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需求为导向 创新驱动学分制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0-07-28王侃魏金强
王侃 魏金强
摘 要:为适应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要求,北方工业大学积极开展学分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在实施学分制改革的过程中,以学生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不断创新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通过建立动态弹性的教学体系、制定灵活的学业管理政策、设立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创新学分等改革,不断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新需求,不断满足社会发展对高校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有效解决了制约个性化、多样性人才培养的问题。
关键词:学分制;需求导向;多样化人才培养;北方工业大学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实行学分制教学管理。随着高等教育进入新时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及学生个性化成才的需求,对新时代的学分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北方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学校)较早实施了学分制,在最初的学分制实施过程中,虽然在培养方案中体现了成绩绩点和学分这两个学分制的核心要素,但是存在过多的强制性要求等问题,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国家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为此,学校尝试开展以需求为导向、创新为驱动的学分制综合改革探索。
学分制综合改革的基本原则
学分制综合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引导学分制综合改革。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必须先创造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改革以刚性教学计划为指导的教学计划,由学生自主选择所修的课程,从而充分发挥学生探索新兴学科、了解最新科学技术成果、不断优化知识结构的主观能动性。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给予学生更多学习上的自由,学分制体系下自由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发挥个人潜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学分制综合改革要以制度创新为驱动。要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就要以创新的思维,不断改革教学管理制度,推进学分制管理制度深化改革,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学分制综合改革的着力点
在学分制综合改革的过程中,学校着重对创新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学业管理政策、加大学分供给能力等有关学分制的核心点进行了探索。
1.以创新为驱动,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一是实施动态弹性学分制。学校不断开展学分制改革创新的探索,与时俱进地实施动态弹性学分制,定期修订学分制政策。目前,采取的最长修业年限为6年,并且为个性化需求设计了更具弹性的学制,为个性化培养模式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例如:为满足学生创新创业的需求,2017年修订的学分制学业政策规定:因休学创业,累计休学期限最长为4年,且休学时间不计入最长修业年限内,使休学创业的学生最长修业年限可达10年。在最长修业年限内,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创业活动,也可以随时回到学校继续学习,只要获得规定的学分就能取得相应的文凭。
二是建立个性化课表。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专业特长进行自由选课,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化课表。部分理论课程和实践能力培养类课程的学分可以互认,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可以跨专业选课,获得相应的学分。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时间安排,提前修读专业课程,实现提前毕业的愿望。
三是建立学分制综合改革信息化支撑管理体系。随着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不断变化和个性化需求的不断增长,为了支撑不断创新的学分制培养方案,学校自主研发了能够与这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学分信息的实时浏览、学业分析、师生的互动反馈等诸多功能。系统与移动互联网实现了对接,学生可以用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学分认证、学分互换、选课申请、转专业申请、课业咨询、意见反馈等工作。指导教师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计划、选课状况、课程修读、考试、转专业、学业状况等学业问题在线予以指导,为学分制改革提供了信息化支撑。
2.以学生为本,创新学分制学业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灵活的学分转换制度。学生所修读的课程,在一定范围内学分可以互换,成绩可以互认,使学生选课的自主权更加扩大。在实施“北京市高水平人才交叉培养计划”过程中,又制定了适应“外培计划”“双培计划”“实培计划”以及“贯通培养”的学分互认和成绩记载政策。
二是实行开放的转专业制度和辅修制度。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特长,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选择权。本科生在大学二年级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不受任何限制地提出转专业申请,转到其他专业进行学习,实现了校内专业自由转换,转专业成功率超过85%。各专业设置辅修培养方案,其他专业的学生通过修读辅修课程,获得辅修专业证书。转专业制度和辅修制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专业兴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是建立选考制度。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建立选考制度。对已经修读过的课程,学生平时可以不随班参加课程的修读,通过自学,直接参加期末考试。该项制度允许学生通过自学,直接参加某些课程的期末考试而获得学分,缓解了学生学习时间上的压力。
四是实施个性化英语课程改革。基于新生入学时英语成绩存在较大差异的现实,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实施个性化英语课程改革。新生入学后第一学年集中学习“大学英语”课程,实施分层教学。大学二年级开始,为全体学生开设大学英语个性化课程,每学期每门课程2学分,所用教材为个性化课程教材,学生选修英语语言技能、学术英语、职业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综合素养等方面的课程,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强化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五是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学习课程。顺应“互联网+”的时代要求和发展趋势,推行使用在线开放课程学习,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模式选择。建设一批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智慧树等幕课平台上线,供学生选修。这些课程的建设,优先考虑了学校各类精品课程、全校通识课程、大类(专业)基础课程及资源积累比较丰富的优质课程;同时,也关注到体现学科优势、适合在线教学的课程。加大对外部优质在线教学资源的利用,积极引进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慕课资源,使学生享受优质教学资源,也为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学校相继引入学堂在线等慕课平台上名校名师的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供学生在线学习,每学年有近25%的学生获得在线教育学分。
3.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夯实学分制制度基础
学分制综合改革的核心是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和自由发挥的空间。人才培养方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性文件,确立了人才培养理念与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及培养要求、课程体系、教学安排、毕业标准等。修订后的新版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降低总学分要求,为合理解决“难以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做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的问题提供了更大可能。
一是合理调整总学分。各专业以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为基礎规范,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全面修订培养方案,多数专业学分由180学分降低至165学分。
二是合理调整学分比例。选修课程总学分不少于理论课程总学分的20%,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做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理工类专业实践教学学分比重不少于总学分的25%,其他专业实践教学学分比重不少于总学分的15%,鼓励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创新实践,获得创新实践学分。
4.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学分管理体系
为适应创新创业教育新需求,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计划,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和授课内容,增加实践创新学分。
一是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管理办法。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努力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水平。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学分管理办法,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创新创业实践学分,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发表学术论文、获得专利、获得软件著作权、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参与创业实践活动等,均能获得创新创业学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制定了以优质创业项目替代毕业设计的学分管理制度,提高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积极性,培育更多能成功走向市场的创新创业人才。
二是实施实验室开放制度。鼓励师生参与实验室开放工作,建立了课题发布、学生自主选题、网络预约、课题验收、学分认定、成果展示、成果奖励等实验室开放规程。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自带题目或者与指导教师共同商定题目,学生还可以在实验室独立进行创新实验,实验室开放为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学生在开放实验中取得的成果,可以获得实践创新学分,每年有25%的学生参加实验室开放项目并获得学分。
三是提供虚拟仿真自主实验教学项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推进实践教学学分管理体系、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教育部开展认定的分类范围内的相关专业,根据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际情况,在坚持“能实不虚”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为学生提供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的自主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线上自主完成实验项目,经指导教师验收合格,即可获得该项目的实验学分。
学分制综合改革实践成效
一是学生个性需求得到满足。实施学分制综合改革后,全部学生可以自由选课,拥有自己的个人课表,根据培养计划,在导师的指导下,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已有653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安排,提前完成了课程学习任务,获得毕业要求的学分,达到毕业要求和学位授予条件,实现了提前毕业。有828名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延长了修学年限。2019年,有159名学生实现了转专业的需求,转专业成功率达到85.5%;有791人次进行了选考。
二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增强。在创新学分制改革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创新潜能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在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获奖较多。2018-2019学年,学生参加国家级重大学科竞赛34个,共获得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15项、二等奖82项、三等奖141项,荣获国家级奖项学生人数397人。学生参加省部级各类学科竞赛87个,共获得省部级特等奖2项、一等奖188项、二等奖393项、三等奖502项,荣获省部级奖项学生人数1,802人。全校本科生参加省部级及以上学科竞赛人数达3,181人次,参赛率为30%。
三是学生升学人数大幅增加。在学分制综合改革的带动下,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得到释放,进一步进行学术研究的愿望得以实现,应届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愿望更加强烈,考取研究生的信心更加坚定,学生升学率逐年提高。2019年,本科生国内考研率为20.00%,出国深造率为9.55%,总体升学率为29.55%。
四是学生就业质量提高。近年来,应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8%。2019届毕业生在京就业比例达到76%,服务北京十大高精尖产业的毕业生达到43.79%,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大部分毕业生从事所学专业的工作,业务能力强,专业发展快,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五年左右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据人工智能公司iPIN近两年发布的《中国大学毕业生薪酬排行榜》,在全国高校中,学校毕业生薪酬排行位居第63位。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教务处)
[责任编辑:苑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