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心灵之旅
2020-07-27赵亚妮
赵亚妮
人生中有很多遇见,总是缘分使然。比如,与这本《行者无疆》的对视和遇见。
彼时,正值隆冬。刚刚利用碎片化时间断断续续读完《余秋雨人生哲言》,在他“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作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作一个故事”的醍醐灌顶般的导引中,我的眼里暖和得像三月的风,语气轻柔得像四月的雨,脸上笑得像朵迎春花。
徜徉在书香弥散的教室里上自习,默默参透着他的哲理名言,不经意间瞥见了学生书架上的这本《行者无疆》,如获至宝,遂急不可待借阅品读。
古老而神秘的欧洲,厚重且丰盈的疆土,在余秋雨先生一句“我走完了”的充实与释然中渐次拉开帷幕。优秀又成熟的欧洲文明,如何将古典传统与现代创新、个人自由和社会公德融会贯通?跟着余秋雨先生独特的视角、跳跃的思维、娴熟的文笔和博大的胸怀一起,感受日月悠长、山河无恙。
历史从这里出发,历史在这里隐蔽,历史在这里转折,历史在这里凝冻。
移步换景,在字里行间跋山涉水,仿佛每个角落都新奇,又仿佛每一处景致都熟悉,熟悉到可以透过文字,触摸异国他乡的微笑,触碰无可奈何的叹息。在有力度的温暖和沉思中,静静体味,默默动容。
意大利的庞贝古城废墟,是大自然以火山的威力,瞬间凝固了一座曾经鲜活的城市。可以想象,站在发掘出的废墟之前,“物是人非”的体验是何等深刻,以至于作者频频使用“劳累”和“心累”的词语。累,不在于跋涉,而在于思索。千载一梦,承载着人类对自然的敬畏。连一贯幽默的马克·吐温,也幽默不起来。而歌德《意大利之行》的虔诚记载,传递出的何尝不是同样一种思考?
初识罗马,是跟随风华绝代的奥黛丽·赫本。唯美暖心的爱情故事外,罗马的古砖、旧窗、雕纹、老藤,独具匠心的设计,意气昂扬的姿态,无不彰显出一种伟大和典范。再识罗马,是余秋雨先生笔下的空静之境。《罗马假日》不止是一部影片,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对欧洲人而言,平素辛苦工作,大半是为了休假。在休假中中断杂务,凝冻焦虑,恢复自我。于是,他们的休假,就成了彻彻底底地放下;于是,他们的休假,就变得神圣而令人向往。抛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跟随作者充满温情的笔触,走进罗马空荡荡的大街上,想象着一半以上的罗马人出国度假是怎样的盛况?倘若换作中华大地,7亿以上人口集体离国,那该是何等景致?此刻只跟随那个在小镇别墅里度假的老人一起,品一碗海鲜面条。比起老人意大利外贸部长、邮电部长和参议员的身份,这碗面条的见面名片更具亲和力,也更具特色。忘记身份,走向自我,这份赤诚,或许对罗马的魅力永存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水城威尼斯是那么熟悉,又那样陌生。熟悉的是,中学课本里早已与它谋过面了。水上城市的奇特,隔窗互打招呼的新奇,看船夫操纵自如地炫技,喧闹与静寂并存的威尼斯,已在脑海中打上了深深的印记,以至于多年以后提及,威尼斯印象就排成字符悄然而至。说它陌生,是因为透过余秋雨先生的独特视角,看到的是威尼斯不寻常的另一面。威尼斯的著名,得益于它有趣的生态景观。它身居现代而没有车马之喧,它紧贴大海成为欧洲的重心及地中海的霸主,它冷冷清清却从容安守的商铺……一切的有趣,吸引着众多的游客。但正因为它的出色,却不得不任劳任怨超载负荷,不得不在世界旅客的狂潮中紧闭门窗,只有在夜色中沉沉睡去时,才有片刻的安宁。而一座城市的秉性,是不会被外来的喧嚣所干扰的。那些狭小又典雅的商铺,那些老实又文雅的商人,那种不惧穷又不恋富的心态,穿越漫漫历史长河,以平和、恬淡的姿态,固守出了一种让人敬仰的厚重。
走近魏玛,来到歌德的豪华住宅。透过文字倾听吱吱作响的楼板,犹如体味《浮士德》诞生的最早节拍。这里有文化史上的丰厚伟绩,也留下了歌德与席勒的真挚情谊。德国古典主义的全盛时代,是以他们的友谊为主要标志的。生活境遇的大相径庭,并没有成为阻碍他们相逢相交的绊脚石,反而激发了他们相知相惜、相互促进的交流与进步。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的《强盗》以及他们的其他作品,开创了德国古典主义时代。及至席勒亡故,歌德在众多亡灵中找寻他的遗骨,二十年天人之隔的思念难寄托,唯有世间难觅的友情,才能真正辨认得出谁才是真正的席勒。历史遗迹在夕阳下拉长身影,那是两位伟人在放慢脚步追忆曾经相濡以沫的行走。留给世界的,将是永远的感动。
巴黎,格外悠闲自得却又神采奕奕。不说卢浮宫,塞纳河也来个走马观花,只聚焦巴黎的聚合能力。这里的聚合是人的聚合,文化的聚合,审美的聚合。想象着那些“爱巴黎爱得没有边了”的、“活像一个个市长”一样的市民们,一路跟随着余秋雨先生和他们的摄影团队,不远不近地关注,言辞恳切地指引,“就怕外来人看错了巴黎,说歪了巴黎”。这是一种怎样的热爱,又是一种怎样的执着?忆及埃菲尔铁塔刚刚建造,莫泊桑、大仲马等一批作家带领民众签名集体反对,认为“这个高高的铁家伙是在给巴黎毁容”。以及盧浮宫前贝聿铭先生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当时也有民众认为“这既难看又好笑的怪物,将是卢浮宫的羞耻、巴黎的灾难”。且不论这种集体关注利弊如何,也暂不剖析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单单谈论这种对巴黎的痴迷、这种自发的强烈情感,确实造就了巴黎高傲的资本,也熔炼了她宽容的底气,更铸就了她自豪的基石。法国贵族的沙龙沉淀成了历史,但巴黎的开合有度、热情轩昂,至今吸引着一波又一波游客与她共赴一场又一场浪漫之约。
历史有时会不经意地和人类开出耐人寻味的玩笑。滑铁卢战场遗址,由当年的胜利者威灵顿保存和修复,但奇怪的是,几乎所有的游人在心中祭拜的,都是那位骑着白马的失败者——拿破仑。当战争的硝烟远去,战争正义与非正义之外的划分,就变得不是那么简单与容易。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逾越人类公理底线的前提下,战争双方留给历史的,更多只有意志的比照、智谋的竞赛以及人格的对垒。后者,更多的是审美意义上的征战。尽管受战略失误和狂妄个性影响,拿破仑滑铁卢惨败。但拿破仑从他放逐的小岛上直奔巴黎抢回皇位的传奇,留给历史长河的是一串串惊叹号。正如《三国演义》里的马蹄硝烟,罗贯中在娓娓道来;正如《史记》里的《项羽本纪》,司马迁在深情述说。
在余秋雨先生博大精深的文字里跋涉,太多的城市、太多的人物从眼前一一穿行。去老人般的佛罗伦萨,听但丁被驱逐的马蹄声;走进巴塞罗那,欣赏世间优秀流浪者的素质;在西班牙的小巷老门,领略家庭舞会的孤独与奔放;五百多年未碎的贝壳,见证着欧洲文明的本性;去奥地利,思辨“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徜徉汉诺威世界博览会,反思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如何真正“走出去”;瑞士手表走得那么分毫不差,希望两位老者与它进行的生命竞争可以多一份温暖少一丝悲凉;法国胃口品的是情调,马赛鱼汤却需要与时俱进;牛津童话,揭示了生命的真谛;海牙收集历史的老人,是否遇见了那个负责任的收藏者?每个人心中,是否都有一个神奇的“荷兰水”?步入漫漫长夜,哥本哈根孕育了最耀眼的哲学星座;走进漫天飞雪,在冰岛寻找生命的理由……
阅读是最丰厚的行走,徜徉天地,穿梭宇宙;阅读是最活跃的交谈,与智者,与历史,与文明。手捧《行者无疆》,心灵随之放飞,遇见如此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