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价值境遇下高校德育创新模式探究
2020-07-27贾素宁
贾素宁
摘 要: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并存的现实境遇对当前的高校德育工作来讲,是挑战,亦是机遇。然而,面对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现状,各级各类高校现有的德育模式问题重重、难以应对,亟须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与创新,以帮助当代大学生走出道德的困惑,在纷杂的日常生活中实现自身的道德成长,形成坚实而挺拔的道德人格,也使高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关键词:多元文化; 境遇; 高校; 德育; 创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7-112-001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物质生活上前所未有的繁荣与舒适,但与此同时,人们却普遍感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失落和道德上的无助。传统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念在“快乐至上”“技术至上”“利益至上”等思维模式的冲击下已经显得摇摇欲坠,多元文化与多元价值观念并存在当代中国(尤其是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已成为不争的社会现实,并迅速渗透在当代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不成熟的大学生,也给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他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一、多元价值观念并存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诸多问题
不可否认,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不同程度的认同困境。受一些不良价值观念的影响,“唯利是图、盲目拜金、及时享乐、消极懈怠、自由散漫”等消极思想正在慢慢侵蚀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加之当代大学生缺乏科学、理性的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从而导致其行为失范现象频发:缺乏诚信、营私舞弊、校园暴力、游戏成瘾、奢靡成风……面对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现状,高校教师在德育内容选择上也存在许多困惑,不知道该“教”什么?以及怎么“教”?更加可悲的是,当代大学生在价值选择方面更趋向于现实生活和功利主义,他们不再完全相信教师所说的话,而宁愿相信自己的感觉,高校教师的道德权威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问题一:“泛化”的德育
在以往的高校德育工作中,人们往往秉持“大德育”观念,将学生的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等内容统统划归到德育名下,从而使道德教育范围太大,也造成了德育边界的模糊不清,德育工作无从下手。
问题二:“空心”的德育
长期以来,高校道德教育内容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思政课上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昏昏欲睡,教育形式化嚴重,并无实质性内容。师生间缺乏平等的对话和情感的沟通,学生能够实际参与、体验的活动少之又少,德育效果甚微。
问题三:“虚假”的德育
当前,许多高校教师为了职称的晋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的道德教义并未体现在其自身的现实行动上,一边教育学生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边急功近利地追求论文数量和科研成果,在教学上则消极懈怠,玩忽职守。从而导致学生也滋生了道德上的两面人格。正如诗人奥维德所言:“我看到善并赞同善,但我做的却是恶。”德育成为了戴着面具的虚假德育。
二、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模式的创新路径
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现实境遇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价值取向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这既给当前高校德育带来了冲击与挑战,也为高校德育模式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契机。我们可以将现代社会中因为多元文化价值冲击所造成的传统的单一的价值标准出现动摇与松散视为一种新的道德基础的萌芽,紧紧结合新的时代背景,抓住发展契机,探究高校德育工作的新模式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亦是使命。
第一,重塑“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理念。“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道德教育理念应重在思考多元文化价值时代个体道德生活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任何脱离学生真实的心灵感受和内在需要的教育注定会流于形式、机械和虚假,没有任何意义。
第二,道德教育内容应唤醒当代大学生最真实的道德生活。道德教育只有基于学生真实的道德生活,才能唤起他们的道德情感、诱发其道德冲突、激发其道德思考,最终产生真实的道德行为。从个体道德发生的角度来讲,每个人从认同一种价值理念,到萌发动机,到产生行为,最终形成人格, 漫长的过程,这其中离不开个体自身的情绪情感的作用。离开了真实的道德情感和道德生活,道德是很难生长的。
第三,道德教育方法应变“说教式”为“开放、对话式模式”。传统的道德教育主要靠教导、榜样、规约三大主导模式。有学者指出,21世纪意味着传统的“教会顺从的道德教育”必须转变为“教会选择的道德教育”。
第四,应着力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道德教育环境,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提升师生的道德幸福感。充满人文关怀的环境、丰富、多样而深刻的文化活动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当代大学生自主发现真善美,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素养,从而激发道德成长的潜能,提升道德觉悟和水平。
基金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网络时代背景下齐鲁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研究”,课题编号:QN201906192
参考文献:
[1]鲁洁.德育社会学[M]福州那个学生,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2]唐汉卫、戚万学.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问题与思索[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
[3]吴康宁.社会对教育改革的制约[J]教育研究,2016,(3)
[4]吴端.寂静的青春——儒学民众化与青年现象的消失[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