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习作关键能力的要素框架与培养路径

2020-07-27郭家海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0年6期
关键词:关键能力要素习作

摘    要    在文獻研究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小学习作关键能力要素框架,结合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习作单元,从思维与表达两个维度,提出8个关键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材料处理能力、叙述能力、描写能力、阐释能力、议论能力与语用能力。同时提出了三条小学习作关键能力的培养路径,以及具体实施时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习作 关键能力 要素

2016 年9 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颁布,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之定义为“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1] 。接着,高中各学科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分别提出了各自学科的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统编教材加大了习作教学的力度,“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大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在教材内容中的比重,达到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内容上的均衡,以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2] 在教学内容大大增加的背景下,厘清小学习作关键能力的具体要素、明确习作关键能力的培养路径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小学习作关键能力要素

明确小学习作关键能力的具体要素,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首先要明确小学习作关键能力要素的分析框架,二是统编教材小学习作关键能力的显性要素,三是统编教材小学习作关键能力的隐性要素。

1.小学习作关键能力要素框架

自20世纪初语文学科独立设科以来,学者们就致力于语文学科关键能力的框架搭建。百年来,形成共识的语文关键能力有4个:听、说、读、写[3]。很显然,这是极其笼统宏大的认识,没有办法具体操作。到了21世纪初,学者们在写作领域具体到了“作、写作、叙说、描述、表达、运用、创作、创造”等这种词语扩展的程度[4] 。其间,祝新华、郭家海等运用实证研究的手段对习作关键能力进行了研究。祝新华归纳出影响儿童习作表现的12个变量:审题、立意、材料、思想、详略、开头结尾、层次段落、过渡衔接、表达方式、修辞、词汇、语言基本功。在此基础上,通过实证的手段,分析得出5个小学习作关键能力:确立中心的能力、组材能力、选材能力、语言基本功、修辞能力[5]。

郭家海从核心素养转化的角度,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的手段,分析得出小学习作4个维度的核心素养:习惯养成与保持、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情感态度与信心[6] 。这些核心素养要素都包含关键能力的因子,其中习惯养成、保持与情感态度与信心更多地归属于情感领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属于认知领域,主体成分为关键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二级维度又分为4个关键能力:语言的储备、建构与运用能力,材料的选择与中心的确立能力,组织与结构能力,逻辑的展开能力。

根据以上文献,我们可以初步厘定小学习作关键能力要素整体上可以由习作这个总能力分出两个维度:思维与表达。思维维度包括观察想象能力、材料处理能力、选题立意能力、思路营构能力4个二级维度,表达维度包括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运用能力、手法运用能力、语境运用能力4个二级维度。

2.统编教材小学习作关键能力的显性要素

小学统编教材12册书共安排62个习作单元的教学内容,根据小学习作关键能力要素框架,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思维与表达两个模块。思维模块有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与材料处理能力3个关键能力;表达模块有叙述能力、描写能力、阐释能力、议论能力、语用能力5个关键能力。两个模块共8个关键能力。具体的关键能力要素的习作教学内容分布如下。

(1)观察能力。观察能力要素分别分布在三上5(三年级上册第5单元,下同)、三上7、三下1、三下2、三下4、四上3共6个单元中。

(2)想象能力。想象能力要素分别分布在三上3、三上4、三下5、三下8、四上4、四下2、四下8、六上1、六上4、六下5共10个单元中。

(3)材料处理能力。材料处理能力要素分别分布在三下7、五上3、六上5、六下2、六下3共5个单元中。

(4)叙述能力。叙述能力要素分别分布在三上6、三上8、三下3、四上5、四上6、四上8、四下6、五上4、五上8、五下1、六上7、六下1共12个单元中。

(5)描写能力。描写能力要素分别分布在三下6、四上2、四下1、四下4、四下7、五上1、五上2、五上7、五下4、五下5、六上2、六上8共12个单元中。

(6)阐释能力。阐释能力要素分别分布在四下5、五上5、五下7共3个单元中。

(7)议论能力。议论能力要素分别分布在四上1、五上6、五下8、六上3共4个单元中。

(8)语用能力。语用能力要素分别分布在三上2、四上7、四下3、五下2、五下3、五下6、六上6、六下4、六下6共9个单元中。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单元目标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根据其侧重点归入有关关键能力;三年级上册第1单元“体会习作的乐趣”属于情感领域要素,未列入此认知领域要素中。

3.统编教材小学习作关键能力的隐性要素

根据小学习作关键能力要素框架,我们发现,思维模块的选题立意能力、思路营构能力,表达模块的语言运用能力、手法运用能力4个关键能力,教材没有安排相应的习作教学单元,而是蕴含在其他教学内容之中,这就是习作关键能力的隐性内容。习作关键能力的隐性内容与显性内容一样重要,却常常被教师忽视。

思维模块的选题立意能力、思路营构能力更多的需要在高年级整篇习作的教学中培养。选题立意能力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常态自由习作,首先面临的就是选题;另外一种是特殊考场习作,多数是命题习作。然而,一些教师长期关注考场命题习作,缺乏对学生选题习作能力的培养,导致许多学生无法自我选题。更有甚者,不少教师既不关注学生自我选题的指导,也不关注考场审题思维的训练,导致学生习作长期处于低水平的“自由化”。思路营构能力与表达运用能力密切相关。目前,习作教学还是以基于传统的文体习作为主,文体习作主要以重点运用的表达方式划分。记叙文、议论文、阐释文、议论文各有其重点运用的表达方式,重点运用的表达方式不同、文体不同,思路营构能力要求也不同。小学重点是记事记叙文和写人记叙文,重点运用的表达方式分别是叙述与描写,其思路营构能力要求就有比较大的差别。

表达模块的语言运用能力、手法运用能力在统编教材中更多的是以片段小练笔为主,散落在教材的不同单元栏目中,需要我们在教学中有学段整体意识。

二、小学习作关键能力培养路径

突出习作关键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一大特色,教材的编排体系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比较容易操作的路径。但是,要在实际教学中真正落实关键能力的培养,我们还要予以综合地、灵活地处理。

1.在习作单元教学中夯实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习作部分,从三年级起,专门在每册教材安排一个习作单元,八册教材统筹规划,共精选8个习作关键能力点:观察(三上5)、想象(三下5)、记事(四上5)、描写(四下5)、阐释(五上5)、写人(五下5)、中心(六上5)、抒情(六下3)。其中观察、想象和中心属于思维模块能力,中心属于隐性的关键能力;记事、描写、阐释、写人和抒情属于表达模块能力,抒情属于隐性的关键能力。教材这个排序不是按照能力点的一般逻辑安排的,而是按照常规状态下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难度安排的。例如写人安排在五下5,而记事安排在四上5,相隔一年半的时间,我们一般都说“写人记事”,好像二者在一起,甚至先训练写人,再训练记事。其实不然,写人的难度要比记事大些。

清楚了整个小学习作关键能力要素框架,清楚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显性的关键能力要素和隐性的关键能力要素,就充分理解了教材安排的8个习作关键能力点的逻辑,进而也就明确了小学习作关键能力的重点培养路径。

实际教学操作中,需要注意两点。其一,必须在教材安排的逻辑链条上切实夯实相关关键能力点。无论教学哪个年级,心中都要清晰这八册教材习作关键能力点的分布。其二,要根据具体学情作适当的铺垫。例如“围绕中心意思来写”安排在六上5,并不是说三到五年级都不予关注,而应在三年级习作起步的时候,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句习作,进而慢慢由句到段,由段到群,由群到篇。

2.在相关单元教学中丰富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习作部分是一个立体的网络结构,习作单元是习作关键能力的核心,教材编者还在相关单元中安排了丰富的习作训练,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习作关键能力的一条重要路径。例如思维模块中的思路营构能力这个点,教材安排了如下的培养机会:

与上一条培养路径一样,我们不仅要在教材设计的教学点上予以扎实的教学,还要做到整体一盘棋,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相机落实。例如“中心句位置的安排”并不只是在三年级上册园地5的交流部分训练,这个能力点要在整个小学习作教学中一直予以关注。

3.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

“关键能力”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Mertens)于 1974 年提出。一般地,关键能力可以理解为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它们由于其普遍适用性而不易因科学技术进步而过时或淘汰[7] 。几十年来,世界各国普遍使用这一概念时,基本仍是遵循这个基本的理解。目前我国学界所持学科关键能力的理解,可以看作是对这个概念的狭义维度。我们必须知道关键能力的基本含义,在学科的狭义含义背景下,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仍要指向其本义。因此,习作关键能力的培养就不能仅仅局限在习作单元、语文课堂及各种检测的考卷上,而是应该指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例如,在2020年新冠肺炎事件中,如果我们的学生能主动就这件事给相关当事人写一封有一定水平的信,起到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效果,这就表明这个学生真正具有习作关键能力。次之,如果我们的教师能提醒学生就这件事给相关当事人写一封有一定水平的信,起到一定的解决问题的效果,这也意味着学生的习作关键能力得到了检验。否则,在习作单元、语文课堂及各种检测的考卷上形成的“习作”,就不一定能说这些学生具有多高的习作关键能力。

当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的点是多方面的,远远不是写信这一种。每一天都有能检验我们学生习作关键能力的点,关键是我们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引导。

三、培养小学生习作关键能力注意点

培养路径之三已经强调,关键能力可以有基本义与狭窄义之别。为了便于操作,我们需要一个界定得比较狭窄的定义,但是,在执行具体操作的时候,不能忘了基本义。因此,培养小学生习作关键能力的时候,须注意以下三点。

1.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设计教学

核心素养包括两个核心概念:其一为必备品格,其二为关键能力。必备品格这个要求属于情感领域,而关键能力属于认知领域。对一个人的成长而言,情感领域的必备品格是首位的,这一点尤其在离开课堂进入社会后呈现得更清晰。仁爱、真诚、勇气、意志等都属于核心素养的必备品格,缺乏了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就失去了本。因此,我们必须在有利于培养与矫正学生学习品格、为人品格的背景下,设计关键能力的培养。

2.在听说读写的组合下实施教学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科第一层级的关键能力,四个方面紧密相关,尤其是阅读与写作。我们在培养学生习作关键能力的时候,不宜完全脱离阅读课文另起炉灶,也不能完全局限于阅读课文放不开手脚,而应积极地汲取阅读单元相关度较高的材料,积极汲取日常生活学生的听说活动材料,在听说读写的组合下,在真实的生活语境里培养学生习作关键能力。

3.在整体写作的观照下评价教学

长期以来,小学习作教学存在“全面的低平面自由化习作”现象。为了克服这一问题,统编教材将习作关键能力切分为62个单元。这样是为了“一课一得”,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因为太关注这一课的“一得”,而完全忽视了曾经教学过的“一得”。要在整体写作的观照下,通过多种评价,引导学生既关注当下的“一得”,还能夯实曾经的“一得”,实现“得得相连”“得得相融”,提高整体习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 陈先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编制的回顾与思考[J].小学语文,2019(07-08).

[3] 李军亮.百年中学语文核心能力要求的沿革与展望[J].课程·教材·教法,2017(03).

[4] 何文胜.中国初中语文教科书编选体系的比较研究 [M].香港:文思出版社,2005.

[5] 祝新华.促进学习的作文评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6] 郭家海.小學生习作核心素养调查工具的开发与使用[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2018(10).

[7] Mertens,D..Schlüsselqualifikation,Thesen zur Schulung füreine moderne Gesellschaft[J].Mitteilungen aus der Arbeitsmarkt-und Berufsforschung,1974 (07).

[责任编辑:陈国庆]

猜你喜欢

关键能力要素习作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论技工院校软件高技能人才关键能力的培养
简约表达:优化作文的关键能力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