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政务推进政务公开的对策研究

2020-07-27陶传芳

山东青年 2020年6期
关键词: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对策

陶传芳

摘 要:政务公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国以电子政务为依托推进政务公开的发展取得较为可喜的成果,也加快了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明显已不能满足公众和政府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我国在电子政务推进政务公开上面临着网络基础设施不健全、政务公开有效性不足和电子政务业务功能不完善等现实困境,本文从技术支持、政府改革、用户体验三个角度进行对策分析,以期加快电子政务发展、优化政务公开管理机制、增强线上服务功能,真正发挥电子政务在政务公开中的优越性。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务公开;对策

政务公开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政府公报、新闻发布会、政务公开栏、杂志报纸、政府网站等,而电子政务则通过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技术使政府间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的交流渠道电子化、信息传递便捷化,改变了政府的工作方式,也使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1]。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前提就是政府信息的公开化,没有政府信息公开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电子政务建设。政务公开是电子政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电子政务的发展又推动了政务公开服务功能的拓展[2]。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政务活动的现实需要,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务公开的发展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电子政务使政务公开更加全面、及时,真正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但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困境。解决当前面临的困境,实现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务公开中的跨越式发展尤为重要。

一、 电子政务推进政务公开的现实困境

1.政务公开内容不全面

在我国长期的电子政务建设中,很多政府部门网站、“两微一端”或是政务APP都是由上级部门的文件催生的,仅仅是为了应付检查,对于网站的维护和信息的管理更新更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些部门的门户网站与新闻网站无异,宣传性内容居多,服务性的设置只在页面的角落出现;一些部门政务公开的内容局限于机构的设置、办理业务须知和职能的安排等一些程序性的事物。对人民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 如年度工作目标及进展情况、上级部门下发的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等内容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明, 大都是隐而不提。有些部门的政务公开大多趋向于结果的公开, 具有随意性和利益选择性, 对于不公开的内容也没有给予合理的解释, 有的甚至用虚报、造假、捏造的方式应付公开。从整体来看,出现了一种“信息孤岛”的现象,即各个政府部门都是围绕本部门的业务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发布,根据自身的需要建设数据库,并没有考虑到公众的需求[3]。

2.电子政务功能不完善

对于企业和公众来说,他们不仅希望能从移动设备端上了解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更希望能足不出户办理好一些事务,以便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是,政府各部门网站之间缺乏联动性,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还是得一个一个部门的“跑”,不同部门以及上下级之间的过于独立,前往办事的公众不能从一个部门的网站链接到其他部门网站,这种局限性还是阻碍了办事效率的提高。

很多政府网站在设计上缺乏人性化考虑,公众基本上处于只能看不能说的状态,只能接受政府的单向输出,还是不能真正参与政府决策。政府与社会各界的互动缺乏及时性和有效性,公务人员不能及时地在线上进行解疑答惑,公众还是得前往办公大厅,面对面地办理相关事宜,电子政务的建设还是处于信息的单向传递阶段。另外,网站也未能考虑到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使用可行性。

3.缺乏人才支持

首先,在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公务人员缺乏信息公开的意识,或者公开的信息多为结果,而过程大都一笔带过,对于一些涉及自身利益的内容更是能瞒就瞒。他们为保全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忽视了公民的权益,在这样的思想意识的驱动下,政务公开很难再扩大公开范围,电子政务也难以发挥其优势。传统的官僚主义和组织文化依然是当前电子政务推进政务公开的阻力之一。

其次,电子政务的发展已进入深化阶段,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公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当前比较欠缺而又急需的管理和科技素质的复合型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既要熟练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又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由于政府部门提供的工资待遇和其他行业存在差距,导致很多技术型人才都流入互联网等行业,这也是政府部门缺乏和流失复合型人才的重要原因。

二、 电子政务推进政务公开的对策分析

(一) 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契机,优化政务公开管理机制

电子政务外在表现为政务公开形式的变化,实质上却是政府行政内涵的深化。李克强总理在谈及行政体制改革时指出“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这是削权, 是自我革命, 会很痛, 甚至有割腕的感觉”。十九大以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和公攻坚区,党和人民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将改革进行到底,无论是电子政务还是政务公开都是政府改革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此为契机,加快政务公开的发展,不失为明智之举。电子政务只是推进政务公开的一种方式和平台,它需要制度的支持和保障。因此,加强政务公开的顶层设计,明确公开的内容、主体、时间和流程。对于公开的内容,应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除了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等,越重要的,越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就越应该公开,真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每个部门都应该有明确的负责信息收集与公开的人员,并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做到事权责相统一,这样才能推动政务公开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而不仅是为了应付检查,而把它当成阶段性任务。在时间上要及时,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公开与定期公开相结合,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公开的时效性对社会舆论的引导尤为重要。政务公开的流程要规范、要统一,这样方便公众进行查找、操作。另外,还应该设立高层次的机构进行统一、协调相关政策,废止各种与公众需求、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陈旧规定,破除各种阻碍信息自由流动的路障,还要监督考核各部门的政务公开情况,逐步形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公开系统,从而实现政府内部、政府与外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互动,真正保障公民的信息权、知情权和参与权。

(二) 以用户体验为参考,增强线上服务功能

1.拓宽参与渠道,增强互动体验

电子政务已由原来的三大传统应用领域:政府对政府的、政府对企业的、政府对居民的,转变为现在五大应用领域,包括企业对政府的、居民对政府的。前面三个主体是政府,政府作为服务的提供方,服务对象分别是政府、企业和居民[4]。在企业对政府的应用领域中,企业是主体,可以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也可以向政府提出某种申请和要求。在居民对于政府的应用领域中,居民可以与政府发生信息化的关系,比方说向政府提交一些改革的建议,提交一些解决问题的诉求。因此,电子政务的建设除了要提供公众获取政务信息和网上办事的渠道外,还应该设计大量的公众与政府交流的平台,方便公众反映情况、献言献策,以此打造具有公共责任和回应性的政府。另外,无论是政府门户网站还是两微一端应具备更多人性化的设计,能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栏目设置和内容组织力求做到简单实用,既能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又能为群众提供权利保障和救济的途径,增强电子政务线上服务功能。

2.注重用户反馈,改善服务质量

随着电子政务的推广与运用,公众对电子政务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对以电子政务为平台的政务公开的利用率逐年攀升,从而对它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促进政务公开的发展,完善电子政务的业务功能,必须注重用户的体验,调查收集用户的使用情况和意见反馈,以此为依据进行调整和优化,才能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电子政务提供信息公开和公共服务都是面向大众的,公众的个人特征和使用行为与电子政务的建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用户的年龄、学历、职业等特征的不同会直接影响他们使用效果[5]。因此,在完善网站结构设置、信息资源提供、政务服务和社会管理服务导向、在线服务功能等方面都需要吸收用户的使用反馈,考虑不同群体的特征,提供更多、更符合公众需求的信息和服务,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电子政务的价值,推动政务公开的发展。

(三)提高公务人员的信息素养

理念是行动的先驱,为促使电子政务建设可持续发展,公务人员必须转变理念,要清楚地认识到政务公开的开展也需要公仆意识。首先,要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转变政府公务员的观念,让公务人员正确认识政务公开的意义以及政务公开与电子政务的关系,从而提高对相关工作的重视程度;政务公开要从公众的角度出发,以群众的需求为着力点,政府工作人员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不能为了“形象工程”而“报喜不报忧”,更不能为了自身或者部门利益而各自为政,破坏信息资源的共享性,进而给群众带来不便。其次,做好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形成一个系统完备、运行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需要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因此,要通过吸引优秀人才和加强培训来提高政府公务员的整体信息素养,强化他们运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能力,塑造更多激动政务又拥有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电子政务和政务公开的发展提高人才支持。

三、结语

随着民主权利意识的提升,政务公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对政务公开的程度和范围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在我国,以电子政务为依托的政务公开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在時代发展迅速和公众需求越来越高的境况下,也呈现出了一些不足,仍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政府对电子政务推进政务公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当前实际,我国政府需从管理机制、服务功能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优化完善,通过抓好电子政务工作来保障政务公开的开展,同时政务公开工作也能推动电子政务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金江军.电子政务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9.

[2]王兴国.优化电子政务推进政府信息公开的路径[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9(06):29-32.

[3]汪独友.电子政务在推进政务公开中的现实障碍和对策分析[J].大众科技,2015,17(09):173-175.

[4]石宇良.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与态势[J].领导科学论坛,2019(18):58-74.

[5]宋赢硕.施勇.薛质.电子政务平台下政府信息公开安全性研究[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4(04):72-76.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猜你喜欢

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电子政务工程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试论基于Petri网的电子政务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