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传播的影响因素及治理方法浅谈
2020-07-27张家哲
张家哲
摘 要:网络谣言影响着人们的心理、行为和社会的安定,了解网络谣言传播的影响因素和治理方法非常重要。本文将对网络谣言的定义和类型、影响网络谣言传播的因素进行论述,并对网络谣言的治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网络谣言;影响因素;促进方法
网络谣言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安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层出不穷的网络谣言更是影响着本就处于恐慌中的人们。因此,我们要认识网络谣言传播的影响因素,加强网络谣言治理体系,让网络谣言对人们和社会的危害降到最低。
一、 网络谣言的定义和类型
网络谣言是散布于网络,流传于社会的对事实歪曲的网络言论[1]。关于网络谣言的划分有多种方法,根据造谣目的,张丽把网络谣言划分为信息求证型、情绪宣泄型、利益攫取型、娱乐恶搞型四类网络谣言[2];根据谣言的内容,张亚东等人把网络谣言划分为政治军事类谣言、经济利益类谣言、科技类谣言、生活常识类谣言和自然伦理类谣言五种类型[3];根据谣言产生的成因,张亚东等人把网络谣言分为蓄意捏造的谣言、无意生成的谣言、因事实真相缺失导致的谣言等[3];同时,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刘金泽等人把网络谣言划分为“阴谋型谣言”、“无端生事型谣言”和“牟利型谣言”三种[4]。
由上可知,网络谣言遍布于各种信息当中,影响着社会的许多方面。所以,了解网络谣言传播的影响因素、制定合理有效的网络谣言治理方法极为重要。
二、 网络谣言传播的影响因素
影响网络谣言传播的因素可以分为个体、谣言本身和社会环境三个方面来说。
1、 个体方面
影响网络谣言传播的个体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批判力、焦虑、从众心理、性格和网民态度。
谢点通过实验模拟微博谣言传播环境,发现个体的批判力和焦虑不仅能够显著预测其对网络谣言的信任,还能显著预测其对网络谣言的传播行为[5]。从众是在群体压力下,个体自觉、不自觉地以某种群体规范或多数人的意见为准则,改变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的现象[6];车玥认为从众心理是网络谣言传播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极小的事件和网络谣言会聚集起巨大的社会力量,从而成为严重的社会事件[6]。网络谣言的传播也和个体的性格有关,个性暴躁易怒者、易焦虑不安等神经性特质的人更容易传播网络谣言,有精明干练特质的个体更不容易传播网络谣言,且网络谣言的传播与个体渴望社交的动机有关[7]。张会平等人的问卷调查发现,在突发事件中网民对事件和谣言的态度会影响个体对网络谣言的识别[8],进而会对网络谣言的传播产生影响[7]。
2、 谣言本身方面
影響网络谣言传播的谣言本身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谣言的来源、情绪性、个体与谣言的卷入程度等。
信息来源的专业性和可信赖性会影响人们对网络谣言的信任度和传播行为[9];韩睿等人的调查发现,信息的来源是影响大学生对网络信息信任最重要的因素[10],且谣言的来源者和谣言的来源渠道都会对个体的谣言信任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个体对网络谣言的传播行为[11]。
情绪化谣言容易使个体产生相似的情绪,从而使受众的理性缺乏,更容易传播网络谣言[12],且相较于正向信息,负向信息更容易被传播[9]。
同时,卷入程度指受众对某一特定加工任务所投入的注意量,卷入程度高的个体会更加关注相关信息,试图获自己想要获得的东西,情感反应会更加强烈,会有更高的再传播意向[9]。
3、社会环境方面
影响网络谣言传播的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权威信息的缺失、“信”的现状和惩罚力度等。
首先,权威信息的缺失是网络谣言能够传播的重要因素,也是根本因素[13]。其次,张丽红认为诚信缺失的信息环境、良莠不齐的信息膨胀、人们信念和信仰的弱化以及一些机构的公信力的降低会更容易使网络谣言得以产生和传播。最后,社会对网络谣言制造者和传播者的惩罚的确定性、严厉性和敏捷性也能够正向显著影响个体的信息识别意识,进而影响网络谣言的传播[13]。
三、网络谣言治理方法浅谈
1、 个体层面
网络谣言的传播离不开个体,所以网络谣言的治理也要从个体做起。首先,个体要增强自己对网络信息的辨别意识,对于身边人转发的网络信息也要有辨别意识;其次,个体要做到不随便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在网络信息的面前不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还要控制住自身的行为、不从众,在不随便相信网络谣言的前提下,不让未经证实的网络信息影响更多的人;最后,有良好的信息辨别和求证能力的个体在发现网络谣言时要及时制止其他人相信网络谣言,减少网络谣言的传播。
2、 社会层面
社会要加强网络谣言的监管,及时发现网络谣言,及时制止网络谣言的传播。首先,社会要建立网络谣言的监管系统和辟谣系统,多地、多层面发现网络谣言,并采取多种方法及时辟谣;其次,要加强主流社会媒体的公信力,在各种信息发布前,做好信息的调查和核对工作,确保信息的准确无误,稳住主流社会媒体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最后,社会要加强对公民相关方面的教育,让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年龄段都有辨别网络信息的意识和不随便转发未经核实的网络信息的习惯。
3、 国家层面
国家要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治理力度,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良好诚信信息环境的建立。首先,政府要对各种网络谣言的制造和传播行为进行分类管理,加大对网络谣言制造和传播行为的惩罚力度;其次,相关部门要做好监管工作,及时发现谣言和谣言的来源,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最后,政府要做好网络谣言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使人们真正认识到传播网络谣言的严重性,知法、不犯法。
四、结语
关于网络谣言影响因素方面的实证研究较少,未来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关于网络谣言的治理涉及到国家、社会和个体等多层面,个体要做到对网络信息有辨别意识、不随意转发未经核实的信息;社会要及时发现网络谣言、及时辟谣;国家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让网络谣言对个体和社会的危害降到最低,让良好诚信的网络信息环境得以构建。
[参考文献]
[1] 郑淑荣. 借鉴国外经验整治网络谣言[J]. 中国国情国力, 2013(07):45-47.
[2] 孙丽. 网络谣言的类型与特征[J]. 电子政务, 2015(1):18-23.
[3] 张亚东, 潘正祥. 网络谣言的归类分析与善治应对[J]. 理论建设, 2013, 000(003):P.76-80.
[4]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第一检察部主任 刘金泽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 于爽.浅析防疫期间网络谣言的类型及法律认定(上)[N].2020-03-25(B05).
[5] 谢点. 个体网络谣言信任与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大学生为例[J].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 2015.
[6] 车玥. 浅析微博中谣言传播的心理动因[J]. 才智(34期):220-220.
[7] 华盛.网络谣言传播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8] 张会平, 郭昕昊, 郭宁. 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识别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研究[J]. 现代情报, 2017, 37(7):60-65.
[9] 唐升华. 网络谣言再传播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D].
[10]韩睿, 齐继. 大学生对网络谣言态度调查[J]. 才智, 2012(23):279-280.
[11]许海明. 社会认同、信息来源和信息渠道对谣言传播的影响[D]. 2013.
[12]杨茂凯. 信息情绪性对网络谣言传播的影响研究[J]. 科研:00060-00060.
[13]黄文义, 文晔. 试论转型期网络谣言形成和传播的影响因素[J]. 学理论, 2014(16):186-187.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