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专业融合型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与实践

2020-07-27石鑫磊

医学信息 2020年12期
关键词:建设模式实验教学

石鑫磊

摘要:实验教学中心是现代高等医学院校基础性建设的必然发展模式,其规范管理是全面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本文基于多学科专业的院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及管理的特殊性出发,提出了具有专业融合性的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模式以及分级管理体系,旨在为多专业二级学院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模式;实验教学;实验管理

Abstract: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is an inevitable development model for the basic construction of modern medical colleges, and its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level. Based on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multi-disciplinary college-level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nstruction model and graded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with professional integration, aiming to provide an 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 for the multi-specialized secondary colleges provide reference for scientific management,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

Key words:Experimental teaching center;Construction model;Experimental teaching;Experimental management

高等学校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研究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1]。从单一功能的实验室到综合性实验教学中心,是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的跨越,也是现代高等医学院校基础性建设的必然发展模式。规范化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建设,是实现教学资源开放、互通、共享,促进学科融合,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依托[2]。本文探讨了多学科专业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模式和分级管理体系,以达到改变既往实验室建设“小而全”,重复建设、配置不合理的现象。遵循开放共享理念,达到效益最大化和管理最优化,学院依托专业学科特色,进行了实验教学中心的系列建设与改革。

1多专业学科的院级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问题

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和管理大致分为3种模式:①设置院级层面中心,中心服务于某个专业;②设置院级层面中心,但采取院院联合,依托于某个学院,服务于不同专业;③设置校级层面中心,服务于不同学院的相关专业。

我院作为市属本科院校分校区非独立学院,承担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7个专业的人才培养任务,具有专业多、学科范围广、不同专业招生计划不均衡的特点。

在按照学校要求建设院级实验教学中心的过程中,学院发现既往依托学科、依托专业建中心、教学与科研分离的实验室建设模式,片面追求“小而全、相对独立”,在管理和运行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①同一专业的基础课程实验项目和专业课程实验项目相近,导致基础学系的实验室和专业学系的实验室资源配置重复。②不同专业学科相近的实验室在不同学系重复设置,导致实验室使用率低、同类设备和试剂耗材重复购置、实验技术人员配置不匹配。③专业实验室以学系为单位按教学需求申请采购新型高级精密大型仪器设备时,会受到进口、配额等问题无法保证采购,影响实验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实验项目的先进性。④科研中心的大型设备因为台件数和科研服务要求,又无法保证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需求。⑤不同学系实验室常备试剂耗材无法做到互通共享,调配使用。⑥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第二课堂和科研创新项目跨学系调用实验室和设备困难。⑦学院和学系在实验中心管理中存在缺位、越位、错位情况,不利于实验教学、科学研究、设备管理等工作的开展[3]。

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学院在探索实验室中心建设、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按照大学科、大平台、整合共享的发展思路,科学设计并建设院级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克服重复建设、分散配置弊端,遵循开放共享理念[4],并在优化实验教学支撑条件、设置实验课程体系、发挥实验室资源综合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2构建跨专业融合型综合实验教学中心

专业的教学离不开相关学科、多学科综合实验教学组织模式能够促进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科交流,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2]。学院基于学科互通、共享、融合的思路,以优化结构、整合资源、科学配置技术人员为建设目标,理顺人员配置、重视学科交叉、实现专业互通[5],在依托学科和专业建设实验教学中心的基本模式下,探索并实践了跨专业融合型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模式。

按照基础与专业相结合、弱化学科和专业界限、相近学科实验室整合的建设理念[6],重新布局实验教学中心下设实验室。新建实验室依托于某个学系,服务于不同专业。如整合化学、生化、药学、医学检验、卫生检验实验室,统一设置为理化实验室,依托于检验学系。整合微生物免疫学实验室与微生物检验、免疫学检验专业实验室,统一设置为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室,依托于检验学系。整合组织与胚胎学实验室、病理解剖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统一设置为显微教学实验室,依托于基础医学学系。整合药理、生理、病生理实验室,统一设置为机能学实验室,依托于基础医学学系。整合统计学软件、医院管理系统软件、数据挖掘训练软件,建设信息管理实验室,依托于医学信息学系。

按照统一配置,集中管理的理念,整合学院各中心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软件和教学支持系统,统一建设院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整合计算机实训室、语音实训室、PBL教室计算机系统,建设院级多媒体技术教学服务平台。服务器集中配置,依托学院现代教育中心统一管理和技术维护。

按照立足需求、个性化配置、共享使用的原则,依据实验项目要求,个性化配置仪器设备和耗材,建设跨专业综合性实验室,满足不同專业不同课程实验项目教学需求。如理化实验室,常规配置玻璃仪器,可开设无机化学、基础化学、分析化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性实验;增配中央通风系统后,可开设有机化学、药物合成、卫生检验课程实验项目。配置可移动的小型共享设备,如光学仪器、电化学仪器、离心机、酶标仪、电泳仪等后,则能开设不同专业仪器分析、药物分析、生物化学、食品检验、卫生检验等课程的特殊综合性实验项目。

按照优化结构、整合资源,提高使用效益的原则,统筹规划并按需配置高级精密仪器设备,建设兼具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共享的中心实验室。根据生命科学研究实验技术特点,设置蛋白组学研究平台、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细胞生物技术平台、实验动物平台等。将原散在于不同教学实验室的高级分析仪器统筹管理,设置分析测试平台,下设高效液相色谱实验室、气相色谱实验室、原子光谱实验室、液质实验室等。中心实验室的成立,提高了高级精密仪器的生均台件数,满足学生教学分组需求。大平台的设计,能够有效支持实验室开放和学生第二课堂和科研创新项目的实施[7,8]。

按照综合实验室的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统一配备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多学科实验技能。如理化实验室技术人员,应具备化学、生物化学、理化检验、卫生检验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生物医学基础实验室技术人员,应具备机能学、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3构建分层分类的院系两级实验教学管理体系

实验教学中心的管理模式,应符合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合理配置,促进学科之间相互交融,不断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更好地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保证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我院将院管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权责下移,建设了分层分类的实验教学管理体系,以保障实验教学实施、监控教学质量、杜绝管理疏漏,推进各类实验平台建设及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3.1院级管理重在统一协调和宏观管理  增设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办公室,统筹实验室安全、设备购置维护、资源管理、废弃物处理等工作,协调全院实验室建设项目的论证及执行,负责实验室安全与危化品管理。学院教学办公室统筹各实验教学中心教学任务的下达,协调院级中心与各学系交叉任务的实施安排。院级中心实验室统筹各学系使用大型仪器设备的教学实验、创新性实验及科研项目的技术支持服务,协调第二课堂等课外创新实验的实验室开放预约、设备预约,负责高级精密仪器设备统筹采购、研究平台的建设与维护。

3.2学系管理重在教学实施与实验室建设  学系负责具体落实实验教学任务的安排、教学实施、教学监督。统筹学科实验室建设、维护、安全管理和技术培训。负责制定学系实验教学中心的教学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实验设备的使用指导等。

3.3分层分类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制度体系  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规章制度,可以使实验教学中心在工作中有章可循,规范科学[5]。学院层面的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平台管理制度,重在实验室安全管理、设备购置维修与报废管理、废弃物处理、实验教学管理、实验室预约管理、实验室开放管理、大型精密贵重仪器使用预约办法等方面。学系层面的实验教学中心管理,重在根据教学运行特点,从具体实验室管理规定、教师守则、学生守则三个方面,拟定适宜的个性化管理规章守则。如天平仪器室、精密仪器室、计算机实训室、语音实验室学生守则;动物使用管理规定;解剖实验室、信息实验室、护理实习室管理规定等。

4总结

高等院校的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由于管理模式的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我院作为分校区但非独立的二级学院,承载专业多、学科门类多,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更具特殊性。实践表明,通过建立跨专业融合型实验教学中心,可以解决既往实验室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重复性建设、资源配置不均、生均设备不足、实验室使用率低、综合设计性实验难以协调、管理复杂化等诸多问题,初步达到了规范管理、资源共享、配置优化的改革目标。综合实验室的设置,中心实验室平台的搭建,有效促进了各专业实验内容改革更新,推动了基础与专业实验的整合,具有更高挑战性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真正意义上搭建了学生实践创新平台,提高了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效的保障实验教学质量。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过程,是不断完善、创新和发展的过程,随着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新的问题还会出现,有些问题的解决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如何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实验技术队伍和实验室管理队伍,如何有效衡量实验技术队伍的工作业绩,如何建设基于网络的信息化实验教学管理平台,都将是我们下一步继续研究、改革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李会萍,李辉,杜晓玉.校级综合型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6(1):88-90.

[2]闫生忠,张尊听,白云山,等.多学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管理运行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化学,2018,33(2):65-69.

[3]杜慧芳,王西平,王荣花,等.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3):210-213.

[4]张宽朝,江海洋,郭宁.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的开放运行探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3):154-157.

[5]刘冉,于奕峰,刘润静,等.地方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2):233-236.

[6]王见之,张志刚,严钰锋.构建形态、功能相结合的整合式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体系[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1):32-33.

[7]赵晟锌,陈忠林,徐勇鹏.实验教学中心一体化建设的示范作用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12(15):83-84.

[8]张慧,刘晓雪,冯金侠,等.高校实验教学中心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探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7(1):135-137.

收稿日期:2020-03-12;修回日期:2020-4-30

编辑/钱洪飞

猜你喜欢

建设模式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及路径对我省的启示
基于云计算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