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运动进校园体育教师应做好哪些储备
2020-07-27燕凌左伟
燕凌 左伟
摘 要:冰雪运动进校园是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此背景下,体育教师应做好思想储备,深刻理解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教育意蕴;做好知识储备,充分把握冰雪运动的文化脉络与走向;做好技能储备,扎实掌握一至两项冰雪运动项目技能;做好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储备,促进冰雪运动与学校体育发展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冰雪运动;体育教师;学校体育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6-00-02
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旨在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中小学生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时值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要契机,冰雪运动既是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2018年1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北京冬奥组委下发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小学生奥林匹克教育计划》的通知,通知中明确指出要通过冰雪运动普及,促进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生活态度、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早在2016年11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了《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针对冰雪运动普及提出加强师资培养的举措。上述政策实施的脉络充分说明了冰雪运动普及与学校体育发展的并进关系,冰雪运动开展与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之间的逻辑使然。由此可见,体育教师是冰雪运动进校园的行动主体。一方面,体育教师是冰雪运动进校园的“迎接者”,需要将冰雪运动的特点与学校体育工作的特点密切结合与衔接起来;另一方面体育教师是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实施者”,需要通过课程实施、活动开展使中小学生在参与冰雪运动的过程中,身心素质得到提高。
作为冰雪运动进校园的行动主体,体育教师应做好如下准备。
一、思想储备:深刻理解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教育意蕴
面对冰雪运动进校园,体育教师要深刻理解冰雪运动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意蕴。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冰雪运动的教育意蕴首先在其体育精神的价值,冰雪运动与其他运动项目一样,能够让中小学生在其中体会到团结、合作、坚持、勇敢等精神品质的力量,能促进中小学生对自信、自强、自尊等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刻理解与有效践行,促进奥林匹克文化在中小学生群体中的传播,进而塑造其健康的体育学习观。其次,冰雪运动的教育意蕴体现在其对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价值中,体育运动是身体运动的重要形式,冰雪运动进一步丰富了中小学生身体锻炼的形式,通过参与冰雪运动,中小学生的身体和精神将得到同步改变,人格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面对当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令人担忧的事实,冰雪运动无疑可助力中小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再其次,冰雪运动的教育意蕴体现在其生态价值中,冰雪运动进校园作为一项教育活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能够培养中小学生生态观,深化中小学生对生态文明知识的了解,促进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活动。最后,冰雪运动纳入学校体育课程体系中,为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提供了更多选择,丰富了学生的体育学习体验,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
作为体育教师,应从教育学的视角透视冰雪运动的教育本质及价值,才能深谙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意义所在。如果仅仅将冰雪运动理解为某种或某些冰雪运动项目技能的教授,则窄化了冰雪运动的功能,在教学实践中也无法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
二、知识储备:充分把握冰雪运动的文化脉络与走向
冰雪运动进校园具有丰富的文化功能,是对冰雪运动文化的再现、传承、更新与创造。因此,面对冰雪运动进校园,体育教师应充分理解和把握冰雪运动的文化内涵。一方面,我国具有优秀的冰雪运动文化传统与历史,2015年中国、挪威、芬兰等18個国家和地区的专家联名发表了《阿勒泰宣言》,确认中国阿勒泰地区是人类滑雪运动的发源地;同时我国也拥有诸如滑雪橇、冰上自行车、滑爬犁、看冰灯等丰富的民间民俗冰雪娱乐活动。另一方面,世界范围内的冰雪运动资源大国形成了完善的冰雪文化氛围,促进了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冰雪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学校体育推进冰雪项目教学中,也是对冰雪文化的建设过程,一方面促进了学校体育文化与冰雪文化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促进了传统冰雪文化与现代冰雪文化的有序衔接。所以体育教师在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的实践中,将进一步培养中小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也将进一步拓展中小学生的文化视野。
上述文化功能的达成,需要体育教师秉承文化研究的态度,对冰雪运动的历史发展进行深入探究;秉承文化传承的责任,对我国传统冰雪文化进行充分挖掘;具有冰雪文化建设的胆识,对现代冰雪文化进行教育推广。唯有体育教师能够切身体会冰雪文化的深刻内涵与文化魅力,才能从情感上增进学生对冰雪运动项目学习的好奇心、探索欲和持久动力。明晰意义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之一,如果体育教师仅将冰雪运动进校园作为“教学任务”“技能传授”,将遮蔽冰雪运动文化的深刻内涵,同时也使学生难以真正理解冰雪运动的意义,难以形成对冰雪运动的真正情感。
三、技能储备:扎实掌握一至两项冰雪运动项目技能
冰雪运动进校园需要依靠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及学校冰雪文化运动予以实施,以及社会力量的参与推动,但是学校体育是冰雪运动进校园的“主战场”,体育教师也因此肩负着冰雪运动项目教学的主要责任。据此,体育教师需要扎实掌握一至两项冰雪运动项目技能,基于学校基础条件及学生身心特点,充分开展冰雪运动项目的教学活动。2016年11月出台的《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明确提出中小学冰雪运动教师的培养目标,以此为契机,体育教师应建立主动学习意识,在深度把握冰雪运动文化内涵基础上,积极参与政府、学校及社会举办的培训活动,了解冰雪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加强训练,具备参与及教授冰雪运动项目的基本能力。同时,应将技术学习、技能掌握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充分结合,边学习边思考如何从教学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将学校体育教学特点与冰雪运动项目特点充分结合,在激发学生学习参与动机的同时,促进学生对技能的学习与掌握。
建议学区、学校及教研组围绕冰雪运动项目教学展开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进行课例研究,使冰雪运动项目的教学呈现出体系化、持续化的样态;体育教师在相关教研活动中,通过相互研讨与交流,逐步掌握冰雪运动项目教学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四、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储备:促进冰雪运动与学校体育发展的深度融合
课程资源开发是冰雪运动进校园的根本。体育教师应树立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意识,通过培训学习、教学反思等途径不断提升自身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既能够形成冰雪运动开展的学校特色,又能提升冰雪运动普及的效益。一般来说,课程资源开发包括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网络课程资源。就中小学冰雪运动项目的教学而言,其校内资源包括其他学科课程资源的综合利用、各种课外活动的开展等,例如通过课程之间的融通,在其他学科课程中融入冰雪运动文化的元素,通过冰雪运动主题课外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对冰雪运动文化的了解;校外课程资源包括各种与冰雪文化相关的实践基地、展览活动、科技馆展示及家长资源等,体育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积极探索校外资源,在安全、合法基础上将其纳入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开展形式,加强学生的深度体验;网络资源成为日益重要的课程资源,体育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体现冰雪运动发展中的科技元素与时代元素。
冰雪运动的开展受到场地器材等条件的限制,但是这些限制不应成为中小学生体验冰雪运动魅力及乐趣的阻碍。体育教师应通过课程资源的开发,创新教法及场地器材的使用,使“不可能”转化为“可能”,让体育课突破现实条件的桎梏。例如我国第一位在小学开展奥林匹克教育实践的周晨光老师,通过认真琢磨冰雪运动及学校体育的特点,利用日常生活用品为学生制作了旱地雪橇、旱地雪车、冰球杆、冰壶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而有趣的体验。由此可见,在开发冰雪运动课程资源的过程中,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教学反思、教学创新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学校体育教学的质量也将随之得到提高。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既是推动学校体育科学发展及学生素质教育的契机,更是对学校体育发展本质问题再度思考与认识的契机。对于体育教师而言,应利用此契机,将奥林匹克精神融于冰雪运动教学中,充分实践体教融合的理念;将文化素养的提升与冰雪运动项目技能的提高并行,有效推动冰雪运动的普及;将冰雪运动项目的教学与生态观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培养融合,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助力国家发展战略研究”(19GZH045)、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项目“中小学体育教师反思型教学实践的特征与策略研究”(SM202010029002)、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中小学冬季奥林匹克教育实践模式探索”(19YTC032)的階段性成果。
(首都体育学院 10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