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2020-07-28何健辉
何健辉
摘 要:在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建设力度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对特色小镇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我国将在2020年底,推出近1000具有特色的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基于此,本文实际案例,先分析了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的设计原则,并提出特色小镇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要点,希望对我国特色小镇建设事业的稳健发展有一定参考。
关键词: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1 引言
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是建设特色小镇的核心,其核心内涵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具有独特的民族气息,和“非区非镇”的特性,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成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全新载体。基于此种情况,开展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分析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2 案例分析
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历史文脉,这一点也是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赖以生存的基本特征,需要具有一定的类型,可以民国文化、艺术文化、民俗文化、村落文化、街巷文化等。某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具有非常独特的民俗文化和民国文化, 这些问文化都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吸引力及排他性,存在很多民国旧址、古街巷、古寺庙、古村落等,为建设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营造了良好条件。
3 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的设计原则
3.1 人文和生态相互结合的原则
在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公共景观设计中,必须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小镇居民、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同时入手,提升设计。要从整体上把控综合布局,也要加强桌椅板凳、绿化树木及其他公共设施的设计。满足不同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从立足生态宜居,合理利用小镇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满足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对生态的要求。此外,还要加强对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利用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手段,全面提升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公共景观设计效果。
3.2 特色和可持续相互结合的原则
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和普通小镇相比,主要就区别在“特”字上,因此,在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区域的文化特色,尽量彰显小镇的特点和多样性,形成独具特色的公共空间景观,充分小镇特色。而可持续发展则可以保证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时刻保持生命力,毕竟良好的生态环境才是人类生活的基础。目前该小镇的最大的资源优势是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小镇居民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为游客提供了优质的旅游环境。
3.3 原真性和多元化相互结合的原则
在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公共空间景观设計中,保证小镇原有文化的原真行,是特色小镇文化旅游也持续稳健发展的关键。全面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和民俗文化,可通过建立纪念馆、创造文艺作品等,促使小镇文化的原真性能够继承和发展。同时还要结合现代时尚文化,实现古代和现代文化的多元融合,展现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区域文化的多元性。
4 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要点
4.1 满足公共空间景观的表达要求
在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为最大限度上提升设计效果,在设计中必须高度重视公共空间景观的表达要求,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同时入手。
第一,自然优先。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要注重度对周围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在维护自然的基础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
第二,从整体设计入手。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体现了对人类生活系统的全面设计,因此,不能孤立的对某一公共空间景观进行设计。在设计中,既要满足人类生活活动的需求,也要满足动植物生长的需求,体现为高产值和为美设计
第三,因地制宜。自然景观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结构,在人为设计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适应自然景的原有设计,将人为引入的景观元素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以保证整体景观空间结构功能的完整性。
4.2 景观分区设计
案例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主要由三部分共同组成,包括:旅游公共服务区、耕地区、村落。其中在入口接待服务区,按照功能的不同,分别设计了生态停车场、人行步道、集散广场等通道式景观。其中生态停车场,主要以景观绿化为主,提升游客野趣和视觉享受。人行步道,由当地生产的生态石材铺筑而成,并在两侧种植了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大大增加了游走空间的舒适性。集散广场则主要通过景观设计手法来实现,保证了集散空间的多样性和广阔性。沿着观光车道一直前进,将道路景观和河流景观有机统统一,为游客营造了一种更加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并在生态停车场的北侧设置了门禁,融入了当地民族文化元素,用土墙石块进行砌筑。
4.3 景观小品设计
本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比较重视民国文化和豫西民族文化特色,景观小品,多采用木头、石块、铁艺等材料共同组成,并设置了丰富多彩的照明系统和设施。在停靠站上融入当地民族特色的建筑屋顶元素,以层叠的木构件为主要展现形式。各花台在设计时,选择了圆木、木板等材料。在景观小品设计中,采用了多样化设计手法和丰富多变组合形式,构建了独具特色景观小品。在按照当地民族文化氛围,提取了居民院墙、木栅栏等地方元素,再经过一系列设计加工,大大丰富了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公共空间景观环境。
4.4 合理设计景观系统
按照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的公共空间景观和交通体系,在景观系统设计中,将主要景观的每个节点串联到一起组成形成景观主轴,将次要景观节点组合到一起形成次轴线。案例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A块景观系统如图1所示。
图1两个绿色圆表示该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两个主要景观节点,四个黄色是圆表示四个次要景观节点。通过一条景观主轴线和一条景观次轴线,将六个景观节点串联到一起。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分析结果表明,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是目前我国特色小镇发展的主要趋势,对公共空间景观设计有很高的要求。为满足建设民族地区文旅型特色小镇的要求,需要结合小镇实际情况,严重遵循特色小镇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原则,从满足公共空间景观的表达要求、景观分区设计、景观小品设计、合理设计景观系统等方面同时入手,可大幅度提升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品质,值得高度中重视。
参考文献:
[1] 常玲敏,唐莉英.西藏文旅型特色小镇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J].设计,2019(7):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