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该“突出”的腰椎间盘

2020-07-28

家庭医药 2020年7期
关键词:突出腰围腰部

近几年来,由于久坐及缺少锻炼,加上饮食、贪凉等原因,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人数日益增多。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是指在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基础上,由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刺激和(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导致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下肢无力、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如今,此病在青壮年人中很常见,尤以体力劳动者或长时间坐立工作者多发。当出现以下症状时,需警惕此疾病:

1.外伤后出现腰部疼痛或单侧下肢疼痛。

2.腰疼部位多位于下腰部偏一侧,腿疼多为一侧由臀部向远端的放射性疼,可伴有麻木感。

3.单侧鞍区(骑自行车与车座接触的部位)或一侧(双侧)小腿外侧,足背外侧或内侧疼痛或麻木,或疼痛和麻木同时存在。

4.腰或腿疼痛,在卧床休息后多可缓解,下床活动一段时间后又出现疼痛。

5.行走时疼痛加重,不能完全站直行走,多数患者需用手扶腰部疼痛一侧,咳嗽、打喷嚏或提重物时疼痛突然加重。

6因或致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指的是两个脊椎之间的盘状物,主要由上下两面的软骨终板、中间的髓核以及包绕在髓核周围的纤维环构成。成人共计23个,即颈椎6个、胸椎12个、腰椎5个。腰椎间盘位置是在两个腰椎之间,后面有椎弓根、椎板、肌肉、肌筋膜、皮肤等作为坚强的屏障。

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医学界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退行性改变 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病因。

损伤 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椎间盘支撑结构的损害,加重了退变的程度。

妊娠 妊娠期间后纵韧带松弛易使椎间盘膨出,加之妊娠后体重增加,孕妇腰背痛的发生率明显比一般人高。

遗传因素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家族性发病的多次报道,香港大学和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曾经对此做过科研。

腰骶先天性异常 包括腰椎骶化、骶椎腰化、半椎體畸形、小关节畸形和关节突不对称等,上述因素可使下腰椎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椎间盘内压升高,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诱发因素 在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某种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可致髓核突出。常见的诱发因素有腹压增加(如咳嗽、大笑、打喷嚏、解大便用力等)、腰部姿势不正、突然负重、受寒和受潮等。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症

生活中,很多人都对腰椎间盘突出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不清楚。其实,腰椎间盘突出指的是影像学的概念,即经过CT或磁共振检查后发现腰椎间盘向后膨出、突出、脱出。其是一种退行性病理改变,也就是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机体退变,腰椎间盘退变就是其中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则是指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之后,髓核突向后方椎管内而导致相邻组织遭受刺激或压迫进而引起的如腰腿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的临床症状,膨出较轻,突出较重,脱出最重。

简单来说,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有无症状之分。腰椎间盘突出(轻度膨出以及轻度突出)可能不会表现出任何症状,而腰椎间盘突出、脱出症则会表现出腰痛以及下肢放射痛、大小便障碍等,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控及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等症状。可见,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病理性疾病,并不一定会有症状表现;而腰椎间盘突出症,一定既存在病理改变,又有症状表现。

因此,当我们在做检查时,如果被告知是腰椎间盘突出且没有症状,可不必太过着急,可以适当增强腰背肌肉力量,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不良坐姿、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以预防它变成“症”。不过,当出现腰腿疼痛以及麻木等典型症状时,就要积极地进行治疗了。

保守治疗有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可以经非手术治疗缓解或治愈。其治疗原理并非将退变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恢复原位,而是改变椎间盘组织与受压神经根的相对位置或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松解神经根的粘连,消除神经根的炎症,从而缓解症状。非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其次是症状较轻,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以及影像学检查无明显椎管狭窄者。非手术治疗具体有以下几种:

绝对卧床休息 初次发作时,应严格卧床休息,强调大、小便均不应下床或坐起,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卧床休息3周后可在佩戴腰围保护下起床活动,3个月内不做弯腰持物动作。此方法简单有效,但较难坚持。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减少复发的几率。

牵引治疗 采用骨盆牵引,可以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促进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但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推拿 可缓解肌肉痉挛,减轻椎间盘内压力,但注意暴力推拿(按摩)可以导致病情加重,应慎重。

另外,针灸、拔罐、中西药物以及一些理疗方法均有效,但大都起辅助治疗作用。

若保守疗法无效,甚至病情逐步加重,即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有:(1)病史超过3个月,严格保守治疗无效,或保守治疗有效但经常复发且疼痛较重者;(2)首次发作,疼痛剧烈,尤以下肢症状明显,患者难以行动和入眠,处于强迫体位者;(3)合并马尾神经受压表现;(4)出现单根神经根麻痹,伴有肌肉萎缩、肌力下降;(5)合并较严重的椎管狭窄者。

手术种类很多,近年来,显微椎间盘摘除、显微内镜下椎间盘摘除、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等微创外科技术使手术损伤减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骨质疏松者慎用“大牵引手法复位术”

大牵引手法复位术是安徽省中医院推拿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色疗法之一,由我国推拿泰斗、国医大师李业甫研创。此法把祖国医学中的推拿疗法与现代医学中的牵引疗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相比单纯的西医骨盆牵引及中医推拿(按摩)、针灸、拔火罐等治疗,具有显效快、疗效好、疗程短以及无后遗症等特点。

大牵引手法复位术有仰卧和俯卧两种,牵引的对象及功效是有差异的。腰椎后凸者适应于俯卧式的牵引,腰椎前凸则适应于仰卧牵引。通过这种对抗牵引力的作用,可使脊柱椎间隙增宽,减轻椎间盘组织受损,产生椎间隙的内负压,使后纵韧带拉紧,利用纤维环外层及后纵韧带的张力与内负压产生的吸力,造成突出的髓核还纳或松解神经根的有利条件,也为手法复位创造前提。其种类主要有——

悬吊下肢压腰法 即在俯卧位牵引下,将患者的双下肢伸直后抬悬空,与床面夹角成25~30度,腹部悬空距离床面为6~12厘米;随后,两位医生将患者的两下肢做椭圆形左右摆动,另外一位医生站在患者的病侧,双手交叉重叠,用掌根着力在腰椎病变处或痛点部位做弹性的顿挫性按压30~50次,按压的力量应随患者的体质、病情的轻重和耐受的程度而灵活掌握。

踩跷法 患者取俯卧位,在胸部与小腹大腿前根部各垫1个硬枕头,使其腹部悬离床面6~12厘米,然后再拉紧,做对抗牵引。医生用单足或双足前掌部或足跟部着力于患者的腰部病变处,进行踩跷,以膝关节的屈伸动作,使其身体一起一落。期间注意足部着力部分不能离开病变处,患者要随着医生的踩跷弹跳起落而张口一呼一吸,即弹起时吸气,回落时呼气,切忌屏气,踩跷500次左右即可结束。此法也是医生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

屈膝屈髋法 即患者在仰卧位牵引下,医者用一手掌托住患者双足底部,另一手扶住双膝部,使双膝及双髋关节屈曲到一定角度,然后滚动腰部,左右回旋各数次,接着加大屈髋程度使大腿贴近腹部。一手用力下压双膝,一手托起臀部,使腰部极度屈曲。每次操作30~50下,以患者能耐受为准。

当然,这些手法可单用,也可混合用,如悬吊下肢压腰法经3次治疗效果不显著时,可加推扳法或斜扳法等;腰椎侧弯及后凸畸形明显而久治无效者,可在悬吊下肢压腰法后再加踩跷法,或推扳法、斜扳法后再用踩跷法等。

以上几种牵引手法,不仅对腰椎间盘突(脱)出症十分有效,对腰椎错位、腰椎后关节错缝、腰脊柱侧凸、后凸畸形、前凸增大、腰椎骨质增生症、腰骶关节和骶髂关节错缝、腰椎滑膜嵌顿等,均有明显的效果。

需提醒的是,悬吊下肢压腰法、踩跷法对腰椎前凸明显以及大腹便便的人要慎用,尤其是腰椎前凸增大同时伴有脊椎滑脱、峡部断裂的患者最好别做,可使用屈膝屈髋法。反之,屈膝屈髋法对腰椎后凸明显或腰椎平直的患者也要慎用甚至禁用。另外,较严重的骨质疏松以及高血压病、心脏病、脊椎压缩性骨折等也要慎用。

中医辨证论治有良效

中医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多以正气亏虚,尤其肾虚骨弱为其内因。外感风寒湿邪侵袭、跌扑损伤及劳损为其诱因,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闭阻则是该病的主要病机。中医证候诊断为“腰痛病”,需辨证分型论治。

气滞血淤证

表现: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紧或涩。

治则:活血化淤,理筋止痛。

处方:身痛逐淤汤加减。

组成:秦艽、羌活、香附各 3克,桃仁、红花、牛膝、当归各9克,川芎、甘草、没药、灵脂(炒)、地龙(去土)各6克 。

加减:若身体微热,加苍术6克、黄柏9克;若身体虚弱,加黄芪30克。

湿热阻络证

表现: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

治则:清热利湿,舒筋止痛。

处方:双合汤加减。

组成:桃仁、红花、地黄、芍药、当归、川芎、半夏、茯苓、陈皮、甘草、白芥子、竹茹、生姜等。

风寒湿证

表现:腰腿冷痛重着(指关节沉重而屈伸不利),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腻,脉紧或濡或缓。

治则:祛风散寒,化湿通络。

处方:甘姜苓术汤加减。

组成:甘草、白术各6克,干姜、茯苓各12克。以水1升,煮取600毫升,分3次温服。

需提醒的是,文中的每组处方,必须在执业中医师的指导下遣方用药,患者切勿照此自我开方用药。

正确佩戴腰围护腰椎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曾使用过腰围,他们中有的是在医生指导下佩戴的腰围,有的则是自行购制佩戴,对腰围的作用和佩戴方法并不一定十分了解。其實,腰围是骨科常用支具中的一种,其主要作用是制动与保护。

制动作用 腰围一般用皮革或帆布衬以钢片或竹片制成,佩戴时上方到达下肋弓,下方覆盖髂嵴部,前方束紧。因此,当佩戴上腰围时,对腰椎的活动,尤其是前屈活动会起到限制作用,使腰椎局部组织可以得到相对充分的休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血运的恢复,消散致痛物质,使神经根周围及椎间关节的炎症反应得以减轻或消失。

保护作用 由于腰围能加强腰椎的稳定性,患者经卧床或牵引治疗后开始下地活动时,佩戴腰围可使腰椎的活动量和活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以巩固前期治疗效果。

目前,腰围的种类很多,如药物腰围、磁疗腰围等,它们除了制动与保护功能,还可辅以中药离子导入、磁疗等作用,患者也可根据病情灵活选用。当然,腰围的佩戴和使用并不是随意的,应注意以下问题:

1.需根据病情灵活掌握。患者经大力牵引或长期卧床治疗后,应严格遵医嘱佩戴腰围下地,以巩固治疗效果。而当病情减轻,症状消失后,则不应对腰围产生依赖感,应及时取下腰围,加强自身腰背肌锻炼,以自身肌肉力量加强对腰椎的支撑和保护作用。否则,长期无原则佩戴腰围会使腰背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及关节强直,患者会出现离不开腰围,以及症状加重的现象,这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有害无益。

2.规格应与患者体型相适应。一般上至下肋弓,下至髂嵴下,后侧不宜过分前凸,前方也不宜束扎过紧,应保持腰椎良好的生理曲度。如腰围规格不符,不仅患者佩戴后会产生不适,而且起不到其应有的作用。

总之,患者选择或佩戴腰围,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这样才能物尽其用。

猜你喜欢

突出腰围腰部
怎样让腰部得到有效休息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浅谈高中经济生活课学习策略的几点建议
腰部“回”字形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0例
腰部锻炼瑜伽八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