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语文课堂盛开劳动之花

2020-07-28郭未卿

求知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语文课堂

摘 要:在重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今天,文章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和小学生劳动意识缺失的原因。文章作者尝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几个策略:利用语文学科中的课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习作教学在课堂中渗透劳动教育。

关键词:语文课堂;劳动教育;劳动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9-0021-02

劳动作为人类生存于世界的一种活动,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劳动创造了人类世界,创造了辉煌的历史,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劳动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人类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话题。

在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此次讲话告诉我们劳动教育在现代社会以及在如今的教育中所拥有的重要地位。而作为一名语文学科的教育工作者,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还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为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一、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第一,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学科除了具有“工具性”外,还具有“人文性”,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课堂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育人。语文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文方面的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道德品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而在其中,劳动教育必不可少。所以,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便成了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第二,受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影响,学生的头脑中严重存在偏见。他们将劳动划分不同等级,瞧不起为人民服务的体力劳动者。在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形势下,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尊重不同劳动的观念,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迫切任务。

第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智体美劳是对人的素质定位的基本准则,也是人类社会教育的趋向目标,所以人类社会的教育就离不开德智体美劳这个根本。社会主义的时代需要社会主义的教育方法。随着社会进步,时代发展,我们国家越来越需要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创新型人才。所以,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也成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小学生劳动意识缺失的原因

第一,家长的溺爱和包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里有专门负责劳动的人员,许多家长不会让孩子参与到劳动项目当中。很多家长认为要给孩子的成长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氛围,希望孩子可以心无旁骛地学习。所以,现在的许多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更别说做一些家务或者其他力所能及的劳动了。

第二,学校劳动教育缺失。学校的教育也往往追求特色化或者程序化,各种课程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学生的劳动意识淡化了,劳动技能弱化了,一旦该出手时,他们变得不能并且不愿了,甚至去捡一下垃圾,都会说“这不是我扔的”而作为借口不做。这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第三,社会不提倡。在现在的社会中,尽管到处在歌颂服务行业的辛苦和不易,但是现状总是不尽如人意。劳动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是为社会建设贡献力量的勞动,都是光荣的劳动,而光荣的劳动值得我们崇尚。倡导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劳动”是个体对待劳动的基本态度,其中包含着对劳动者的尊重、对劳动资料的节俭、对劳动成果的爱惜等。

第四,学生自己对待劳动的态度是避而远之的。现在的很多学生认为学习是他们主要的任务,其他事情他们可以漠不关心。遇到需要做家务劳动或者学校劳动的时候也都是采取消极的、回避的态度。甚至一些需要动手操作的手工或者科学实验,也都是找身边家长代劳,以致养成懒惰的习性,一提到劳动就避而远之。

三、语文教学渗透劳动意识的策略

劳动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完全可以把它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当然包括语文课。那在语文教学当中可以从哪些方面落实劳动教育呢?下面笔者提出几点看法。

1.利用语文学科中的课文教学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以学生朗朗上口的《悯农》为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寥寥数语即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烈日下还在坚持劳作的同情和赞赏,饱含着对劳动者的尊重之情。这首诗让刚刚进入学校的小学生明白了农民种田的辛苦,懂得了不要浪费粮食的道理。再如一年级下册的《吃水不忘挖井人》,让学生在享受甘甜的水的同时,回忆水的来源,喝到水最应该感谢哪些人,达到“饮水思源”的目的,更是让学生学会了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体会他人劳动过程的辛苦,而发自内心地尊重每一位劳动者。以二年级下册的《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现代诗歌为例,雷锋的名字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我们都知道雷锋是一名解放军战士,是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解放军战士。读完这首诗,我们会明白,人们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寻找雷锋精神,寻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从而让学生通过伟人或者身边的典范明白劳动的重要性。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纸的发明》,讲述了蔡伦为发明造纸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学习这篇课文,我们了解了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们要热爱自己祖国的文化。另一篇课文《赵州桥》的作者写赵州桥的雄伟、壮观、美丽,刻画描写生动细腻。文章不仅是在赞桥,更是在赞美造桥的劳动人民,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学习课文,我们作为中国人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爱我们的祖国,立志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另一篇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介绍了画家张择端以他出神入化的绘画技术描绘出北宋时期的许多风俗民情、建筑风格以及当时社会政治的特点,赋予了《清明上河图》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三篇课文都介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及成果,更加鲜明直白地告诉我们这些历史文明都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2.语文习作课上的劳动教育

习作课是语文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和阅读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在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时也可以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

(1)写赞颂为人民服务的劳动行业的人民崇高品质的文章。如写医生、警察、清洁工等典型人物的文章。可以通过采访或者走进他们的生活,认真观察他们的外貌、动作以及所做的事情,在近距离的观察接触中深刻感受这些为人民服务的劳动者的崇高形象。通过写作,学生在感情上同劳动人民产生共鸣,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记录劳动场面的写作训练。记录一个自己或者别人做家务的瞬间,利用在家的空余时间可以观察或者自己向家人请教学习一项劳动技能,例如做一道菜,可以把做菜的先后顺序以及要做的准备详细记录下来。在做的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感情,也可以体会家人劳动的辛苦,更加珍惜身边人的劳动成果。

(3)介绍带有技艺性劳动的过程。这一类文章可算是说明性的散文,如指导学生“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小手工”等文章,比如观察泡豆子的过程,从选豆子、泡水、不断换水、移植等过程,在实验的过程中记录观察豆子的生长变化以及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动手操作的喜悦,体会到“行行出状元”的道理。

3.语文口语交际课中的劳动教育

(1)教师可以请劳动模范讲自己的工作经历,让学生进行会议记录训练,然后组织学生互评互改。在介绍完毕后,大家可以进行采访,交流问答,这样既从思想上使学生受到了正确人生观的教育,又培养了学生速记的能力。也可请劳动能手现场献艺,比如请舞狮的能手表演,学生在一旁认真观看,表演完后,让学生书面或口头介绍全过程,还可以请表演的嘉宾进行点评,让课堂活跃起来。

(2)可组织学生参观昆虫所或者海洋所等单位,因为学校毗邻昆虫所和海洋所,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对那里的工作人员进行采访沟通,或者直接把他们请入我们的口语交际课堂,介绍他们的工作内容以及科学意义,让学生了解他们的工作内容,使学生既增强了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认真读书的信心,又锻炼了表达能力。

(3)自己动手操作。比如二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主题是“我爱做手工”,教师利用口语交际的课堂,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制作的过程以及期间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用手用脑的乐趣与不易,体会劳动的美好。

细读语文教材,我们可以发现,有关劳动教育的内容存在于低、中、高各个年级段之间,存在于单元导语、课文教学、口语交际以及习作等语文教学中的方方面面。类型包括显性的、隐性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情怀的,都有涉及。虽然劳动教育不是文章所要重点表达的主旨,劳动教育也不是语文学科所推崇的学习主旨,但是既然劳动教育存在于我们生活中,也必然会存在于语文课堂中。语文课堂教学就是一门生活的学问,而劳动教育也恰恰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契机。

学校的教育应引导学生把精力用于进行热情的高尚的劳动之中去,以不同的形式吸引学生,让他们深知劳动是充满趣味的、积极的,集知识性和技巧性于一身的另一种学习与认知方式。将劳动教育有机地渗透语文学科教学中,使劳动教育和语文学科有机融合起来,让劳动教育为语文课堂增光添彩,让劳动教育为语文课堂注入新鲜的活力,让劳动教育为语文课堂提供新的教育方向。希望我们的学生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成为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一代的中国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冯胜清.工匠精神、劳动教育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探析[J].江苏教育研究,2019(18).

[2]商曼.论教科书中的劳动精神渗透—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19(11).

[3]鄧晓燕.浅论小学生劳动意识的缺失及学科渗透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2(1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广东省中小学德育科研课题“知行理念引领下校本劳动教育的新实践”(2019ZXDY01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郭未卿(1987—),女,山西忻州人,小学语文二级教师,硕士。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追求快乐的语文课堂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课堂中的“现代”与“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