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思政因素”的民办高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0-07-27周远
周远
摘 要:“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主张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英语阅读》作为高校英语专业低年级骨干课程,具有“隐性思政”教育功能优势;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用于本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课堂教学,探索在该课程中推行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以此来改变目前阅读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枯燥乏味的现状。研究发现,融入思政因素的阅读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阅读技能技巧、提高阅读效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扩展学生视野的同时,能帮助辨证地看待西方文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英语阅读;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0. 引言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他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1]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是“依托、借助于专业课、通识课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或者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融入专业课、通识课的教育实践活动”。[2] 115 长期以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以思想政治课程(比如初中的《道德与法制》、高中的《思想政治》、高校的《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为载体,班主任、辅导员、心理学教师等协同完成的。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专门的思政课程能系统的教授学生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在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具有显性优势,但理论的输入难免枯燥。课程思政的提出旨在解决当前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育“两张皮”现象,利用“隐性思政”的优势探索在专业课课堂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道德品质、政治觉悟和文化修养,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1. 英语阅读课程现状
《英语阅读》是高校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学生能从该门课程中接触到大量反映西方文化思潮的英语读物。从大学英语四、六级,专业英语四、八级考试来看,英语阅读是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的,英语阅读教学亦是英语专业教学的重头戏。专业课教师总是会想尽各种办法,采取各种阅读教学手段、选择各种不同类型的阅读材料、安排各种形式的阅读步骤来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以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力。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由于民办高校新生入口成绩相对较低,英语底子相对薄弱,我院低年级英语阅读课程的4位教师主要采取的教学模式是“自下而上”式,即教师先讲解新词及其用法,然后让学生对材料进行阅读、完成练习题之后再对文中重难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翻译,讲解文中的语言点。此种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主体,虽然教师与个别学生之间也有互动,但主要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由于课文中语法知识点众多,教师经常觉得课时不足,不能提供给学生补充阅读材料、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而学生则觉得课堂枯燥乏味,令人昏昏欲睡,实在提不起兴趣来学习。同时,阅读课教师往往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少关注英语国家的文化或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更不会主动地去干预、引导学生批判性地看待英语国家文化。
大学低年级学生一般十八、九岁,理想、信念与价值观正处于形成过程中;而大学阶段思想相自由,在这个重要的窗口期,学英语的大学生更易受到大量英语国家思想和文化的影响,这些文化和思想深刻影响着他们对道德的甑别、判断与选择;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引入并拓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课堂上教师的正确引导,使他们能够辨证地看待西方文化,免受或者少受西方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鉴于此,笔者尝试在课程思政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构建适合本院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并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索在该课程中推行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尽可能的改变当下阅读教学现状,在培养学生阅读技能技巧、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融入思政因素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人们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客观结构做出的主观选择。”[3]6 在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将传统的英语阅读课堂生词讲解部分布置为学生课外自学,课堂中只做适当检测,从而节省时间用来“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课前挖掘,课中融入,课后巩固。三个阶段互为促进,共同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愉快的学到知识,同时潜移默化的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首先是课前挖掘。在进入单元学习之前,教师就单元内容分析,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因素,经过充分讨论,确定文中能与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点,以及如何将思政教育与这个点巧妙的切入、延伸和拓展,从而使整个课堂更具贴近性、互动性和共鸣性,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将爱国主义自自然然的渗透到教学活动中,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其次是课中融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气氛、使思政教育有机的融入到课堂中去。课中融入可以分为大体分为三个环节:导入、讨论以及反馈。导入环节,教师根据课前挖掘出的思政话题,设置适当的导入形式,引发学生对与文章相关的思政话题的深入思考。讨论环节,教师就文章内容提供相关思政话题,设置讨论支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引导学生开展思辩性讨论。反馈环节,教师针对小组讨论后形成的观点进行梳理、总结和评价,引导并帮助学生形成较为系统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
最后是课后巩固。教师布置课后任务,要求学生就文章与教师补充的思政内容再次结合进行反思和拓展,该步骤是实现思政内容内化和迁移的重要步骤。课后任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写作文谈感想、角色扮演、辩论等,在设计课后任务时教师要注意融入思政因素,同时要注意任务的趣味性。
3. 英语阅读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下面以《英语阅读》课程低年级英语专业使用的教材《泛读教程》(王守仁、赵文书、康文凯编)中Unit 3 The Movies为例,笔者尝试结合课程思政,构建适合我院低年级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课前挖掘。本课以电影为主题,课文主要分析了人们为什么喜欢恐怖电影,以及该从哪些角度来欣赏电影。电影一直是西方文化思想、意识形态渗透的一种重要方式。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以及宗教信仰等常常会通过电影表现出来,而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由于所学语种的关系,会更多的接触到英语类电影,很容易形成西化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该课的思政因素课前挖掘阶段,笔者尝试引入吴京主演的《战狼2》,该片不仅有大规模的交战场面、精彩的打斗动作、淡淡的君子相交之情、甜蜜的男女爱恋,还有保家卫国的英勇激昂之情;该电影的节奏感也相当强,上一秒钟大家还在篝火旁跳舞欢笑,歌颂对生活的热爱,下一秒突然炮火来袭,战争叛乱,到处都是病毒,残忍与美共存着。《战狼2》中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热情为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契机;燃爆的剧情、紧凑的节奏、精彩的打斗场面也极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选择《战狼2》中极具视觉冲击力、体现我国大国风范和魄力的镜头(比如冷锋挥舞着五星红旗、大家扔掉枪炮安全通过战区的镜头)进行剪辑,以供课堂上使用。
课中融入。在处理、分析完课文内容后,教师进行思政内容的导入,设置问题:Who is your favorite Kung Fu movie star? Why do you like her or him so much?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导入动作片演员吴京以及《战狼2》,并播放课前选择并剪辑的《战狼2》电影片段,供学生观看,使学生在观影中感性的认识到只有日益强大的祖国才能保护我们,祖国才是我们最强大的依靠。在讨论环节,教师继续设置问题:Since only a powerful country can protect us, what can we do to make it more powerful? 通过对该问题的讨论,既能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克服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端,同时也让学生从讨论中明白,作为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他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使学生领悟到信念、信仰的力量。反馈环节主要是教师根据学生讨论后形成观点的总结:牢记历史使命,不断丰富自己的综合素养,爱国、爱党、爱家,随时准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课后巩固。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整的观看《战狼2》,并用文中所学选择某一方面来欣赏该电影、结合生活实际谈感想,思考自己如何才能为祖国的日益强大贡献绵薄之力,从而使思政内容在学生实际生活中得到迁移应用。
4. 结语
笔者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发现,融入思政因素的阅读课堂教学能有效的将英语阅读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二者互相促進,即融入思政教育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课堂教学不再那么枯燥,学生更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从而提高了教学有效性;反过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政内容,规避了思政课说教式思政教育的不足,提升了 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教育效果,能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参考文献]
[1] 赵继伟. “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3):114-119.
[2] 陈晓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基金项目:本文是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研究课题“民办高校课堂教学模式、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创新研究--以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英语阅读课程为例“(课题编号:MBXH2019YB6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四川 成都 611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