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CU 颅脑损伤患者复查CT 的护理措施

2020-07-27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5期
关键词:复查颅脑医护人员

胥 茜

(绵阳市中心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1 引言

颅脑损伤的致死率和致残率远远超过它的发生率,其中男性较女性2 ~3 倍,是一种社会公害。因此,遴选我院118 名于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救治的ICU 颅脑损伤患者并对其进行实验探究,进一步研究探讨出ICU 颅脑损伤患者复查CT 的相关护理方案及相应措施,现将具体的研究内容及过程报告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为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我院选取的118 名于2018年1 月—2019 年12 月救治的ICU 颅脑损伤患者中男女比例协调,其中男性患者76例,占比64.44%,女性患者42例,占比35.56%,年龄占中位者为54 岁,采用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对患者的意识清醒程度划分,其中较为清醒的患者12 例,占比10.17%,意识比较模糊的患者24 例,占比20.34%,轻度昏迷患者33 例,占比28.12%,中度昏迷患者40 例,占比34.92%,重度昏迷患者9 例,占比6.45%。

表1 对ICU 颅脑损伤患者复查CT 的护理方案实施前后比较[n(%)]

2.2 方法

2.2.1 检查前的全面评估

为了能够对ICU 颅脑患者进行更好的治疗,要在治疗检查前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药物治疗时使用过的所有相关药物以及物品、是否使用过镇静剂以及用量、患者的痰液分泌情况和患者的意识清醒程度等。检查前的全面评估可以保证医护人员在治疗患者时可以根据相应的情况进行对症治疗,也可以及时察觉到患者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1]。

2.2.2 检查中的实时监察

由于研究对象是严重的颅脑损伤患者,因此一定要特别注重在患者转移过程中对患者头部的特别保护工作。医护人员应位于患者的头部两侧,将患者保持为头部在前的体态,医护人员应随时注意观察相应指标,及时观察到患者的异常。其中特别注意的是为了避免脑水肿的发生加重病情,在转移过程中如果有高低位移的转变,医护人员一定小心及时将患者的头部轻微抬起,并随时观察注意患者的瞳孔、意识形态、心率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确保患者处于平稳状态[2-4]。

2.2.3 检查后的再检查与记录

当患者返回ICU 时,医护人员应再次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特别检查是否出现液体渗漏情况,引流导管之间是否保持着畅通的连接,患者的静脉通路是否正常,患者的其他部位是否因为转移过程中的意外而出现压疮等,并且随时记录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呼吸机的相应参数,做到全面准确细致的报告[5]。

2.3 观察标准

对进行护理前后的ICU颅脑中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0.0 进行分析,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在对118 名ICU 颅脑损伤患者复查CT 的护理对策讨论以及实施相应的计划之后,并且收集总结了前后对比之后得到了如下表格中的数据,见表1,从下表可以看出讨论对策前后以及整改前后,我院对ICU 颅脑损伤患者复查CT 的护理水平上升了一个高度,由P<0.05 可以得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结论

在对118 名ICU 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记录之后,有28 例研究患者在检查结束之后并没有出现任何的异常情况,所以直接将其送入手术室等待手术。剩下的90 名研究患者当中,有部分人出现了相应的情况,问题解决之后便将患者安全送回病房。建立完整完善的护理措施体系对ICU 颅脑损伤患者的CT 检查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始终做到检查前全面评估,保证全面、安全、科学的评估是至关重要的,以及检查前要与患者家属取得良好沟通,建立良好信任也是十分重要。医护人员在检查过程中要展现较高的职业素养,实时检测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对于出现的状况也要进行及时有效针对性的处理,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还需要安抚患者心情,如若发现患者心理异常一定要及时上报。CT 检查结束后,医护人员要做好严格的交接工作,彼此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确保准确无误,交接人员要记录患者的相关情况,并在后续的观察中对比记录。为以后的检查治疗提供了更科学更高效更有力更全面的证据,这将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并控制相应的并发症的发生,医疗问题纠纷也将不复存在。

猜你喜欢

复查颅脑医护人员
辛永宁:慢性乙肝患者随访复查的那些事儿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勘 误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首批7所陕西省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迎接复查评估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