童而言,父母的关爱和关注格外重要,“盲目放纵”或“严苛要求”都会对留守儿童产生负面影响,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可让留守儿童对学习和生活形成新的积极的认识。

(三)打造生动校园品德教育体系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外,还需打造生动校园品德教育体系。留守儿童主动约束自己,正确看待父母外出务工,学会体谅父母,主动投入学习中,用知识改变未来。比如,某中学建立留守儿童互助小组,根据留守儿童的情况,3~4人为一组。值得一提的是,该中学采用了混年龄段小组组合方式,并且为每个小组安排了专门的帮扶同学和指导老师。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对每一个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调查,确保小组人员分配合理,让留守儿童可接触到不同年龄段的朋友,学会倾听和团结合作,掌握正确的待人接物方式。而这种混年龄段的小组合作方式,能够让学生最大程度互补,不论是学习、生活上都会产生全新的变化。除此之外,班主任或者教职人员还应定期展开系统的品德教育,不仅限于常规的班会,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组织多元化的课外活动,如:科研探究活动、班级角色扮演运动会等。

综上所述,留守儿童作为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群体,已引起社会、学校、教师等方面的广泛关注。但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复杂,生活学习上都存在诸多问题,教育管理难度大。不仅如此,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都具备一定的特殊性,难以运用常规的教育教學方式、方法进行管理,需要班主任、相关教职人员、学校管理人员针对不同留守儿童情况进行针对性教育管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关心和爱护,配合教师主动接受教学管理,进而得到成长和进步。

猜你喜欢

教学管理心理健康心理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教学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心理小测试
浅析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云教学管理平台在教学运行管理方面的运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