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导向的三全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0-07-27刘丹

山东青年 2020年6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创新

刘丹

摘 要: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高等教育发展一体化协同创新。当前在推进三全育人过程也存在突出问题,本文针对高校“三全育人”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体系、机制建立层面以及院校实践创新多个角度探析“三全育人”格局下解决问题的路径。

关键词:三全育人;体系机制;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一论述深化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规律性认识,体现了以立德樹人为中心、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的战略要求[1]。深入认识和推进高等教育“三全育人”,既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客观需要,也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与高等教育发展一体化推进、协同性创新的理性自觉。

一、“三全育人”存在问题研究

目前一些地方和高校在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过程存在不小差距。这其中既有认识问题,也有实践问题,既有方式方法问题,也有体制机制问题,既有由来已久的历史惯性,也有基于环境条件变化带来的新问题。从更深层次来看,主要面临以下三大突出问题。

(一)全员育人系统合力未实现

实现全员育人是要强化高校全体教职工的育人意识,彰显高校每项工作、每个领域的育人功能。为此就需要建立共享价值和责任清单。建立共享价值,就是要将立德树人确立为高校全体教职工共同分享的价值尺度和工作目标,从而奠定全员育人的认识基础。建立责任清单,就是要根据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结合高校教职工不同的工作属性、内容范畴、服务对象,建立富有差异性和针对性的育人责任清单。共享价值和责任清单若要落到实处,还需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探索将立德树人要求有效融入不同人员考核的方式和途径。此外,形成全员育人的系统合力,还需处理好全员参与和部门负责、一体化运作和专业化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全过程育人工作机制未健全

目前,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协作、院系组织实施的校院两级管理工作体制占主导地位,这种体制机制在一定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促进了学生工作的整体发展与进步,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与学生思想的多元化,产生了工作职责模糊,工作程序复杂,资源浪费严重的等问题,造成工作重心重点不明确,发展动力不足,队伍建设滞后的局面,严重制约了“三全育人”格局的形成。[2]

(三)全方位育人有机联动未实现

全方位育人涉及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以及家庭、社会、学校多个领域。牵涉这样几个问题:如何使其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发挥出各自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为彼此创造条件、提供基础,最终同构为“大思政”格局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促进不同领域、类型和层次的育人实践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多向互动的动态平衡关系和良性循环的育人格局?如何综合不同领域、不同育人主体的利益诉求,兼顾不同类型和层次的特殊要求,生成相对整合统一的价值追求和实践规范?如何在互补、互动、综合的基础上,产生融通效应?

二、“三全育人”问题解决路径

1.组织融合队伍构建全员育人体系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会自觉,做到理论和实践相互统一,只有把高校师生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上面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才能更好激发“全员”共建的力量上。高校要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优化评价激励,强化实施保障,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形成全员育人格局。[3]

2.优化协同机制构建全过程育人体系

抓好入学、在读教育、毕业实习三个重要育人阶段,形成全过程育人。建立“三全育人”部门协同工作推进委员会,工作推进委员会由校党委办公室提议,由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生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主任由党委书记、校长共同担任,副主任由分管组织、教育、思政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涉及“三全育人”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单位。高校应根据“三全体系”建设的需要和部门分工,厘清需参与协同事务,制定操作强,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发展目标,进而提升协同工作所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由于明确了阶段性协同工作重点和资源需求,进而推进部门间的组织结构设计更加匹配发展战略,提升部门协同工作整合度。[4]

3.整合四个阵地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必须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思维,坚持人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紧紧围绕课堂课程、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媒体这四个重点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1)抓好“课堂”阵地,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作用。课堂是育人的第一线,是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场所,也是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发挥每一门课程育人功能的阵地。课程思政绝不仅是简单的开一门课或者增加部门内容,而是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课程教学全过程,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强调价值观的同频共振,实现立德树人润无声之效。创新建立教学实践平台,将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课堂与生活相结合路径实现德育融合重要阵地。再以思政课部为统领,整合其他职能部门及二级学院,探索课程思政一体化管理路径,将专业课老师,思想政治课教师,辅导员及社会资源打造成“育人共同体”,实现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职能互补,优势倍增。[5]

(2)抓好“校园”阵地,充分发挥“文化思政”作用。新时代工匠精神是一种优秀的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质,高职院尤其需要把工匠精神融入到三全育人体系中。强化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推进工匠精神融入全方位育人。院校实践中一是推进体现工匠精神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工匠文化传承活动或技能大赛,三是构建全方位的校园工匠文化景观等系列措施推进三全育人。

(3)抓好“社会”阵地,充分发挥“实践思政”作用。社会是育人的“宏观场域”,是课堂、校园教育的延伸,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课堂”。抓好“社会”教育场域,要在制度安排、实践模式和基地建设上做好顶层设计,并抓住实践教学、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三项重点,充分发挥“实践思政”作用。

(4)抓好“网络”阵地,充分发挥“网络思政”作用。网络是随手可及的课堂和校园,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阵地”。要聚焦网络阵地、网络内容、网络生态、网络舆情和网评员队伍建设,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融合,充分发挥“网络思政”在高校育人的重要作用。

面对新的时期,新的形势,根据工作对象和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理念、方法和手段,在坚持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担当的基础上,更加突出育人得地位与价值,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实施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方位协同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教育》,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2]三全育人模式下的学生工作体制创新研究 长春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 吉林长春2018.9.

[3]王涛 武汉工程大学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 王涛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总第528期.

[4]吴子贵  浙江大学 三全育人体系下高校部门协同机制的建立。法制与社会2015.2(中).

[5]浙江工商大学 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 中国高等教育 2017.8,(z3),11-14.

(作者单位: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创新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