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思政教育为课程铸魂

2020-07-28刘益薛国珍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切入点课程思政机制

刘益 李 桐 薛国珍

摘 要:从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和机制入手,对北京印刷学院课程思政的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从健全课程思政体系、找准课程思政切入点、建立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强化课程思政的评价考核等方面阐述了课程思政工作的着力点。

关键词:课程思政;机制;切入点

“课程思政”是指依托、借助于通识课、专业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通识课、专业课的教育实践活动。近年来,北京印刷学院(以下简称学校)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围绕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以思政教育为课程铸魂,开创了课程思政工作的新局面。

认真学习、提高认识,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和机制

根据学校党委的统一安排,学校广大教师以各种形式认真组织学习全国、北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出台了《北京印刷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此为基础,学校在《北京印刷学院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学校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紧紧围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和出版传媒行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高水平特色型高校的发展定位,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体系。建立健全学校主推、院部主责、课程主场、教师主导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深化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各类课程育人作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一是学校主推。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设计者,学校教务处、教工部、学工部等主要职能部门应形成合力,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学科体系、专业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之中,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制定合理的“路线图”,确保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和可行性。

二是院部主责。作为学校办学的主体,二级学院和教学部是课程思政的主要责任单位,也是课程思政能否真正得到落实的重要节点。二级学院和教学部应发挥党政班子作用,党政齐抓共管,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共同推进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

三是课程主场。课程是课程思政工作的“主战场”,要把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使各门课程都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课程形成协同育人效应。

四是教师主导。教师是课程思政教育的“主力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应引导教师提高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和认识,提高育人意识,在课程教学中利用各类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课程目标,自觉开展思政育人。

系统谋划、点面结合,全面开展课程思政建设

作为出版传媒人才培养的国家队,学校具有鲜明的文化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在学校党委的整体部署下,各教学单位以课程教学为抓手,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开展了大量、有效的尝试和探索。

例如:新闻出版学院依托“中国出版史”“新闻学概论”“新闻编辑”等十余门专业核心课程,深入挖掘代表性红色出版物、出版人、出版机构中蕴含的红色教育资源,并将其融入课程教学,按照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思路,把握“史料挖掘、社会实践、故事宣讲、线上互动”四个关键环节,对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融入方式和融入效果进行了总结和提炼,有力地筑牢了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出版思想根魂。

设计艺术和新媒体学院坚持把设计艺术人才培养规律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机结合,在开设的“展示策划”“文化专题考察”等一批专业课程与艺术实践中,引导学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和实践创作的各个方面。

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基础课部等教学单位多次组织各教学团队开展教研活动,集中讨论研究在各专业课程和各教学环节中融入当代社会主旋律、正能量思想,并将这些内容逐步固化到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之中,初步探索并形成思政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有机统一的课程教学模式。

为应对今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及时开展线上教学,并组织上好“开学第一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完成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的“形势与政策”公开课,学校在课后及时组织学生开展线上讨论、研讨和交流。部分2016级学生毕业设计的作品选择了和疫情防控相关主题,学校也在线上毕业设计展中开设了“战疫专区”,集中展示学生富有时代气息的毕业设计成果。

积极探索、扎实推进,形成课程思政建设新局面

一是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学校积极探索并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适时成立学校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工作机构,统筹推进全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工作,形成以学校主推、学院主责、课程主场、教师主导的课程思政建设新格局,从学校层面对全校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进行统筹安排,努力构筑立体、优质的“课程思政供给内容”体系。

二是找准课程思政的切入点。针对通识课、专业课(含学科基础课)以及实践类课程等不同性质的课程,从不同的角度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切入点。通识课的思政元素可以从思想道德品德教育、人文素养、美学素养、媒介素養、法治精神等方面切入,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可以从涉及专业领域的发展历程、横向纵向比较、国际国内对比以及职业伦理教育等方面切入,使学生在了解相关专业领域的发展成就中树立“四个自信”,同时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意识和求知求真精神;实践类课程可以从操作实践、创新设计、创新创业活动等方面切入,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实干乐干的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以及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的精神。

三是出台课程思政示范课质量评价标准。为更有力地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学校每年选拔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并组织集中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观摩听课,以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研究制定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是选拔优秀课程思政示范课的重要依据,也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导向标和指挥棒。学校从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要素(内容美、方法美、语言美、形式美、效果美)两个层面以及专家评价和学生评价两种视角,建立了多维度的课程思政示范课评价指标体系。在这个评价指标体系中,学生评价的权重占50%,这既充分体现了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也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其中,育人方面的指标权重占到了百分制的30分(专家部分18分,学生部分12分),充分体现了课程思政中的“育人”导向(如表1、表2所示)。

四是强化课程思政工作考核。学校建立动态化、常态化的课程评价模式,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课程思政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重要元素。从源头、目标和过程上强化所有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理念,在教学建设、运行和管理等环节中落到实处。在课程教学大纲、教案等重要教学文件的审定中,要考察是否有“价值引领”方面的教学目标,且在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时要重点考察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在各级精品课程、优秀育人团队的立项审批、选拔评比和项目验收中,应重点考察是否有“价值引领”或“德育功能”方面的显著贡献。同时,在日常的课堂教学效果评价(含学生评教、督导评课、同行听课等)中,还应设置“思政育人”的观测点。

当前,“课程思政”已经成为了新时代高等教育的主旋律。学校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构建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思政教育为课程铸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努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系2019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项目编号:201910015006)资助

(作者单位:北京印刷学院教务处)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切入点课程思政机制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FTA中的环境协调机制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皮革机制
选好切入点新闻报道才有鲜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