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子路受教

2020-07-27瑶瑶

阅读(高年级) 2020年5期
关键词:勤奋学习箭头子路

瑶瑶

同学们好,本期的国学讲堂我们来看孔子和他的弟子子路的故事,先来读一读原文吧。

子路初见孔子,子曰:“汝何好乐?”对曰:“好长剑。”孔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哉?”……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柔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有?”孔子曰:“栝(guā)而羽之,镞(cù)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而受教。”

注释:

1.柔:搓弄,摩擦。这里泛指加工。

2.犀革:犀牛皮。

3.栝:箭的尾部。这里指削平箭尾。

4.镞:箭头。这里指装上金属箭头。

5.砺:磨刀石。这里指打磨。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他:“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你这个。以你的天赋,如果再加上知识和学问,谁能及得上你?”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经加工就很挺直,砍下来作箭矢,能穿透犀牛皮。这样说来,为什么还要学习呢?”孔子说:“劈开它的一端加上羽毛,再给它配上金属的箭头,它不就能穿透得更深了吗?”子路听了,连拜两次,说:“弟子受教了。”

孔子是十分看好子路的学习天赋的,所以劝他勤奋学习,超越众人。但子路认为自己就像南山的竹子,生来就有很优秀的品质,无需再学习。于是孔子也以竹子制箭为例,向他阐明了一个道理:学无止境,即使天赋再好的人也离不开后天的学习。因为只有不断地学习提高,才能把自己的天赋和资质打磨得更好,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是不可取的。每个人都在某个领域有着旁人所不及的天分,我们要做的是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通过持续的学习不断取得更进一步的成绩,才能不辜负上天的这份“礼物”。

拓展延伸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我们推崇勤奋,认为勤奋是一种提升自己、获得成功的途径。愚钝的人可以通过勤奋来达到和普通人一样的水平,所以我们有“笨鸟先飞”“勤能补拙”的说法。天赋过人的人则可以通过勤奋达到更高的成就,成为建设国家和创造历史的领军人物。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两位宋代名相勤奋学习的故事,他们已经有过人的天赋了,还是凭借自己的勤奋不断耕耘,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名相勤学

第一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司马光,听过他小时候砸缸救出溺水同伴的故事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从小就沉着冷静、机灵聪慧的人。司马光从七岁开始就跟着先生学习,古时候孩子们学习的课本主要是经史典籍,介绍一些历史人物与事件,或者是记载着各个学派的思想。司马光那时的启蒙读物就是一本《左氏春秋》。

《左氏春秋》主要讲述春秋时期的故事和人物,很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微言大义。这样的著作大人研读起来都不免有些吃力,对于孩子来说更是晦涩难懂,但是司马光总是捧着书卷读得津津有味,常常忘了吃饭喝水,不顾白天黑夜。

司馬光觉得懒惰是对宝贵时间和可贵天赋的浪费,所以他常常勉励自己要珍惜时间、勤奋学习。他用一截粗细适中的圆木做枕头,这样夜里睡觉的时候稍微动一动、翻个身,圆木就会滚动,他的头就会从枕头上跌落,把自己惊醒,醒来以后司马光就会披上衣服点亮灯,拿起书卷来继续读书、思考。

就这样,等到了十五岁的时候,司马光已经达到了无书不通的境界。广泛的阅读为他打下了良好的写作基础,他的文章读起来总是让人觉得功底深厚、旁征博引,思想也很深刻,让人回味无穷。小小年纪的司马光已经在文坛崭露头角,诗文也远近闻名,最终成为一代名相。

宋代的另外一位名相王安石也是一个勤奋的代表,他不仅读书时废寝忘食,而且对各种领域的书籍都有涉猎。不管是经书、史书,还是哲学、小说,甚至是医书、药理学、农耕学问的书籍,所有的知识和技艺都在他的学习范围之内,他就像一块饥渴的海绵一样拼命吸收着水分,把自己变得沉甸甸的。

二十二岁的时候,王安石中了进士,被委派到扬州做官,上任之后他还是坚持在不办公的时间里勤奋读书。他的同僚看到他时,他总是衣冠不整、蓬头垢面,因为王安石读书太过忘我,累了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醒来就接着读书,所以总是顾不上整理自己的仪表。学识广博、眼界渐宽的王安石最终成为了出色的政治家、文学家,青史留名。

猜你喜欢

勤奋学习箭头子路
孔子“教训”子路
《论语》—述而篇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劝学》
爱是教育的灵魂
运载火箭
坚持勤奋学习 不断提高执政本领
寻宝历险记(6)
天地大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