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99-2018年间CSSCI艺术类期刊产品设计研究综述

2020-07-27张雅玮方田红谢嘉宸魏苒

设计 2020年12期
关键词:产品设计装饰产品

张雅玮 方田红 谢嘉宸 魏苒

摘要:对产品设计研究文献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采用文献分析法,以1999-2018年间CSSCI艺术类期刊中发表的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研究。得出国内艺术学CSSCI期刊中产品设计论文研究现状及趋势。①2008年前,产品设计研究处于试探性研究阶段。2008-2016年产品设计研究论文数量曲折上升。2016年以后,产品设计研究论文数量略有回落。②中国的产品设计研究具有政策导向性,体现出中国特色。⑧传统制造业、传统文化与现代产品设计如何融合,产品设计教育改革,交互设计,服务设计是产品设计研究的4个主要领域。

关键词:产品设计传统设计教育交互设计服务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20) 06-0126-03

引言

产品设计是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有效工具,在实现产品差异化、流程优化、产业战略升级及产业附加值提升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1]。目前,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把产品设计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层,并视其为提升国家软实力、驱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产品设计实践越来越多.有关产品设计的报道、会议、指导、书籍、期刊论文数量增长迅速,相关理论日益成熟。自1994年CNKI中产品设计论文突破百篇起,我国相关研究成果迅速丰富。我国现有的文献大多从产品设计领域下较具体的方向展开,如产品设计历史[2]、新产品开发中的产品设计研究[3]、产品生态设计[4]、产品架构[5]、产品设计知识表述[6]、产品设计知识推理[7]、产品设计知识供求匹配[8]、产品创新设计与管理[9-11]、产品设计链管理[12]等。在文献层面上,以国内艺术学期刊产品设计学术论文整体研究趋势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目前尚未有见。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首次对1999-2018年间来国内cssc1及其扩展数据库中艺术类期刊产品设计学术论文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其他学者后续研究提供依据和参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拟回答以下问题:(l)国内CSSCI艺术学期刊中产品设计研究的特点和趋势是什么?(2)热门研究话题是什么?(3)哪些研究领域有待深入?

(二)研究数据

以“产品设计”为关键词对CNKI数据库中收录的CSSCI和CSSCI扩展版(2017-2018年版)中所有艺术学期刊进行逐个检索,检索时间为2019年4月19日,检索年限设定为1999-2018年,来源类别设定为CSSCI,共得检索记录349条。为确保文献检索有效性,人工去除设计作品图片展、会议介绍、学校介绍、企业介绍等非学术论文后,获取有效记录276篇。

二、期刊发文量分析

如图1所示,2008年前产品设计处于试探性研究阶段,没有刊登在艺术类CSSCI期刊上的论文。2008 -2016年产品设计文献数量呈曲折上升趋势,其中2014-2016年间刊文数量快速攀升,共发文101篇,占20年内全部论文总量的3 6.6%。2014年,“中国制造2025”的概念被首次提出。2015年,国务院审议通过并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2016年,国务院常委会议通过了对接《中国制造2025》的《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这一系列旨在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局面,及为中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奠基政策基础的举措,促进了相关研究的发展,是导致此阶段产品设计发文达到高峰的重要原因。2016年后研究数量虽有一定回落,但2017-2018年刊文数量仍保持在年20篇以上。

三、热点领域研究进展及趋势

1999-2018年刊登在目标检索期刊中的产品设计论文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传统制造业、传统文化与现代产品设计如何融合;产品设计教学;交互设计;服务设计。

(一)传统制造业、传统文化与现代产品设计如何融合

1.传统制造业升级研究

在智能制造、设计创新为主导的工业时代,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从现有文献来看,陶瓷制造业(8篇)和竹产品制造业(4篇)转型最受关注。学者们认为传统制造业只有突破傳统思维局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材料、技术、造型、企业管理等方面进行产品设计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王爱红[13]提出应将产品系统设计理论导入陶瓷产业,从宏观层面将市场需求、产品生产、品牌营销等相结合,促进陶器制造业转型升级。张朵朵[14]建议用可塑性强的竹压板替代原竹进行产品设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利用竹产品原料。吴珏等[15]以开发在线竹编制品定制平台为例,提出利用信息通信技术、3D打印技术与互联网、物联网相结合促进整个产业创新的方法。

2.文化衍生产品研究

文化衍生产品是将文化精神浓缩为文化符号后依附于载体而产生的文化产品,是文化创新传承的重要方式[16]。201 6年前,学者们重点关注用何种方式提取文化要素及如何将文化要素运用到文化衍生产品设计的方向。周睿[17]以张大干文博资源为例,提出从纹、形、意、境四个角度提炼文化元素。徐燕[18]建议将提取到的文化要素转化为视觉符号,进行装饰性、骨架式、意蕴式、体验式设计,开发系列化、高附加值的文化产品。2016年,国务院《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公布之后,文化衍生产品研究迅速增多,与此同时研究重点也发生了变化:设计不仅关注产品的文化属性,也注重产品的商业属性,强调设计基于市场、用户需求,重视设计、营销相结合。徐莹[19]的研究证实“好东西”品牌春联产品的成功离不开其“电商平台助力”和“自媒体传播”营销模式的强大助力。孙亚云[20]等从营销沟通视角入手,对故宫文创品牌展开研究,结果显示多样化销售和推广渠道、与顾客拟人化沟通、打造文化“IP”是故宫文创成功的重要因素。

3.传统哲学、美学与产品设计相结合的研究

当今社会,东西方文化不断交融,如何营造具有中国哲学、美学特色的产品,并将其推向国际社会,是设计师需要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张冰冰[21]以《道德经》中“天人合一”自然观以及“自然无为”美学思想为基础,结合色彩心理学,提出设计师节制欲望,净化心态才能为产品挑选出合适色彩的观点。杨松崧[22]将《周易》中“制器尚象”与现代仿生设计相比较,分析两者异同,提出将“制器尚象”思想和现代仿生设计分析手法、科学技术相结合来完成产品设计。此外,学者们也分析研究了他国家利用本土文化进行产品设计的成功案例。黄燕妮对深泽直人[23],赵云川[24]对柳宗理,周睿[25]对无印良品设计思想进行剖析,发现日本设计师运用传统日式禅宗哲学对西方极简风格进行设计观异化,进而形成具有日本民族风格的设计体系。这些成功案例是中国设计走向国际可借鉴的资源,但中外造物的历史路径和思维抽象轨迹存有不同,设计师在设计工程中需正确把握设计全球化与设计本土化之间的辩证属性,才能在此基础上营造出具有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特色的国际化产品[26]。

传统制造业、传统文化与现代产品设计结合领域的创新路径是综合,即传统与现代,科技与设计,市场与设计,设计本土化与设计全球化的综合。而如何解决知识产权薄弱造成的侵权问题,产业链不完善造成的配比等问题则是该领域面临的主要挑战,也是未来需要研究的重点。

(二)产品设计教育改革的探讨

1.设计教育课程体系创新研究

近年来,学科交叉、整合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早期设计教育体系侧重产品形态效果图表现技法等技术方面的训练,忽视产品、工艺、市场、资源和管理相结合的整合式教育,导致培养出的人才在产品再设计、设计可持续性方面远逊西方[27-29]。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的再定义与再设计是设计教育工作者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跨专业从一年级艺术设计和工业设计专业择优选拔学生组建实验班,以“产品定义和服务模块”、“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模块”和“良好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模块”为基础设置课程框架[28]。这是一种将用户需求与产品设计、产品开发、商业系统设计相结合的教学模式[30]。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与校外教育集团开展合作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他们采用贯通式课程设置方式,以问题为导向型跨专业贯通,教学逐层深入型内容贯通,一年级到四年级循环型时间贯通,校企、国内外空间贯通培养应用型创新设计人才[31]”。该类整合创新课程体系模式打破了专业壁垒,在培养学生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2.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案例研究

除了设计教育课程体系的创新,学者们还积极探索具体设计课程与真实环境、实际项目、设计竞赛相结合的互动培养模式[32]。李粱军等研究了湖北美术学院和香港理工大学合作的《中国文化创新设计工作坊》的课程案例。该课程将以人为本的“用户研究”设计理念贯穿始终,强调通过调查把握目标群体需求,并根据需求不断调整设计,直至最终生产出符合市场期望的人性化创新产品[33]。北京邮电大学[34]尝试将Living Lab(生活实验室)这种协同创新模式引入产品设计课,以真实项目为基础,用户参与驱动创新、多学科交叉为手段,提升学生创造性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设计能力。张剑[35]提出应将设计教学放在国际化环境下探讨,用国际设计大赛和具体课程相结合带动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主动探索设计根源的研究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将设计联系生活、批判性思考、交叉创新融入教学是设计教育的核心问题。现有专业课程设计总体还处于向西方学习的阶段。深刻思考中国到底需要怎样的设计人才,而非简单模仿西方设计教育模式,最终设计出具有中国原创精神,更契合中国国情和教育体制的设计学科教育通用体系是未来该领域需要突破的难点。

(三)交互设计与产品设计结合

1.数字交互设计研究

数字产品界面交互设计是当今交互设计学界研究的热门领域[36]。“形式追随功能”、“宁简勿繁,一目了然”、“差异化设计”[377,38]是该领域最通用的设计准则。唐阿君[39]通过分析苹果旗下的iPhone和iPad的界面设计,发现其取得成功的关键就是基础操作一致性、特色操作差异化、简明界面,强大互动。

2.情感交互设计研究

以情感化体验为核心的交互设计是产品设计和企业制胜的利器。如何运用设计手法,从审美、知觉和联觉等方面入手,赋予产品精神内涵,实现人的情感与产品之间的交互也是学者普遍关注的焦点。2012年前,产品情感体验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的颜色[40]、材质[41]和造型[42]等给人带来的心理感受方向,重点强调情感设计的意义,研究方法以理论推导为主。2012年后,研究重点发生变化,逐步向情感化设计理论在产品交互设计的运用方向转移,注重研究成果的实用性。聂茜[43]等以美国心理学家诺曼(Donald A.Norman)的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如何从本能层次、行为层次、反思层次三个方面,将情感化设计运用到亲子产品之中,使具有情感交互特征的产品成为亲子交互的媒介。

3.基于特定人群的交互设计研究

针对特定目标人群的交互设计研究也是该领域的重点,如盲人电子产品通用性研究㈣,儿童家具与儿童使用行为关系研究[45]等,但研究最多的目标人群是老年人。亚瑟[46]等运用群体效应、当下效应和年龄效应的社会学理论,调查了老年人对产品的交互需求。姜霖[47]等通过对我国老年产品的现状、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沟通方式的分析,提出基于交互的老年人产品设计6大策略,即简单、易用、美感、障碍和无障碍、默认操作、产品引导。姚江[48]也通过分析老年用户特征,提出设计师应站在老年人的角度,用模仿設计、移植设计等方法设计出让老人更容易掌握的智能化交互产品。

现有产品交互设计类论文以理论推导研究方法为主。许多涉及设计和交互间关系的论文都是通过使用简短的例子、案例研究或个人经验来进行阐述的。很少有文章进行过详细全面的,针对产品或目标客户的定量大数据分析。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可能会导致人们对产品交互设计理论和实施障碍等认知的片面。在未来研究中,利用统计学对不同人群对不同产品的交互需求进行大数据分析,将会成为该问题得以推进的关键。

(四)服务设计成为产品设计新亮点

产品服务设计是一种满足消费者精神需求的系统设计,它通过非物质的无形手段来实现[49]。2010年,以产品服务设计为研究主题的论文数量极少(1篇)。2010年后,以其为研究对象的论文数量迅速增加(10篇)。

1.服务设计与产业更新、企业转型关系的研究

产品服务设计从服务入手,在厘清产品体系内所有要素之间关系的基础上,以“产品导向服务”、“使用导向的服务”、“结果导向的服务”和“体验导向的服务”理论为指导[50],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促进产业更新。赵超[51]、韩挺[52]等探讨了互联网+时代下的医疗产品服务模式,证实将医学临床技术、设计学、计算机技术、管理学、营销学有序整合的服务设计是健康医疗体系颠覆性创新的重要工具。服务设计还可促进企业经营理念的更新及企业成功转型。耐克将服务设计理念融入企业运营,通过基于产品的自我服务设计,基于公共平台的协作服务设计和基于服务商的系统服务设计将企业逐渐从运动品牌生产商转化成为运动品牌服务商,提高产品附加值,成为体育用品领域成功转型的模板[53,54]。钱晓波[55]在对巴西MD家具集团案例的分析中也证实服务设计理念可以将产品组合、传播、销售空间等原本孤立的要素协调起来,以服务为触点,构建成统一系统,改变制造企业组织机构模式,提升消费者体验度、满意度和忠实度,触发企业创新和成功转型。

2.服务设计与消费观念转变关系的研究

服务设计有助于改善人们过度依赖物质产品的状况,将消费者引向新的非物质化消费观念。刘新[50]等认为产品服务设计不同于治标不治本的绿色设计,是一种能够从源头上干预垃圾产生,倡导新型消费文化的设计方式。余森林[56]等以衣物循环利用服务系统设计为例,提出可借服务设计推动“共享服务”价值观的推广,改变人们的消费理念,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产品服务设计在产业、企业升级转型,更有效和可持续地利用地球资源,平衡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有研究证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意识到产品服务设计重要性的同时,也面临着该如何将服务设计顺利融入企业运营的挑战。行业差别、企业内外部组织条件差异等都影响着产品服务设计类型和模式的选择。扩大产品服务设计成功案例的研究广度,并分类分析、总结不同类型企业实施产品服务设计模式及影响其成功与否的因素是未来研究的主攻方向。

结语

首次对近20年来国内CSSCI及其扩展数据库中艺术类期刊中有关产品设计的论文进行了系统地梳理与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国内产品设计研究年发文数量的变化,探讨了国内产品设计研究的四大热点问题:传统制造业、传统文化与现代产品设计的结合;产品设计教学;交互设计;服务设计。在对大量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产品设计知识产权的保护及产业链的完善,符合中国国情且能普遍推广的设计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模式的制订,利用大数据辅助设计,把服务设计与产业、企业更新更好地结合等将成为后续研究的重要方向。.

基金项目:上海市设计学Ⅳ类高峰学科资助项目( DB17023):华东理工大学大学生创业实践资助项目(S19146);上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立项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焦嫒嫒,付轼辉,刘亚光.基于扎根理论的产品设计对用户感知的影响机理研究[J]管理学报,2018,vl5;No.143 (8) 103-111

[2]邓俊.浅析设计与产品创新的历史沿革[J]美术教育研究,2011 (8) 74-75

[3]陈国栋,陈圻.新产品开发中产品设计研究综述——基于IPIM的分析[J]技术经济,2012,31 (4):10-16

[4]江心英,季莹.产品生态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国际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中文版),2006 (2) 77-80

[5]顾元勋,纪佩宁,刘子键,et al.产品架构的作用:研究综述与发展方向[J]技术经济,2015,34 (03):38-50

[6]高升,吴鹏,尤少伟.基于本体的产品设计知识表示综述[J]情报杂志,2011,30 (11) 156-161

[7]蒋婷.丁晟春.面向产品设计的知识推理综述[J]现代情报,2012,32 (6) 169-173

[8]郭韧,陈福集.知识供需匹配的研究综述[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3,36 (12):114-118

[9]丁俊武,杨东涛,曹亚东,et al.基于情感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综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 (15):156-160

[10]丁俊武,韩玉启,郑称德.创新问题解决理论TRIZ研究综述[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 (11) 53-60

[11]胡树华.国内外产品创新管理研究综述[J]中国管理科学,1999,V (1):65-76

[12]郭永辉.设计链管理理论综述与展望[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0,22 (6) 77-83

[13]王爱红.景德镇陶瓷产品系统设计的构成因素——以洗脸盆为例[J]装饰,2015 (11):134-135

[14]张朵朵“断竹”与“续竹”.当代中国竹产品的设计与创新[J]艺术百家,2010 (Sl):111-114

[15]吳珏,张嬗基于传统竹编的参数化3D打印产品设计研究[J】装饰,2017 (iO):132-133

[16]李志春,张路得创新式传承下文化衍生产品系统设计方法研究[J]原生态民话族文化学刊,2018,10 (04) 134-142

[17]]周害.针对文博旅游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探索——以张大干文博资源为例[J]装饰,2013 (04) 143-144

[18]徐燕.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设计研究[J]艺术评论,2015 (11):129-131.

[19]徐莹.传统民俗用品再设计的“守正出新”——以“好东西”品牌春联产品为例[J]装饰,2016 (12):140-141

[20]孙亚云,王凡.营销沟通视角下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及推广研究——以故宫博物院为例[J]文化艺术研究,2018,il (02):1-7

[21]张冰冰.从《道德经》看自然色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艺术百家,2014,30 (01):241-242

[22]杨松崧.“器尚象”与仿生设计的比较分析[J]民族艺术,2010 (02):94-95+118

[23]黄燕妮.回归产品设计的本源——浅析深泽直人的设计思想和设计实践[J]装饰,2008 (11):112-114

[24]赵云川.融民艺精神于现代设计之中——论柳宗理的设计思想[J]装饰,2010 (02):122-124

[25]周睿.“虚无”审美隐喻与消费价值观引导——对无印良品的设计剖析及其引发的思考[J]装饰,2009 (3) 108-109

[26]张明.东西方造物方式的“源”与“元”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 (04):166-169

[27]郑建启,汤军.产品设计形态基础课程的适应性研究[J]装饰,2008 (05):108-109

[28]楚天.基于整合创新理念的設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以产业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为例[J]美术观察,2015(05) 129-130

[29]许江,顾平“艺”与“工”的融合与分离—工业设计专业设置的变迁与目标定位[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 (04):136-140

[30]张凌浩,曹鸣.产品设计核心程的再定位从方法导向到问题导向[J]装饰,2016 (07):128-130

[31]朱曦.培养有战略思维的整合创新设计人才——SIVADETAO产品设计实验班的本科教学理念和模式[J]装饰,2016 (09) 134-135

[32]刘珂艳,康慧.引入项目进课堂的产品包装设计教育模式探索[J]装饰,2010 (09):106-107

[33]李粱军,张喆,吕梦为用户研究是产品创新的基点——记《中国文化创新设计作坊》[J]装饰,2012 (12):83-84

[34]汪晓春,郭帅,纪阳.基于Living Lab创新方法的教学设计与探索以产品设计课程为例[J]装饰,2012 (06) 121-122

[35]张剑.概念产品化与创新设计方法——以国际设计大赛带动设计教学[J]装饰,2017 (iO):108-110

[36]周玉基,景怀字,张宇彤.视觉传达设计在交互式展示设计中的定位思考[J]艺术评论,2011 (11):66-68

[37]李晓珊,郑子云.公共交通类App产品的功能与用户体验设计研究[J]装饰,2014 (10):96-97

[38]研夏翀.种数字产品界面中朴素的设计和冗余的设计[J]装饰,2013 (5):98-99

[39]唐阿君.苹果产品iPad与iPhone界面信息设计比较[J]装饰,2013 (11) 101-102

[40]徐迅.工业产品色彩的价值[J]文艺研究,2008 (10):152-153

[41]向威.产品设计中材料的非物质特性探讨[J]装饰,2009 (10) 90-91.

[42]卢阳.生活用品再设计的玩具化与艺术化趋向解读[J]艺术评论,2011 (04):90-92

[43]聂茜,石娟娟.亲子产品的情感化设计研究[J]艺术设计研究,2015 (04):82-85

[44]邹志丹.基于盲人使用的电子产品通用化研究[J]装饰,2009 (05):120-121

[45]张蔚.以行为分析为导向的幼儿国家具设计研究[J]装饰,2018 (09):126-127

[46]亚瑟·O·艾格,哈伯穆勒霍夫,汪芸为老年人做产品设计综合考量成长期、年龄效应以及当下的影响[J]装饰,2013 (11):54-63

[47]姜霖,王勇彬.基于良好沟通的老年人产品设计策略[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7 (01):181-186

[48]姚江.智慧城市建设中智能化助老产品交互行为设计研究[J]艺术工作,2017 (06) 86-89

[49]丁熊,秦臻.论服务设计[J]装饰,2009 (4):133-134

[50]刘新,夏南.从末端到源头:垃圾追踪与产品服务系统设计[J]装饰,2013 (06):22-25

[51]赵超.构建基于患者体验的健康产品-环境-服务设计创新[J]装饰,2016 (03) 12-18

[52]韩挺,杨艳.互联网+时代下的医疗产品服务设计[J]美术观察,2016 (10):20-21

[53]田君.超越梦想,我能i——耐克的品牌提升路径[J]装饰,2012 (07) 28-33

[54]刘军.Nike+运动产品服务设计研究[J]装饰,2013 (08):98-99

[55]钱晓波.在传统制造型企业中引入产品服务系统设计策略[J]装饰,2015 (10):114-117

[56]余森林,刘新.可持续性产品服务系统设计案例解析——以衣物循环利用服务设计为例[J]装饰,2012(06) 108-109

猜你喜欢

产品设计装饰产品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绳结文创产品设计作品选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DIY装饰沙漏
青花·木 产品设计
DIY节日装饰家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