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内效贴在踝关节扭伤中的康复治疗应用

2020-07-27关一心程敏刘逸豪许舒冉范一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效贴拉力踝关节

关一心,程敏,刘逸豪,许舒冉,范一

(山东协和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

踝关节扭伤在人体关节损伤中的比例很高,主要是与踝关节的解剖结构有关。 根据相关统计,每天每10 000 人中就有1 人发生急性踝关节扭伤[1]。 在篮球,足球,体操等具有反复跳跃,经常变向或在不平的路面上进行快速运动时,极易引发踝关节扭伤。 如果患者自己对病情不够重视,处理不当,很容易遗留一些包括但不限于慢性疼痛、复发性肿胀和踝关节不稳等慢性症状, 而踝关节不稳更容易引发二次踝关节扭伤,加重踝关节不稳状态,最终发展成慢性踝关节不稳,严重时会影响到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 而如何治疗踝关节扭伤很重要。 在踝关节扭伤的治疗中,肌内效贴的出现为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由于它方便易行,操作简便,贴扎后基本不影响运动,在近几年的软组织损伤的康复治疗中应用广泛。

1 踝关节的运动损伤

1.1 踝关节的运动机制

踝关节由胫、腓骨远端关节面和距骨滑车连结以及内外侧韧带构成。 行走时的负荷值是人自身体重的5 倍[2]。 而踝关节的运动方式有:背伸、跖屈、旋前、旋后、内翻、外翻、内收、外展。 从踝关节解剖结构来看,踝关节周围韧带分为内侧韧带和外侧韧带,主要是限制足过度内翻,而外侧韧带包括距腓前韧带、距腓后韧带、跟腓韧带。 距腓前韧带在踝关节跖屈位可限制足内翻,距腓后韧带限制踝过度背伸,跟腓韧带在踝关节90°位限制足内翻。 在运动中,足的内侧缘被提起足底转向内侧称为足内翻。 反之则称为足外翻[3]。

1.2 踝关节扭伤及其发生机制

在运动中,尤其是在跑步、打球、跳跃过程中,因外踝比内踝低,关节囊松弛,外侧韧带较薄,韧性小,而内侧韧带厚又韧,和踝关节外翻相比,踝关节内翻范围更大,所以大部分急性踝扭伤主要损伤的是外侧韧带, 而在跖屈位下踝关节扭伤首先伤及距腓前韧带,若踝关节内翻的力量持续增大,跟腓韧带也会受到损伤,如果暴力继续增加则会撕裂距腓后韧带[4]。

根据踝关节扭伤的程度及外侧韧带受损程度,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在临床上可分为以下3 种程度:轻度踝关节扭伤并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这也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崴脚”,此时仅仅只是外侧韧带松弛,踝关节周围无肿胀、压痛,轻度活动不受限。 中度踝关节扭伤为部分韧带断裂,外踝处有肿胀、疼痛、压痛,走路跛行,受伤部位可见皮下淤血。 而重度踝关节扭伤,则韧带完全断裂,外踝出现明显肿胀和剧烈疼痛,关节活动不稳定,严重时可致关节畸形。

1.3 踝关节扭伤治疗与康复方法

对于踝关节扭伤的患者而言, 在踝关节扭伤后,应根据其扭伤程度进行处理。 轻度踝扭伤的患者,可以采取Robertson 基于“RICE”提出的“PRICE”原则,即保护(protection)、休息(rest)、冰敷(ice)、压迫(compression)、抬高(elevation)。 马成荣[5]认为,对处于轻度踝关节扭伤急性期的患者来说,首先选择冰敷,冰敷可以更好的缓解疼痛、消除肿胀。但在损伤发生24 h 后,则应进行其他后续治疗。若受伤部位在48 h 后肿胀仍无消退,就要及时就医。 对于中度踝关节扭伤的患者来说,从西医角度来看,可以使用踝关节支具固定、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石膏固定等进行治疗。 但同时也存在外固定支具过硬,容易造成皮肤破损,长时间固定关节导致肌肉萎缩等现象。 对于重度踝扭伤患者来说,因其韧带完全断裂,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而从中医角度来看,踝关节扭伤属于“筋伤”,张晓东等人认为,可根据损伤各期的不同情况进行辨证治疗,可采用中药熏蒸,穴位针刺,局部按摩等手法进行治疗。

在经过初期治疗后,孔健,曾茂兰等人[6-7]认为,早期康复锻炼的介入对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患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增强患者的本体感觉、防止肌肉萎缩、预防软组织黏连等。 否则会引起陈旧性踝关节扭伤,或诱发慢行踝关节不稳。 因此,在后期康复治疗中, 需根据踝关节扭伤不同程度选取不同的康复方法。 对于轻度扭伤者,可选取药物外敷结合按摩促进康复。 对于踝关节不稳的患者来讲,推拿按摩对其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减缓疼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但踝关节损伤程度不同,所采取的按摩手法也是不同的。 就重度踝关节扭伤的患者来说,在经过手术治疗后,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一些相关的康复训练。

1.4 踝关节扭伤的康复意义

踝关节扭伤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本体感觉的失衡以及关节周围韧带松弛,因此,患者在踝关节扭伤得到相应治疗后, 则需尽快进入后续的康复治疗中,如果不及时进行康复或康复方法不当,则会加重踝关节不稳的状态,或引起肌肉的肌力失衡。 而一般的踝关节扭伤的康复训练时间需要6~18 个月, 才可以完全恢复。 康复训练时间虽然漫长,但是踝关节扭伤康复训练的意义是可以更好促进患者的踝关节功能的恢复,有效防止后遗症的发生,降低踝关节发生二次扭伤的概率。

2 肌内效贴概述

肌内效贴于20 世纪70 年代由日本博士加濑建造创用,20 世纪末在我国运动医学领域开始应用并逐渐推广到康复治疗领域。 肌内效贴是由不含任何药物的防水弹性棉布、医用亚克力胶、离型塑料组成,经过多年的改良发展,和普通白贴贴布相比,它不仅透气性好,还兼具有一定的防水性。 因其本身没有任何药物成分附着,所以皮肤的耐受性好,不易过敏。 肌内效贴的背面是波纹状黏胶,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外部拉力下肌内效贴可产生相比于自身原长120%~140%的弹性。这是肌内效贴相比于传统白帖的一个优势所在。

在应对不同的损伤时,肌内效贴布可以剪成I 型、Y 型、X 型、O 型、爪型、灯笼形等形状[8]。一般来讲,I 型贴布可促进肌肉运动或对拉伤的软组织进行固定;Y型贴布可刺激或放松小肌群;X 型贴布可促进所在位置的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起到止痛作用,也是一种“痛点提高贴布”; 爪型贴布可提高血液和淋巴循环,增加感觉输入;灯笼形贴布的稳定性好且具有爪型贴布的效果,某些情况下,可替代爪形贴布。 这几种形状的肌内效贴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几种形状组合使用,使用方式具有十分高的灵活性。 相较于传统白贴贴布,肌内效贴的贴扎方式不会限制关节活动,因此,肌内效贴对于关节损伤的患者来说更具有优越性。

3 肌内效贴作用机制

而肌内效贴作为一种非入侵性的治疗工具,主要是通过其自身的弹性、应力、张力、切力、黏着力来发挥治疗作用。 因其自身所具有的弹性,在自然拉力下贴在皮肤上, 拉伸皮肤以增加皮肤与皮下组织的间隙,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淋巴流动,从而达到消除肿胀的治疗效果。 另外,肌内效贴贴于肌力较弱的肌肉上,以调整肌力,从而支持肌肉的正常活动,改善肌肉收缩功能。 若肌内效贴施加在皮肤上的应力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刺激皮肤中相应的神经末梢,增强本体感觉[9]。 因此,许多研究认为,肌内效贴可以通过影响神经肌肉来达到治疗效果。 同时,在肌内效贴的使用中,对敷贴部位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相对于各种关节支具来讲,肌内效贴可以更为灵活的使用,可以根据受伤部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贴扎。

从心理学方面来讲,在现实生活中,不同颜色的肌内效贴,虽然材质没有差别,只是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冷色调的贴布对放松肌肉更为适合; 暖色调的贴布主要应用于促进循环,兴奋神经,刺激肌肉收缩;而黑色贴布主要在固定方面应用较多。

4 肌内效贴在踝关节扭伤中的应用

4.1 踝关节扭伤急性期处理

在踝关节扭伤的治疗中,对于处于踝关节扭伤急性期的患者来说,以消肿止痛、稳定踝关节为目的进行贴扎。 首先,为了减轻疼痛,用X 型贴布,采用自然拉力,让患者处于舒适体位,锚固定于踝关节痛点,尾向各端延展进行贴扎。 其次,用爪型贴布贴扎来消除肿胀,让患足保持跖屈位,采用自然拉力,分两条进行贴扎。 一条贴布的锚固定于外踝上方,尾向远端患足肿胀处延展。 另一条贴布锚固定于内踝上方,尾向远端患足肿胀处延展,进行贴扎,使两条贴布像手指一样交叉状包裹于肿胀处。 最后,为了保持踝关节的稳定,采用I 型贴布,患足保持中立位,锚固定于外踝直上处,用自然拉力垂直向下延展,绕过足底后,垂直向上用中度拉力,止于内踝直上处,进行贴扎。 经过这四层贴布贴扎后,踝关节扭伤的固定也就完成。 该贴扎1次/d,单次可维持24 h,以5 d 为1 个疗程。对处于踝关节急性扭伤的患者来说,可以有效地缓解疼痛。 该贴扎处理利用肌内效贴布贴扎后产生的拉力,使得皮下组织和皮肤之间的间隙增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流动,促进新陈代谢,减轻扭伤部位的淤血和肿胀。 而I型贴布在贴扎时施加中度拉力是为了更好的固定踝关节,能够增强局部的感觉输入,促进肌肉的协调能力,减轻运动时所产生的疼痛。 急性期处理如图1。

图1 急性期处理

在张娥铿等人[10]关于肌内效贴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研究中,通过双盲随机对照试验对患者分别采取肌内效贴联合物理治疗和常规物理治疗,其中对照组仅采取物理因子治疗,而观察组则采取物理治疗联合肌内效贴贴扎,在经过10 d 治疗后,观察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肌内效贴联合物理因子治疗可以更快的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且肌内效贴贴扎后对患者日常活动影响不大,且操作简单,治疗效果显著。

4.2 踝关节扭伤恢复期处理

对于处于踝关节扭伤恢复期的患者来说,需要逐渐恢复本体感觉,提高肌力,加强踝关节的稳定性,防止慢性踝关节不稳等情况的发生。 这一阶段可采用爪型贴布促进感觉输入,而贴扎方法与急性期消除肿胀的贴扎方法相同。 对于促进肌肉平衡、稳定踝关节来说, 可在自然拉力下, 将I 型贴布的锚贴于腓骨小头下,尾沿腓骨长短肌的肌腹处向外踝上方延展。 以此来促进腓骨长、短肌的收缩,见图2。 相比急性期的处理,恢复期的贴扎是一个慢性的调节过程。 在恢复期过程中, 可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贴扎方法,或可结合物理因子进行辅助治疗,提升患者康复进度。

该贴扎方法,可以有效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从而减轻踝关节扭伤的疼痛和淤血肿胀。 同时,肌内效贴的使用对踝关节附近的肌肉起到一个引导作用,刺激肌肉收缩,促进肌肉运动,调整肌力,使肌肉功能逐渐恢复,有效预防踝关节不稳的发生。 同时也降低了踝关节再次扭伤的可能性,促进足部本体感觉的恢复。 肌内效贴的使用在踝关节扭伤的临床康复中治疗效果明显,且过程简便易行,防水性较好,一次的贴扎可以持续1~3 d,且无过敏等不良反应。

图2 恢复期处理

4.3 踝关节扭伤的预防

相比于踝关节扭伤的治疗,如何预防踝关节扭伤也是现今研究的重点,而肌内效贴的使用可以很好的预防踝关节扭伤的发生。 根据相关研究发现,因肌内效贴的使用可以提高关节的稳定性,因此可以运用踝关节贴扎技术降低踝关节扭伤的发生以及降低踝关节的扭伤程度。根据石玉等人[11]的研究发现,踝关节贴扎能有效限制足后外翻最大角度,增强高处着地的稳定性。 在进行剧烈运动前,于关节处贴上肌内效贴,可以提高周围肌肉的肌力,增加韧带的负荷。 同时肌内效贴可以通过限制关节活动范围,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大大降低了踝关节损伤的发生。 这种方法,在运动员中十分常见。 因此,相比于踝关节扭伤后的治疗,踝关节扭伤的预防更需要得到重视。

5 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身体的健康越来越重视,通过各种方式去健身来改善身体素质。 但因很多人盲目健身,不听从专业人士的意见,从而导致关节损伤,肌肉拉伤等问题逐渐增多。 为了更好治疗运动损伤,肌内效贴得到广泛使用。 虽然肌内效贴研发的初衷是为了保护肌肉和防治关节损伤,但随着技术发展,在康复医学领域中,肌内效贴的使用逐渐广泛,据有关资料表明,肌内效贴的治疗效果明显,尤其在减轻疼痛和消除肿胀方面效果明显。 对于踝关节扭伤的患者而言,肌内效贴的推广为患者的选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就价格来看,肌内效贴治疗价格相比于其他治疗的价格更低;就治疗手段来看,肌内效贴贴扎结合常规理疗的治疗手段和手术相比无创伤, 携带方便,更容易被患者接受;就目前的研究来看,肌内效贴的治疗效果较好,但关于其的作用机制,仍需要更多的理论支持。

综上所述,虽然现今在康复治疗中肌内效贴的使用逐渐普及,受众广泛。 但是在踝关节扭伤中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 国内专业研究肌内效贴的医师较少,相关参考文献较少,缺少高质量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相关的研究不全面,而在踝关节扭伤不同阶段的所采取的贴扎方法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研究结果,这些问题,在今后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完善肌内效贴对踝关节扭伤的作用。

猜你喜欢

效贴拉力踝关节
肌内效贴与电子竞技的应用实践及机制讨论
肌内效贴对一年级学生不良执笔姿势矫正效果的研究
肌内效贴:无毒无害理疗产品引发关注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基于CFD的螺旋桨拉力确定方法
自不量力
跟踪导练(三)(3)
等动拉力和重力拉力蝶泳划臂动作生物力学分析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