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视角下高职思政课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模式运用性研究

2020-07-28杨颖华

科技资讯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专题教学问题导向供给侧

杨颖华

摘  要:“思修”课有着思政课的共同特点,也有较强的政治性、理论性,在教学效果上,学生学习整体动力不足,且兴趣不高,在教学方法上,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容易陷入死板、照本宣科的泥潭,学生不愿听,教师讲着累。然而,思修课也有其突出的特点,比如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实践性等,这就为“思修”课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方法创新找到突破口。

關键词:“思修”课  供给侧  问题导向  专题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20)06(a)-0104-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修”)课是大学生入学开设的第一门政治课,要打破传统政治课枯燥、乏味的弊端,“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是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课题。”因此,从作为需求侧的学生的真实需求出发,不断调整、优化作为供给侧一方的教师的知识供给方式势在必行。“思修”课与其他政治课相比,其具有较强的人文情怀与社会实践性,这就为进行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行性。

1  “供给侧”视角下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的运用依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它旨在通过改善供给来满足市场的多样性需求,从而使经济健康稳定的增长。作为奋斗在高校“思修”课教学一线的工作者,面对目前学生对思政课学习普遍兴趣不高、动力不足的现状,在寻求教学方法创新的需求下,也应以“供给侧”思想为引导,分析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学习需求,不断创新、改善知识供给,调整供给方法,从而提高“思修”课的教学效果。

目前高校普遍运用的“思修”课教材是2018版统一修订的新版教材,其在教材编排上逻辑性比较强,但却不具有在教学实践上的操作性。基于以上考虑,作为知识提供方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上,必须充分把握学生的需求内容和接受方式,适时调整策略,在方法上投其所好。只有教师、学生两方相互配合,才能打破学生学习思政课兴趣不高的问题,极大地提高“思修”课教学的实效性。

2  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设计思路

2.1 设计思路

鉴于“思修”课是学生刚入大学以后开设的第一门政治课,起着与高中政治课相衔接的作用,同时为了避免学生对政治课态度冷淡的现状,因此,在专题设计上要突出问题原则,在问题设置上要深入实际,在内容选择上要简而精。

2.1.1 专题设计聚焦问题原则

缺乏问题意识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没有真实主题的教学;没有问题意识的课堂,是没有灵魂的课堂。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上好“思修”课,急需要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的专题教学的基础上,如果仅拘泥于教材,会出现专题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所思所想相距较远,因而会大大影响教学的实效性。因此有针对性的专题教学,即增强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是“思修”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手段。

2.1.2 问题设计上要深入实际

有效的问题设计能较大地提高专题化教学效果。“思修”课在问题设计上,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宏观的,但无论如何问题的设置不能凌空于实际。因此把这些学生关心的、疑惑的问题设置成问题或问题链,融入教学过程,在学生理解接受的基础上再进行理论上升华,能大大提高“思修”课的育人效果。

2.1.3 内容设计上要简而精

“思修”课是一门帮助大学生学习如何做人的课程,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因此其内容涵盖非常广泛。在教学内容上,不加选择而面面俱到,往往会陷入枯燥乏味、冗杂沉重的泥潭,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在内容设计上要简而精,即教师在教学内容阐述上不论是情境创设、结构安排还是语言表达都要精简妙用,把观点、理论用最简约的、富有活力的语言表达出来,课堂上不说大话、空话、套话,观点表达有针对性,以简洁明了的大智慧贯穿于课堂。

2.2 教学设计

“思修课”的目的是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导大学生学习做人的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共设计了如下7个专题,在其之下,又对各专题进行凝练,每个专题下设2~5个问题,组成问题链具体见表1。

3  “供给侧”视角下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运用反思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方式改革,从考虑学生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调整作为供给侧的教师一方的知识供给方式和手段,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和改进。

3.1 应进一步深化问题,凝练专题

专题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随着教学需要不断做出调整。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对专题的设计往往根据教材进行简单划分,未能跳出教材的逻辑框架而做到真正的精而专。因此,在专题设计上还需要进一步整合教材内容,进行凝练,精益求精。同时问题导向是专题的灵魂,问题设计的妙不妙往往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问题设计上,往往将重点放在问题本身,但对问题所折射的道理或理论分析不够深入。因此,对于引导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使其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立场和思维能力方面,比预期稍显逊色。

3.2 教师需不断加强自己的理论功底,扩大知识面

思政课教育的核心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思辨过程,因此教师更应该注重多视角、多维度进行讲解。“供给侧”视角下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改变了传统意义上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搬运工,而要真正做到知识的传授者。在这个层面上,对教师来说最大的制约就是知识的欠缺。同时“思修”课是一门常学常新的课程,由于其有着明显的社会性,专题教学中所涉及的问题也必须与时俱进,问题切入要时时调整。这同时更需要教师时刻关注社会实践,用最科学的理论回应社会问题,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三观。

3.3 学生知识储备及学习惰性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开展

众所周知,高职类的学生整体来说其动手能力比较强,但是基础知识相对来说较差。特别是对理论性较突出的政治课,很多学生表现出明显的惰性学习方式,即习惯于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传统学习方式,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讨论时,虽然大部分学生都会认真准备,但是大都是对材料或网络某些相似观点的复制,处于一种应付的态度,对问题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学生大都表现出对问题本身极大的兴趣,而对进一步探索问题背后的道理却戛然而止。因此,在进行问题导向式专题化教学手段改革的过程中,更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现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创新问题启发方式,由表及里,由简到难,认真探寻学生学习兴趣的突破口,让他们有话可说、有话想说,逐渐改变学生这种惰性学习的习惯。

参考文献

[1] 梁炜昊,刘艳.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指导“基础”课问题导向式专题化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17(4):76-79.

[2] 白宁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问题导向式专题化教学实践与探索[J].高教学刊,2017(21):120-123.

[3] 阎程.供给侧视角下问题导向式专题式教学于思想政治课的适用性研究——以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求知导刊,2017(15):117-118.

猜你喜欢

专题教学问题导向供给侧
廓清国家利益观前提下的理性爱国教育论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创新创业为“供给侧”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