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研究
2020-07-27杨浩
杨浩
摘 要:工業机器人作为自动化生产设备,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迅速发展,在工厂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工业机器人应用人才需求与日俱增,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为了适应市场技术发展,已广泛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高职院校在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过程中,目前还属于探索阶段,各高职院校根据自身能力,培养方式千差万别。本文根据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培养现状,结合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现实,提出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
0前言
2015年中国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 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九大提出要积极推进科技强国建设,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是我国制造业走向高端化和智能化的重中之重。工业机器人作为高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机器人在我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高等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高地,在学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在机器人尤其是工业机器人方面发力,相继开设了与机器人有关的相关专业。
1.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
工业机器人自问世以来,在新型技术的支持下,得到了迅速发展。美国是机器人的诞生地,早在1962年就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经过40多年的发展,美国现已成为世界上的机器人强国之一,基础雄厚,技术先进。日本具有国际上最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就全世界范围来看,全球工业机器人约有4成在日本。不论在技术方面,还是在市场规模方面,日本可以称得上是“机器人大国”。
我国的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发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到现在已经历了30年的历程。前10年处于研究单位自行开展研究的状态,发展比较缓慢。1985年后开始列入国家有关计划,发展比较快。特别是在“七·五”、“八·五”、“九·五”机器人技术国家攻关、“863”高技术发展计划的重点支持下,我国的机器人技术取得了重大发展。我国近几年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不断出现,并给用户带来显著效益。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装备的市场刚刚起步,而国内装备制造业正处于由传统装备向先进制造装备转型的时期,这就给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研究开发者带来巨大机遇和市场。
2.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现状
工业机器人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也对工业机器人应用所需的技术人才产生了巨大的需求。目前,工业机器人作为新型技术,各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基本处于探索阶段。不同层次的高等院校在工业机器人的培养中着重点各不相同,本科院校多数着重在机器人的研发、设计、应用,高职院校着重点在操作及应用。本文主要研究在高职院校中工业机器人方面的人才培养问题。[1]
2017年全国已有405所高职院校备案设置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一些高职院校开设工业机器人方向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自动化技术等专业,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开设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方向)专业。与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相近的机电设备类、机械设计制造类和自动化类等专业,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广泛设置,招生也较多。
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机器人制造、生产企业及机器人应用企业,培养能够在一线岗位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多数专业是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或者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专业设置、教材规划、培养方案、师资配置等方面可谓说是千差万别。因此,高职院校在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时,要充分考虑自身实际情况,通过不断摸索,探索工业机器人培养模式,办好工业机器人专业。
3.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建议
(一)结合地域特点,突出专业特色
高等职业院校在工业机器人专业设置方面,可以根据所在地的工业发展特点,利用当地行业优势,在人才培养方面充分利用当地工业发展的优势资源。学校对学生所要掌握的技术技能进行与学校特色、行业特色、地域特色等进行结合。
少数院校紧密结合当地的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特色,着重培养当地优势产业发展所需的机器人专业人才。例如,长春的汽车产业较为发达,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就主要培养汽车制造企业自动化生产线的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启动运行、维护维修、管理及技术改造岗位群所需要的技能型应用人才。
有些学校利用国际合作途径,进行人才认证国际合作,将国际先进人才认证标准体系引入人才培养中。如烟台职业学院就与德国手工业行会HWK合作引入德国工业机器人专业成熟教学资源,将培养符合德国工业机器人技师标准并考取德国工业机器人技师证书作为培养目标。
有些学校利用本地工业机器人企业的优势,开展与企业联合办学的模式。例如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与指导下,联合南京埃斯顿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率先共建国内首所工业机器人学院——“埃斯顿工业机器人学院”,围绕工业机器人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工业机器人技术教学体系与实训中心建设、教师技能培训、工业机器人职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机器人应用项目研发、工业机器人客户技术服务等方面展开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合作,共同开展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
(二)加大产学融合力度,强化理论实训结合
工业机器人技术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大产业融合力度、深化校企合作。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将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将市场技术发展与学校专业设置紧密联系起来。[2]
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专业部门,学生在学校中更多的是理论学习。而高技能人才培养中主要着重点在于实际操作,高职院校中虽然拥有一定量的实训设备,但是学校在工业机器人实际应用相比,学校与一线企业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学校要与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将学生的操作学习尽可能地放在企业中进行。
(三)完善课程体系,扩宽就业口径
完善的課程体系对于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在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中,许多高职院校是在其他相近专业的基础上开设的,在专业课程体系方面,还处于不断地探索阶段。
目前,工业机器人专业在教学体系中,既要按照传统的课程设计方法,将课程分为基础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三部分,也要根据高职教学的实际需要,在专业课中分出一定的教学时间用作专业实践,用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为了扩展学生掌握的技能知识和扩宽就业口径,学校在课程体系中不仅要打牢机电类专业基础课,便于学生在就业中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为了突出工业机器人的专业特性,要着重在工业机器人的专业知识上加大力度,使学生在就业中有突出的专业特长。对于学校来说,打造工业机器人教学团队更是完善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3]
(四)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目前,高职院校在传统的的教学中,往往以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为此,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作为新兴专业,在教学中要探索多种途径,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教师处于引导地位。[4]
教师在进行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时,可以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工业机器人复杂的理论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向学生进行讲解。为提高学生兴趣,在实践操作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在教学中进行课程设计,由学生自己设计需要完成的项目。例如,在讲解焊接机器人工作站时,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等待焊接的工件。
4.总结
工业机器人专业作为新兴专业,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实施,在智能制造领域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高职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在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同时,就如何办好工业机器人专业是高职院校需要深思的问题。为办好工业机器人专业,各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有规划的进行专业探索,实现现有机电类专业由传统走向智能化。
[参考文献]
[1]罗鹏程.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南方农机,2019,50(18):134.
[2]李美菊.产教融合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建设分析[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22):42-43.
[3]张艾良.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课程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83-84.
[4]余秋月.工业机器人创新实践教学探索[J].现代企业,2020(01):126-127.
(作者单位: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