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下高校外语课程思政途径探究

2020-07-28李苗

广告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外语课程思政高校

摘要:本文基于新时代的背景,提出课程思政的必要性以及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结合“课程思政”的目标,提出如何把“课程思政”理念和内在要求融入外语课堂,从教师,教材和教学等层面给出具体的策略和方法,旨在真正实现把德育融入到教学当中切实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关键词:高校;外语;课程思政

高校思政工作从单维的思政课程转向多维的课程思政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深刻把握“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系统规划“课程思政”的生成路径,对于高校坚持社会主義办学方向,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英语类课程思政要突出课程教学的育人导向,促使专业学习与价值观教育同频共振,让课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会贯通;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内容,即找出英语教学与思政教育语言素材之间的互补点;自觉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的标准来锻造高素质外语教师队伍,更好地推进外语类课程思政工作取得实际成效。“课程思政”是一个长效工程,一线教师如何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如何开展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是外语教师今后思政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不断思考的问题。

1.1 研究背景

庚子伊始,新冠疫情爆发,改变了所有人的生活节奏,也影响了整个教育界。“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背景,加之互联网信息渠道广泛且纷繁复杂,使得思想活跃的当代大学生们很容易出现思想政治掉线的问题。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教40条》重点举措第1条提到:“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加强课程和专业思政建设,强化每位教师立德树人的意识,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每门课程”“推动形成专业课教学与思政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的育人格局”。《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第1条指出“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充分发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2017年1月,上海市教委首次提出“课程思政”的概念,也就是高校的所有课程都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上海部分高校率先探索和尝试将传统“思政课程”转化为“课程思政”,全国各高校纷纷借鉴其改革经验,在实践中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格局,且初步取得成效。

从国家教育政策、高校探索改革可看出,思想政治教育是把价值观的培育和塑造融入所有的课程,让所有的课程都有育人价值。大学外语课程作为高校通识课,贯穿于每位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中。金立群(2019)强调“外语教育需要培养拥有丰富跨文化知识、具备高度政治觉悟和高尚道德情的国际化人才。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外语课堂是外语教学有待解决的研究话题。

1.2 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阐释、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三个方面。

一、在“课程思政”内涵研究方面,汪承平,胡玉明,陆秀东(2019)从“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和内涵入手,探讨“课程思政”理念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并分析外语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如欠缺对中国元素的凸显和阐释、忽视中外文化的融通等,并提出了外语类“课程思政”建设的建议。

二、在“课程思政”课程建设研究方面,郭炜,王淙(2019)针对民办高校外语专业教学工作各方面,即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第二课堂—学科竞赛—创新创业“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介绍了该体系下民办高校外语教学课程思政的体系化解决方案。

刘尊英,孟祥红,辛华龙,董士远(2020)在《全方位育人与“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提出,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方面,边宇琪(2018)指出,“外语类专业课程因其人文性、直观性和实用性,对广大学生具有独特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为充分发挥语言教学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应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使其在纷繁复杂的语言素材中筛选出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双重提升的教学素材,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将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王岩、李漪妮、张佳涵等(2017)指出“上海各高校近年来在思政教育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系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思政教育同外语翻译课密切结合,并从德育教育的原理论证其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同时也指出它对任课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高校外语课堂存在的问题: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外语教学进行人文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的提高有其独特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西方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也要注重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英语跨文化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是为了了解西方的思想和文化,而更重要的是,要树立用英语语言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思想的意识,帮助学生学习用英语表达中国优秀文化。把思想政治教育主动融入日常英语课堂教学中,可充分发挥英语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然而,目前外语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点:

其一,外语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不足。部分教师依托选定教材,课堂讲授侧重语言技能培养,并未考虑如何将专业课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其二,外语教师没有凸显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外语专业学生会接触大量的他国文化,如果教师不能清楚地阐释中外文化,就会导致学生不能客观看待他国文化甚至盲目崇拜。因而,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尤为必要且有以下两点现实意义:

首先,外语“课程思政”除了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外,有助于培养一支精通中外文化的外语教师队伍。使教师在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把德育融入到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品格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外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也是传统文化的“催化剂”。加强外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使得培育出的外语人才的思想素质、政治素养、文化素养更符合“一带一路”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又能服务于国家培养一批政治素质过硬的国际专业人才的战略目标。

1.4 外语课程思政的路径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是一本生动而深刻的教科书。这次的公卫事件不仅让广大教师更加理性并全面地思考为人师表的责任,更加明确了育人之本。要实现高校外语的课程思政,需从以下几个层面着手:

第一,教师层面,要建立起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外语教学团队,将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目的与广大教师群体分享和传播;

第二,教材层面,外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政教育资源,也可以积极提供课程补充资料,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检索和分析能力;

第三,教学层面,要将课程思政的目的引入教学环节,在课堂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探讨。教师要深入挖掘战疫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把疫情化为教育契机,把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鲜活案例引入课堂。课程思政的形式是多元的,可以把抗疫中的中文素材作为翻译文本让学生练习,解读其背后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元素或他国文化元素等,也可以结合中外媒体的观点启发学生思考并评论。比如,此次疫情当下,中国所展现出的大国担当,国内众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抗疫中的逆行者,以及到处可感受到的志愿者精神等都可以作为话题导入课程等,还可以让学生就企业公民,社会公民的概念和宗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学生探讨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对国家对社会可做出哪些贡献,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互助互学,尽可能让某一结论是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而得出,而非教师一厢情愿的道德说教。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切实从学生的立场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素材,开展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讨论,将思政教育在讨论的过程中变成学生的自觉和无意识。

1.5 结语

课堂思政,作为一种德育理念,不单要根植于教师的心里,更要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品行培养中。以此次疫情为背景,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课外实践及信息化课程等手段,外语教师可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也就是说,在课堂思政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师讲、學生听”的模式,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变为知识的辨析者。教师使学生在对话题的相互探讨中得到提升,从而真正实现“课程思政”与外语课的有效融合。特别是与学生的职业生涯、未来发展紧密关联的专业课。若外语教师能将课程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大力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必将提升人才培养的素质。

英语课程的思政改革绝不意味着要英语教师偏离培养学生语言技能文化意识的本位,而是如何在完成语言技能这一既有教学目标的同时,使思政教育的效用最大化。“课程思政”没有统一的教学模式,但我们要避免生硬说教,我们外语教师应考虑如何从课程定位出发,以教材挖掘为工具,以教学设计为策略,在教学目标上,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学评价环节里渗透课程思政;如何依照“课程思政”理念,规划科学合理的生成路径,充分发挥育人功能,这是高校外语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永恒的话题。与此同时,作为信息化时代下的大学生,如何在教师的引导下以积极的学习观调整学习策略,在专业实践的活动里培养自己的品行也不可以被忽视。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2577.htm

[2]  边宇琪.外语类专业课与“课程思政”的融入[J]. 文教资料,2018(18):212-213.

[3]  陈宝生.在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wemedia.ifeng.com/74884846 /wemedia.shtml.2018-08-22.

[4]  储小慧,课程思政在外语课堂的应用及方法研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31):76-77.

[5]  董永.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4):90-92.

[6]  谭晓爽.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践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4):44-45.

[7]  刘尊英,孟祥红,辛华龙,董士远.全方位育人与“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J].2020(3):238-239.

[8]  郭炜,王琮.民办高校外语教学“五位一体”课程思政体系设计.教育教学论坛[J].2019(10):36-37.

[9]  王岩,李漪妮,张佳涵,瞿钧.外语院校特色思政体系构建的探索和实践.青年发展论坛.2017(5).

作者简介:李苗,女,汉族,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和英语笔译。

(作者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猜你喜欢

外语课程思政高校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