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畲族留守老人生存状况研究

2020-07-28徐亮王德洪

法制与社会 2020年19期
关键词:畲族心理健康

徐亮 王德洪

关键词 留守老人 生存状况 心理健康 畲族

基金项目:2019年丽水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LC201917),课题名称:丽水市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帮扶策略研究。

作者简介:徐亮,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老年服务与管理;王德洪,本文通讯作者,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休闲体育养生、老年服务与管理,E-mail:385156827@qq.com。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7.053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更是进一步加深。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养老问题尤为突出。畲族是一个散居少数民族,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民族文化,在民族语言、饮食服饰、编织刺绣、民间文学、体育武术等方面都独具特色。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畲族同样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有许多问题亟需解决[1]。丽水市位于浙西南山区,是浙江省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畲族人口相对集中,并且拥有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景宁畲族自治县。以浙江丽水市为例,研究畲族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和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从丽水市莲都区、景宁畲族自治县、云和县随机选取畲族农村留守老人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28份。调查对象入选标准:畲族,年龄60岁以上,长住农村,子女外出超过半年。

(二)调查工具

调查问卷采用自行设计的畲族留守老人生活现状调查问卷。主要包含3个部分:(1)畲族留守老人基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宗教信仰、学历、婚姻状况、职业等;(2)畲族留守老人的身体状况、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状况;(2)畲族留守老人心理状况,包括焦虑心理、抑郁心理、孤独心理、生活满意度等。

(三)研究方法

由当地民政部门工作人员或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志愿者负责具体调查工作。采用入户调查方式,与畲族留守老人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及半结构化访谈。由于许多畲族留守老人在普通话交流方面存在困难,因此又招募了擅长畲语和当地方言的志愿者协助参与调查。问卷结果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畲族留守老人基本资料

本次调查的畲族留守老人以60-69岁居多(占调查总人数的54.69%),其次为70-79岁(占调查总人数的25.78%),80-89岁占17.97%,90岁以上仅占1.6%;调查对象的性别比例接近,其中男性6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51.56%),女性6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8.44%);多数无宗教信仰(占调查总人数的95.31%),另有少数信仰基督教或佛教;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以小学及以下学历为主(占调查总人数的95.31%),初中及以及上学历非常少;婚姻状况以在婚为主(占调查总人数的71.88%),其次为丧偶(占调查总人数的23.43%),离婚、再婚或未婚者较少;职业以农民为主(占调查总人数的95.31%),退休工人和无业占比极小。

(二)畲族留守老人经济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畲族留守老人仍然进行不同强度的劳作(占调查总数的71.09%),主要开展种地、养鸡、采茶等简单农活;畲族留守老人贫富差距较大,且多数经济状况欠佳。调查结果显示,老人中以每月收入500元以下最多(占调查总人数的35.94%),其次为1001-2000元(占调查总人数的28.13%),500-1000元的占16.20%,2001-3000元的占5.26%,3001-5000的占8.33%,5001- 10000的占6.14%;少数老人经济状况相对较好,其中14.1%有一定退休金;调查对象大多生活开支较小,基本能满足温饱,其中23.24%表示钱够花,41.67%表示能勉强维持,35.09%表示钱不够用;多数畲族留守老人并不需要给子女钱,而且子女会定期给予一定生活费;大部分畲族留守老人的最主要经济来源仍然是自己劳作(占调查总人数的占67.19%),其次为子女负担(占调查总人数的占15.63%),少数为离退休金(占调查总人数的8.60%)或养老保险(占调查总人数的7.03%),个别为配偶负担(占调查总人数的1.56%)。

(三)畲族留守老人身体状况

根据调查结果,畲族留守老人的身体状况整体较好,本次调查对象基本上都能够生活自理(占调查总人数的84.37%),且较为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少数处于失能半失能状态(占调查总人数的15.63%),生活需要他人给予不同程度的扶助;就患病情况来看,32.81%表示没有患病,35.94%患有一种慢性病,31.25%患有2种以上慢性病。通过访谈了解到,老人普遍存在的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压、风湿病等,个别老人有心脏病、残疾等。55.7%的調查对象表示会偶尔喝酒,另有25.44%表示不喝酒,18.86%经常喝酒;55.47%的畲族留守老人表示不吸烟,28.13%表示一直吸烟,16.41%以前吸烟现已戒烟。

(四)畲族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状况

调查发现,畲族留守老人仅与配偶居住的情况较多(占调查总人数的70.31%),但也有不少独自居住(占调查总人数的28.13%);大部分老人有健存子女(占调查总人数的75.78%),且大多有2个以上子女;与子女关系通常良好,子女外出后通常能与外出前一样孝顺,通过给予钱物、定期电话交流、节假日看望、生病时照料等方式,为老人提供经济支持与精神支撑;大部分留守老人不需要照顾孙辈或仅仅协助照料,少数老人需要全权负责照料孙辈(占调查总人数的9.38%),并从孙辈身上能获得一定精神慰藉;邻居是畲族留守老人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之一,多数老人认为“远亲不如近邻”;大部分老人表示,生活有困难时最希望儿女帮忙(占调查总人数的71.09%),也有部分表示最希望邻居帮忙(占调查总人数的18.75%),但仍有小部分老年人不知道从何处救助;畲族留守老人普遍排斥机构养老,尽管没有儿女在身边,仅有22.65%的调查对象享受过养老机构服务。

(五)畲族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状况

本次调查发现,畲族留守老人的生活满意度较高,但仍然普遍存在不同水平的焦虑、抑郁和孤独感。其中55.47%人对生活状况表示满意,16.3%人表示经常有焦虑情绪,30.47%经常出现抑郁状况,25%经常有孤独心理。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与配偶共同居住、子女联系紧密、月收入较高以及未患病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更好,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调查显示,畲族留守老人无子女在身边,生活中最烦恼或不安的事情主要是“担心自身健康”(占调查总人数的56.25%),其次为“担心无人照料”(占调查总人数的26.56%)。多数畲族留守老人会通过娱乐活动舒缓压力,其中看电视是最主要的方式(占调查总人数的62.5%),其次为串门(占调查总人数的19.53%)。

三、讨论与对策

畲族具有自己的民族传统和文化,在养老方面和其他民族有着共性和个性的问题。传统上畲族老年人主要依靠子女和家族力量养老,社会养老意识薄弱。大部分畲族留守老人信息闭塞,与外界交流少,甚至只能使用畲语或当地方言交流。政府部门需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民族文化特点,进一步完善并创新养老模式。通过推进畲族语言和文化的传承,培养能使用畲语和方言并且了解畲族文化的高素质养老护理员,解决与畲族留守老人交流的语言问题[2-3]。

畲族留守老人经济状况整体欠佳,且贫富差距较大。职业大多为农民,生活开支小,靠简单劳作获得一定经济收益;部分老人为五保户,但每月补贴不足300元,生活依然拮据;少数老人有退休金,待遇较好。在拓宽农村收入渠道的同时,政府应进一步完善针对特殊人群的社会保障政策,健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实施老年社会救助,建立针对畲族留守老人的精准扶贫制度,妥善解决民族老人养老问题[4]。通过“慈孝处州”品牌建设,形成敬老、爱老、助老社会风尚,提高畲族留守老人生活品质。

目前农村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而且畲族留守老人对机构养老普遍排斥。尽管家庭照护功能显著弱化,但大部份畲族留守老人仍然选择空巢生活,在基本医疗和生活料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完善农村养老机构和卫生院,引导老人逐步改变传统养老观念,树立社会养老、互助养老新理念[5]。

同时,根据日趋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引导养老机构及时调整,对丧偶、贫困、失能失智老年人给予更多关注,并考虑为特殊群体提供入户服务方案。

畲族留守老人有较强的“养儿防老”“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渴望儿孙的情感支持。在积极引导家庭成员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提供情感支持的同时,应该进一步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作用,给予老年人更充分的社会支持和生活协助,通过社会关爱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6-7]。辩证看待隔代教养现象,照顾孙辈尽管增加老年人的经济和体力负担,但也是他们获得精神慰藉和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畲族留守老人生活单调、精神生活匮乏,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孤独感、焦虑感和抑郁,但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心理韧性和自我调适能力。关注畲族留守老人心理健康,提供更多心理关怀,对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8]。建议增加畲族留守老人的社会参与度,依托乡村文化礼堂等搭建活动平台,提供老年娱乐设施,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9-10]。同时深入挖掘畲族文化中的心理资源,大力宏扬畲族传统的忠勇精神,给予积极的心理引导。

参考文献:

[1]应碧荷,何义珠,董海娜,陈一莉,陈建华,赵磊.浙江景宁畲族老人居家养老生存及照护需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3).

[2]董海娜,应碧荷,陈一莉.新型城镇化進程中畲族老年人生存质量与社会支持[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14).

[3]李茂松.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23).

[4]胡玉婷.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调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6).

[5]赵成云.农村留守老人互助养老模式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9(33).

[6]郑天翔,陈琼秋.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构建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10).

[7]曹显明.黔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老年人群心理卫生问题及对策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8).

[8]章迎春,谭刚.农村留守老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商水为例[J].农业展望,2019(12).

[9]邱敏.湖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J].绿色科技,2017(23).

[10]付江珊,冯小溪.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生活建设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4).

猜你喜欢

畲族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永安“三月三”
畲族三月三
畲族民歌
民间艺术视域下的畲族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