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工作
2020-07-28李蒙
摘 要: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国家质量强国战略的提出,对于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要求日益严格,为扎实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依据PDCA循环的要求,从加强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几个维度出发,转变观念,创新方法,逐步探讨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有效策略,为后续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应用策略
1 引言
建筑工程中涉及质量管理因素主要有人、机、料、法、环五个因素,为实现科学高效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打造现代、高效的管理机制,需要采取相应举措,不断完善质量管理制度来提高工程参与单位的质量意识和质量责任,在施工准备阶段对过程逐环节进行计划,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制度对施工阶段全过程逐环节进行科学的干预和控制,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达到预期目标。同时在施工结束后对过程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价、经验进行总结,达到持续提高、持续改进的作用。
2 PDCA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为扎实做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减少施工管理环节出现的各类管理差错,逐步理顺工程质量控制的基本路径,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借鉴PDCA管理的思路,结合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创新应用方法,扎实做好PDCA在工程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工作。
PDCA在工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实现了对工程质量控制流程的引入,能够将工程质量控制计划、控制计划执行、控制计划检查、控制工作总结等衔接起来,构成完整的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将过往工程质量的事后管理转变为当前工程的质量管理,将分散化的质量管理行为结合起来,形成系统化的工程质量控制机制,实现了全过程质量管理。基于PDCA的这种管理机理,工程管理人员在开展质量控制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结合施工项目质量的特点,有针对性做好施工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管理计划的执行、施工质量的检查以及必要的总结工作,确保PDCA管理机制作用的全面发挥。具体来看,在质量管理计划制定的过程中,可以组织专业人员,制定覆盖全部施工项目的质量控制计划,明确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同时依据相关施工技术规范,确定质量控制的标准,制定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确保整个施工质量控制计划的可行性、科学性,为后续质量管理计划的执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完成施工质量控制计划的制定后,管理人员依据管理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相关管理工作,做好质量管理计划的执行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最大程度的做好施工质量的评估工作,对于施工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反馈与应对,保证施工质量问题的有效解决。在完成PDCA的第一轮管理工作后,可以采取进行第二轮次的PDCA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在第二次的循环质量控制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着重做好第一次PDCA施工质量控制工作出现的问题进行再次验证评估,一旦发现质量问题仍旧没有得到解决,需要工作人员从施工流程、施工技术的角度出发,做好施工问题诱发原因的探讨,在掌握原因的基础上,结合过往经验,制定施工质量问题的应对方案。在PDCA循环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做好施工验收以及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施工技术应用到位,质量检测合乎标准,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增强施工质量检测的有效性。从过往PDCA循环质量管理的经验来看,部分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发生,与施工人员的素质、能力有关。针对循环管理过程出现的施工人员专业能力不强的问题,可以制定并落实培训管理计划,采取加强培训的方式,明确岗位分工,提升工作能力,规避人员因素对于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影响。借助于PDCA循环施工质量管理方法,施工企业在内部形成完整化的管理机制,能够理顺整个施工质量控制流程,实现质量问题的快速发现与有效处理。
3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重要的管理制度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相关工程管理制度的探讨,有助于管理人员走出思想盲区,转变思路,掌握工程例会管理制度、样板引路工程制度、工程质量过程检查管理制度、验收制度、成本保护制度等系列管理制度举措的内容组成与应用方法,逐步打造完备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实现施工活动的有效管控。
3.1 工程例会管理制度
加强工程例会的管理,要求施工企业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起工程例会管理制度的建设与健全。为保证工程例会制度的实用性,施工企业以及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将项目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安全管理等纳入到工程例会之中,作为重要的讨论内容,采取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对工程项目的进展以及质量问题进行讨论评估,掌握工程质量概括。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涉及内容较多,因此在工程例会管理制度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将相关项目管理人员纳入到工程例会之中,实现工程质量的全面分析与掌握。
3.2 样板引路工作制度
坚持执行样板引路工作制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技术交底以及上岗培训的难度,将整个建筑项目的技术要求、技能要求以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技术人员、施工人员在短时间内,明确技术要求与施工标准。例如碧桂园在进行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往往制定工程质量样板引路制度方案,通过做好样板施工,总结施工经验,为后续相同项目施工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性引导,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落实到位。
3.3 工程质量过程检查管理制度
考虑到建筑项目内容较为多样,在施工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的机率相对较高,基于这种认知,在工程质量管理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必要的过程性质量管理。基于这种认知,施工企业以及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根据相关施工规范,确定过程性质量检查的标准,细化检查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工程质量过程性问题的实时监控,避免施工隐患的出现,推动工程质量的稳步提升。
3.4 材料、设备进场验收封样制度
从过往经验来看,建筑项目对于材料、设备的要求较高,为保证施工质量,施工企业需要组织人员,根据施工设计方案的要求,做好施工材料、施工设备的选型工作,确保施工材料、施工设备能够切实满足预期使用需求。在材料、设备管理环节,除了做好选型工作之外,还需要做好封样工作,为后续质量追责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3.5 纠正、预防措施管理制度
为有效应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可以采用纠正、预防措施管理制度,对于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隐患,实现快速的识别,并且能够根据隐患,快速做出反应,进行施工质量问题的快速处理,避免施工质量问题严重性的扩大化。
3.6 成品保护管理制度
成品保护管理制度主要针对于施工完成后建筑结构,为减少外部因素,对于施工质量的影响,需要根据要求,定期做好成品保护工作,进行成品的养护,以此延长使用寿命,降低建筑结构的维护保养成本。
4 结束语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决策、勘察、设计、施工全过程,制定符合工程需要的管理制度是控制工程质量的依据,本文简单介绍了几个较为重要的质量管理制度,供工程管理者借鉴使用,通过系统、深入的探讨研究,帮助施工企业以及管理人员走出思想误区,以更加全面、客观、科学的工作态度与工作方法,全面开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实现质量问题的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 张飞.浅谈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工作[J].中国室内装饰装修天地,2019(12):78~79.
[2] 蔡彦彬.浅谈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工作[J].建材与装饰,2018(4):109~110.
[3] 趙悦.浅谈如何做好建筑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工作[J].市场周刊(理论版),2018(3):81~82.
作者简介:
李蒙(1987—)男,山东青岛人,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及市政工程质量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