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多变的教学情境”提高小学生耐久跑练习兴趣
2020-07-26周静
周静
耐久跑是一项具有较高锻炼价值的体育运动,但由于它单调枯燥,加上有的教师教学方法简单,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这严重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变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耐久跑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运动的快乐,锻炼坚强的意志,增强学生的体质,有效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连续数年教育部通过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网络,对我国学生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其结果反映中国学生的体质连年下降,而其中耐力素质下降尤为突出。对此党中央高度重视,前不久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的通知》。
其实一直以来,耐久跑都是中小学体育教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必测项目。它对于提高和改善学生内脏器官功能、增强学生体质有着积极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顽强、刻苦、耐劳等意志品质也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由于耐久跑练习较为单调枯燥,而且持续时间长,体能消耗大,特别是有的教师教学方法简单,练习方法单一,缺乏趣味性,不受学生特别是小学生的喜爱,每次耐久跑练习总会有个别学生想方设法找出理由请假,这严重影响了耐久跑的教学效果。因此,提高学生的耐久跑兴趣,切实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成为摆在我们体育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笔者在耐久跑教学中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巧用多样化的教学、练习手段,让学生不断产生新鲜感,乐意去参加耐久跑练习,发展了体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耐力素质的提升。
科学合理地创设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耐久跑的需求感,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力,激发他们的练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发地参与到耐久跑练习中去。小学生好表现、善于模仿、喜欢在故事情境里游戏、玩耍,教师可根据故事的情节和主要内容设置学习情景,使他们身处生动活泼的情节之中,积极进行耐久跑练习。
例如:在《四渡赤水》一课中,教师可把操场中央当做“赤水河”,然后将全班同学分成五个小组,四个小组的同学代表“敌军”“追围”,一个组的同学代表“红军”“突围”,用水枪代替武器。虽然整个耐久跑距离达1500米,但在你追我赶的激烈交战中,学生感受到的只是运动的快乐。在《秘密转移》一课中,教师告诉学生为保存实力,我军要在不惊动敌军的前提下,进行秘密转移。在紧张的氛围中,学生悄悄地行动着,经过2000米的路程,到达目的地时,学生兴奋告诉我“我们没被敌军发现”。我想此时学生一定完全沉浸在教学情境中了,耐久跑产生的疲劳完全被快乐、兴奋所代替。
再比如:在《植物大搜索》一课中,教师设置情境:我们就是科学家,到森林中完成大搜索,要寻找森林中15棵树。这样,学生就在寻找树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完成了耐久跑的练习任务。同样,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在校园里寻找5种不同的形状、4种不同类型的植物、到达学校不同的标志物等等。任务可以是全班同时完成,也可以分组变化完成。如把学生分成四组,老师给每一组发一个不同的任务牌A,B,C,D,第一组完成任务A后回到起点后将任务牌交给老师再领取任务B,完成后再继续领取任务C,直到完成老师手里的所有任务。这样,学生的练习长度就成了A+B+C+D,把耐久跑的长距离目标分成几个小的目标去完成,减轻了学生的思想压力,让学生一步一步迈向成功。其他各组以此类推,同时各组可以开展比赛,看哪一组最先完成所有的任务。当然,除了教师安排任务外,这样的任务设定还可以由学生来完成,这既能为体育课提供多种思路,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枯燥的耐久跑课变得更有吸引力。当学生满怀成功的喜悦回到起点的时候,你还会在他脸上看到厌倦的痕迹吗?
在《翻山越岭》这一课中,教师设置红军跋山涉水去根据地的情境,组织学生练习耐久跑。可以积极开动脑筋,因地制宜,在操场上设置一些象征性的自然条件:用体操凳做独木桥,用体操垫撑起当成铁丝网,用标志桶做成小树林,用小泡沫方垫当成河中用来脚踩的石头,用粉笔画出小河、小桥等。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外耐久跑,农村学校校外安全隐患较小,而且活动范围更为广阔,开展起来较为便利;城市学校校外安全隐患较多,开展练习时教师一定要先精心组织,可以先围绕校园的围墙练习,再到学校附近的小区、公园、广场等场所,等学生的耐久跑能力和纪律意识增强到一定水平后,再到更远的地方练习。当外部环境在不断变化时,新鲜的事物刺激了学生疲劳的神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耐久跑的专项身体素质。
正是通过这种种有趣的情境,学生自觉、自主、能动地参与到耐久跑学习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耐久跑的兴趣是多方面的,采用的教学手段、组织形式、练习方法等也是多样化的。只要我们能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各校的客观实际,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练习环境,学生就一定会对耐久跑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耐久跑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
【参考文献】
[1] 董妙勤.体育课的味道[J].中国学校体育,2006(09).
[2]戴三育,劉新民.《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教法》[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李伟民.体育课程与教法[M].新华出版社,19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