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行为 明晰心理
2020-07-26赵坡
赵坡
赵 坡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中书院教师,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金牌教练员,深圳市首届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优秀中考命题教师,深圳市高考工作先进个人,深圳市中小学教师评审专家库成员。出版了《做“有问题”的班主任》等十余本教育专著,其中多本专著入选“全国中小学教师阅读推荐书目” “影响中国教师的100本书”及“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馆藏书目”。
情景再现
小书是一名既让老师喜爱,也让老师头疼的学生。他时常能说出一些新鲜的知识及观点,老师喜欢小书的聪慧、爱学习、见多识广,但小书随意插话的毛病也让老师十分头疼。
对于小书随意在课堂上插话的问题,我和小书谈过多次,询问他插话的原因,也讲过插话对师生和课堂纪律造成的困扰,却依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后来,我和小书爸爸进行了一次沟通。我了解到,小书插话的毛病在小学五年级时就出现了,从那时起,小书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就不太好。用小书爸爸的话说,小书不会与人相处,内心比较孤独。
随着父母和班主任的介入,小书插话的次数虽然没有以前那么多了,但时有发生,特别是在比较温柔的老师的课堂上。作为班主任,我应如何看待小书的插话问题,又该如何从根源上帮助小书解决插话问题呢?
问题分析
小书为什么会频频插话呢?
小书随意插话的行为,让同学嫌弃、老师头疼、父母心烦。也就是说,没有多少人是喜欢做这种既会惹人嫌,又会挨批评的事的。所以,小书频频插话,并不表示他喜欢插话。
既然知道这种行为会让他人不喜欢,但小书依然频频插话,那就说明这件事情的出现有深层次的原因。
小书爸爸说,小书不会与人相处,内心比较孤独。但小书刚进入初中时,与同学的关系虽然算不上融洽,但也谈不上紧张。小书基本游离在同学之外,没有融入同学中。也就是说,小书没有什么友情,确实比较孤独。
小书爸爸说小书的插话行为是在小学五年级出现的,那时,小书10岁左右,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建立的初期阶段。所谓“自我同一性”,是指个体在寻求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对自我确认和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思考和选择。在这一过程中,青少年需要对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逐步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并思考未来的发展。
有学者认为,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包括3个方面的体验。首先,他要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次,自我发展有连续感和相同感,即“现在的我是由童年的我发展而来的”“将来我还会发展,但是我还是我”。最后,自我设想的“我”和自己体察到的社会人眼中的“我”是一致的,相信自己的目标以及为达成目标所采取的手段能够被社会承认。
如果青少年不能确立自我同一性,就有可能引起同一性扩散或消极同一性发展。这类个体无法发现自己,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青少年在这个阶段获得了积极的同一性,那么他就有能力按照社会规范来学习和生活,能够在既定的现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在这个位置中奉献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从而感受到生活的意义。
从小书的言行来看,小书设想的自己与老师、同学、父母眼中的自己不是一致的,他为实现目标所采取的手段也不被社会认可,所以,他无法按照社会规范去学习和生活,也未在现实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换言之,小书没有获得积极的同一性。
我还发现,小书不够了解自己,也没能进一步把过去的经验和对未来的预期进行整合。所以,在面临社会及生活的多重选择,在内部欲求和外部要求之间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尤其是在与别人没有建立起满意的关系时,小书无法选择适合社会环境的生活角色。
为消除这种矛盾和冲突,青少年容易尝试的做法之一,是向外部爆发当时的不满和不安。正如埃里克森所言:如果一个青少年感到他所处的环境剥夺了他在未来发展中获得自我同一性的可能,他就会以令人吃惊的力量抵抗社会环境,并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的解释,使自己因自我同一性混乱而产生的危机感和恐惧感得到缓解,并满足强烈的补偿和代偿需求。
综上所述,小书之所以对老师的头疼、同学的嫌弃和父母的心烦“无动于衷”,实际上是内心不满和不安的外在表现。对小书自己而言,频频插话不仅没有什么问题,而且还有合理的解释促使他这么做。
教育策略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强调,人的一生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发展和成熟的过程,后一阶段能否顺利过渡取决于前一阶段危机解决的方式和结果。美国心理学家马西亚对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进行了拓展,并提出“尝试/探索,是孩子建立自我同一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的观点,具体如下图所示——
所谓同一性获得,是指个体进行了探索,并且达成了目标,获得了稳定健康的同一性。所谓同一性延缓,是指个体进行了探索,但未能达成目标,同一性没有建立起来。但延缓未必是坏事,因为个体仍然会继续探索。所谓同一性早闭,是指个体没有进行探索,却达成目标,同一性的建立中止,但自我同一性危机时刻隐藏着。所谓同一性扩散,是指个体既没有探索,也没有成功,同一性建立失败。
那么,如何帮助小书建立稳定健康的同一性呢?
首先,提醒父母建立尊重、支持的亲子关系。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是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基石。那些与父母相互尊重,有稳固的感情基础和宽松的个人成长空间的孩子,更能通过自我探索而获得自我认同。相反,那些总是被父母忽略或拒绝的孩子,既很难从父母身上学习到认识自己的方法,也很难持续做出寻找自我的探索,而那些对父母过于依赖,完全由父母掌控自己人生的孩子,则容易依附于父母的决定,很难做出有意義的探索。
要建立起尊重、支持的亲子关系,父母在面对小书时,要保持稳定的情绪,能够敏锐地发现小书内心的真实需求,并给予小书强有力的支持,鼓励小书进行尝试和探索,多倾听、了解,少批评、拒绝。也就是说,小书父母要在尊重小书的基础上,帮助小书了解自我,鼓励小书勇敢探索。这样,小书才有可能通过自我探索而获得自我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