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化疗相关性呃逆的效果观察

2020-07-25廖荣荣王碧陈晶晶朱海慧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起搏器呼气吸气

廖荣荣 王碧 陈晶晶 朱海慧

化疗相关性呃逆是指癌症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在应用含铂类化合物以及紫杉醇等化疗治疗方案辅助止吐治疗时亦可出现,严重者可引起顽固性呃逆,发病率为3.4%~5.1%[1]。化疗相关性呃逆影响患者对食物的摄入与睡眠,导致营养缺失、电解质紊乱、精神萎靡、体质下降等,甚至加重病情,导致患者身体疲惫。化疗相关性呃逆可能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膈肌痉挛有关[2],临床常规应用氯丙嗪、异丙嗪肌内注射治疗,但长期药物治疗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以及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本研究将体外膈肌起搏器应用于治疗化疗相关性呃逆,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2月于我院化疗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及家属签署伦理知情书;病理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功能状态(PS)评分0~3分;正在实施化疗且出现呃逆持续时间超过72 h;排除标准:认知、交流障碍;临床资料不全;耳郭、胸部皮肤破损;严重先天性心、肾、肺功能不全;对电极贴过敏;植入性心脏起搏器;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年龄35~78岁,平均(51.39±7.14)岁;男24例,女25例;癌症类型:胃癌12例,结肠癌14例,肺癌9例,肝癌14例。观察组:年龄37~81岁,平均(52.47±7.36)岁;男22例,女27例;癌症类型:胃癌13例,结肠癌17例,肺癌8例,肝癌11例。两组性别、年龄、癌症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1)憋气法。当患者出现呃逆时,分散其注意力,并轻轻按压眼球,嘱其深吸气后憋气,重复呼气吸气5次。(2)冰棉签法。若憋气法无效,取消毒的冰棉签3根放置在患者口腔内,轻轻按压软腭与硬腭的交界处2 min,指导患者深呼吸1次,并按压其右手虎口处,直至患者出现酸痛感。(3)骨骼肌肉运懂屏气法。指导患者双脚与肩部平齐,双手指交叉置于颈椎部,肘部向内夹紧,同时鼻缓慢吸气至胸腔容积扩张到最大极限,屏气5 s后双肘外展,并缓慢呼气使胸腔容积缩至最小,反复训练5次。完成上述动作后,指导患者双脚与肩部平齐,双臂交叉环抱与胸前,采用鼻吸气之胸腔容积最大,左右转身屏气5 s,放松两肘并缓慢呼气,转正身体,重复动作5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具体步骤如下:

1.2.1 体外膈肌起搏器 采用体外膈肌起搏器,通过体表电极片对膈神经进行低频脉冲电刺激,促进膈肌有节奏的舒张与收缩,从而改善膈肌功能[3]。

1.2.2 使用方法 (1)取酒精棉棒清洁患者贴片处皮肤实施脱脂处理,待风干后贴电极片。患者去枕取平卧位,头部呈正中位后头偏向一侧,其双侧胸锁乳突肌外缘下1/3处,头部转正后沿胸锁乳突肌外缘贴小电极片。双侧锁骨中线以及第二肋间处贴大电极片[4]。(2)连接导线与电极片,安装电池,开机后,一条导线连接同侧大、小电极片,禁止交叉连接[5]。(3)调节参数:一般情况下调节刺激强度在0~30 U,脉冲频率设置为40 Hz,首次刺激次数设定为8次/min,脉冲宽度设置为200 us,脉冲幅度在30 V以内,并由低逐步到高进行调节,在患者耐受度范围内逐渐增加强度,以实现最佳治疗效果[6]。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膈肌功能、呃逆症状改善情况。(1)B超及M超声模式下,移动速度为10 mm/s,至少3个呼吸周期,运用电子卡尺计算呼气末膈肌厚度以及吸气末膈肌厚度;膈肌增厚率=(吸气末厚度-呼气末厚度)/呼气末厚度;当膈肌增厚率小于20%,膈肌呼气末厚度小于0.2 cm,提示膈肌萎缩功能障碍;将1根带两气囊的导管放置在食管中上段,测量其最大气腹压。(2)呃逆症状评分。采用本院自制调查量表评价其症状改善情况,该量表共包括腹胀、食欲减退、泛酸、嗳气、反胃共5个维度,0分表示从不,1分表示偶尔,2分表示总是,3分表示经常,总分4分,分数越高,临床症状越严重。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膈肌功能改善情况比较(表1)

表1 两组膈肌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2.2 两组呃逆症状改善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呃逆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分,

3 讨 论

呃逆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一般认为呃逆属于神经反射性动作,受延髓呼吸中枢的影响,感觉传导通路任何部位刺激性病变均可导致呃逆[7]。王建荣等[8]研究显示,化疗相关性呃逆是由于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中刺激迷走神经,导致迷走神经张力升高,引起膈肌痉挛或化疗完成后肿瘤坏死产物引起的不良反应而引起[9]。同时由于肿瘤患者进食差、恶病质导致身体虚弱,气逆而上,对膈肌产生刺激,继而诱发呃逆。呃逆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其心理负担,临床常规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但副作用多,且易反复。近几年来,膈肌起搏器被广泛应用在临床治疗中,膈肌起搏器是通过功能性电刺激膈神经促进膈肌收缩,达到通气、降低呃逆的效果,且安全无副作用[10-12]。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呼气末膈肌厚度、吸气末膈肌厚度以及膈肌增厚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食欲减退、泛酸、嗳气、反胃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将体外膈肌起搏器连接到前胸壁皮下的射频接收器,外部橡胶圆形天线贴在前胸壁的皮下接收器的上方,体外发射器天线发送射电信号经位于皮下的接收器所接收,再将射电信号转变为脉冲电流,通过导线输送到膈神经电极,刺激膈神经,引起膈肌的收缩,当射电信号间隔中断时膈肌舒张,反复循环即构成了近似生理模式的呼吸运动,促使膈肌规律并有节奏的收缩和舒张,维持膈肌功能障碍患者的自然负压呼吸,从而改善膈肌功能。而在膈肌起搏器的作用下,刺激膈神经,减轻膈肌疲劳,改善呃逆症状。

综上所述,应用体外膈肌起搏器治疗化疗相关性呃逆可有效提高膈肌收缩力,促进膈肌活动恢复正常,改善呃逆症状,提高化疗治疗的远期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起搏器呼气吸气
抽吸气流量对催化惰化系统性能影响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运动数值模拟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多参数灵敏度分析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呼气中挥发性标志物的筛选
没事多练壮腰功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