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创新与实践

2020-07-28王彬彬

科技资讯 2020年16期
关键词:实践方式人本理念创新管理

王彬彬

摘  要: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性化与现代化以人本理念的有效应用为主要前提,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以现代化教育理念为基础,摒弃传统教育管理观念,推动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现阶段,我国各省高校已经陆续开展人本理念教育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文主要就人本理念在高校管理中的创新与实践进行研究,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人本理念  高校教育  创新管理  实践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6(a)-0230-02

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的人性化与现代化以人本理念的有效应用为主要前提,高校在管理机制中融合人本理念,其不仅顺应时代发展更符合社会经济的变化形势,推动我国从物质文明社会向精神文明社会不断发展,进而以先进的管理思想促进现代教育管理工作的积极落实。

1  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意义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工作即是人本管理的实际含义,它充分结合人性需求与管理实践,在心理与行为的全面掌握下通过科学、有效的方式使被管理者在潜移默化中服从命令。人本理念以满足人性需求开展相关工作,通过积极、主动的创造性内容,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目标。人本理念在其实际应用中基本含义是以“人”为主的工作,通过主体地位的确立,保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将被管理者具象化,其最终目标即实现人的具体需求。与其他管理理念相比,人本理念具有满足人性需要的特点,其通过促进与实现人性需求为主要管理目标,但其界限在于多方面满足因素的可操作性;人本管理以人与人之间互动为实现前提,以理解、关心与尊重三大要素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被管理者通过内心激励、情绪调动的方式积极参与管理过程,为完成管理工作的统一性与有效性进行交流,从而形成主体与客体的交往模式;人文性作为人本管理中所强调的重点,其多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中以诚待人、以德服人,以示范性、榜样性开展后续工作;人本管理重视提升与发展组织成员,使被管理者通过教育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与综合素质,组织目标的实现不能依靠限制与界限而完成,因此,人本管理的意义在于其人性关怀[1]。而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重要性在于其虽产生于企业管理中,但学校与企业的组织结构较为相似,都是以“人”为基本单位,因此,在其运营管理中更需要确立科学的理念开展相关工作。

人本理念应用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知识经济的作用与优势已经初露锋芒,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已经不再以土地、资本为主要形式,而是通过知识生产、资源积累、物质交换与多项消费为基础,而现阶段,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助力则是知识。机器大生产作为史诗级工业经济时代的主要代表,其管理目标实现方式是通过规则的明确制定、组织结构的清晰构建为主,而知识经济时代与其截然相反,其通过知识、技能与人才三者为一体实现管理目标。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各地高校要合理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中稳定前行,从而最大程度实现管理目标。从管理角度而言,学校管理既是人才培养的基地,又是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因此,它以“人”为组织单位。高校在其管理工作中以为“人”提供良好的学习、工作场所,推动其能力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只有发展教师自身需要,才能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贯彻与落实。高校为教师的工作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而高校的发展与生存也与教职员工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只有全体人员共同经营才能保证力量的统一性,而这也是人本理念应用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主要内容。

高校教师与其他经营组织中人员的工作方式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较大程度的区别。以职业心理为切入点会发现,高校教育管理应用人本理念是现阶段最明确的选择。教师以教学为其主要工作,而除课堂教学外,备课、教研等工作无法处在特定的环境中进行,因此,教师的工作无法以时间与空间进行限定,并且也没有具体的标准对其工作的质量与数量进行限定。“为人师表”作为教师的特殊性,其受工作影响乐于劝解别人,并在职业道德的规范下律己宽人,因此,其在工作中希望得到领导与学生的尊重,而过于严苛的制度是其所不喜的。教师除了工作时间外,多以精神需求满足物质欲望,其对自身的价值的实现多于物质渴望,因此,人本理念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教师的自尊心,使其在工作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完成工作。高校教育管理应用人本理念能够使教职员工时刻感受到尊重与满足,进而推动高校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稳定发展。

2  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创新实践方式

2.1 树立人本理念,推动高校管理工作开展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主体意识为前提,以自我意识的培养为基础,体现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机制中的作用与优势。在管理工作中树立人本理念,以科学、正确的理念作为全面工作的中心思想,是实现人本理念的重要依据,因此,管理人员应当将人本理念与高校管理制度进行有机融合,通过科学方式提高其在工作目标中的统一性。管理者在高校内树立人本理念,传递人本思想,以管理目标的合理定制,使其贯彻落实在日常教育管理工作中;在人本理念中融入人力资源方针,通过重要性的正确认知,逐步渗透到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而协调师生关系,提高教育质量与效果;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作为建立教育管理机制的基础,通过教学目标与任务的确定,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热情与教师在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进而推动高校管理工作开展[2]。

2.2 重视教育建设,满足高校管理实际需求

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健全与各部门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其组织结构较为复杂,各个部门在其工作中管理学校的不同事务,因此,为将人本理念落实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應当将各个部门现有管理机制进行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高校领导与教职员工在同一体系下共同参与教育管理,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三者的精密性得到保障;以竞争机制为应聘工作的主要内容,在人本管理机制中引入人性化管理方式;高校教育建设以学生发展为前提,找寻管理与教育的连接点,尊重学生,使学生在高校教育管理建设中自动、自主地服从管理,积极学习。

2.3 完善管理机制,贯彻人本理念全面落实

人本管理机制核心部分是监察机制,在管理中高校教职员工与学生的关系应当平等,为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贯彻落实双向监察机制,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的优势与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对其进行客观评价[3]。人本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完善与人性化教育的开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管理工作中以教师为主体,使其在工作中积极、自主地发展创新性思维,采用多元化创新手段,最大程度地实现人本理念,全面落实相关工作。高校教育管理应用人本理念的主要目标在于其以时代发展为方针,致力于公平、公正、自主、自由校园环境的构建,并积极将校园文化传递给学生,通过对学生创新力、创造力的深度发掘,提高教育的高效性,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以教育管理发掘内在潜力,全面贯彻落实人本理念。

3  结语

总而言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式是人本管理的主要实现方式,在高校教育管理中对知识、人才、技能的尊重能够为培养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培养人才、发展人才为前提,为其创造良好的成长条件,并以高效教育管理制度为前提,符合其组织特点的具体需要,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下高校教育管理的首要选择。

参考文献

[1] 范征宇.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创新与实践[J].农家参谋,2019(17):283.

[2] 杨杰.高校教育管理对“人本”理念的贯彻和实现途径[J].才智,2019(14):43.

[3] 郭思晓.探讨人本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智库时代,2018(50):58,60.

猜你喜欢

实践方式人本理念创新管理
以微型课题推进初中英语教师的知识管理
自主性游戏角色发挥与实践方式
关于家居纺织品设计的情感化研究
人力资源管理中人本理念的运用探讨
试论人本理念下高校学生管理的路径创新
试论高校图书馆的创新管理
欧美航空业节能减排创新管理研究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
探析初中语文渐进式阅读实践
企业创新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