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干预
2020-07-25钱灵赢王晓丽
蒋 薇 代 芬 钱灵赢 王晓丽 黄 岚
心力衰竭在临床中患病率较高,引发因素较多,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不畅以及疲劳等,如果不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会引发Ⅱ型呼吸衰竭,进而对患者的生活以及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1]。无创呼吸机是临床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医疗器械,具有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不需要插管或气管起开就能实现人工气道通气等优点[2-5]。本文分析了心力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后使用无创呼吸机的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一、观察对象
选择我院CCU 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诊断为心力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且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患者,共68例。按随机数字表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年龄为47.3岁。其中对照组32例,男性18例,女性14例;观察组36例,男性22例,女性1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的治疗均根据病情进行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强心、利尿、扩血管及平喘等对症支持处理。对照组患者在各项治疗后选择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各项治疗后选择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3-10]:(1)制定一套完善的护理干预监督机制,成立一个护理干预小组,小组成员每月轮换,定期进行无创呼吸机理论及操作培训。小组成员定期对护理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束后反馈结果,录入奖惩记录。对重点部分加强护理干预管理。对各种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检修,保证各仪器、设备稳定运行、安全运行。对患者解释清楚一切关于患者自身利益的各种事项,努力做到公开透明,让患者对自己的情况有清晰的了解,并做好相关文件的记录。定期检查相关文件的记录,若有缺损漏失,及时追查补足;(2)患者在进行上机之前护士需要对呼吸机管道连接情况进行检查,此外还应了解无创呼吸机患者的适应症,对呼吸机的工作流程进行熟知,与此同时还应对患者的身体指标进行观察,当出现异常现象时可以进行及时处理,从而增加患者对治疗以及护理人员的信任[2-3];(3)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时,应使用比较适当的面罩进行通气辅助呼吸。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将呼吸机的工作模式设为S/T模式,其呼吸压力的设置基础为6 cmH2O,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压力调节,通畅情况下,其呼吸压力设置水平为6~8 cmH2O,对呼吸机的血氧浓度进行调整,使血氧饱和度可以维持在90%以上的水平,对患者进行持续6h的机械通气,患者的病情逐渐稳定时,对患者进行间歇通气处理;(4)心理护理:在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时候,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在进行呼吸机应用之前,与患者密切沟通和交流,使患者能够对自身的病情深入了解,让患者自身的焦虑情绪得到有效缓解。在对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时,也可以播放音乐,促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5)认知护理:在对患者实施机械通气之前,告知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目的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使患者和家属能够对治疗方式正确认识,治疗依从性不断地以提升;(6)舒适护理:在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时候,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当的呼吸面罩,防止患者在通气的过程中,出现不良的感觉,影响治疗效果,调整患者固定带,出现皮肤松弛时,对固定带定期检查,并且在通气过程中,定时更换处理,减轻患者皮肤受压压力。保持病房干净,定期换气,使病房保持适当的温度。
三、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4.0的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相关数据资料内容加以统计学分析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7±2.3)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4.7±4.1)d。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0.92%,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护理配合治疗后治疗有效率为63.63%,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要比对照组患者高,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患者在使用无创呼吸机期间可能发生鼻面部压疮,胃肠胀气等不良反应,见表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讨 论
心力衰竭即心衰,指的是一组因心脏收缩与舒张功能发生异常障碍后,无法有效将静脉回心血量予以排出,引起心脏静脉系统出现血液淤积,随着动脉系统血液逐渐灌注不足,最终导致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的发生[11-15]。呼吸衰竭则是心力衰竭常见合并症,随着诸多因素导致肺通气、换气功能出现障碍,机体无法有效气体交换,进一步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与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严重,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而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均有导致心力衰竭发生的可能性[16-21]。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治疗中常常采用,治疗效果较为显著,其能减弱气道阻力,改善呼吸机疲劳现象,进而调整患者的呼吸能力,缺氧状态,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具有良好的依从性,甚至因配合不当出现人机对抗或者是窒息感等情况的发生[22]。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治疗疾病的同时
配合良好的护理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23-28]。为此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护理方法从而提升临床疗效。临床研究证实给予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患者肺泡内压升高,有助于消除肺间质水肿,改善氧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在呼吸机正压支持下,胸腔压力升高,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左心室前负荷逐渐下降,有助于减轻患者心脏负荷。重症急性左心心力衰竭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过程中,呼气、吸气压力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压力在设置范围内波动,能满足患者呼吸所需,有助于减少氧供不足、过量等情况[29-30]。临床研究显示,无创呼吸机安全性较高,较少出现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等并发症。但经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不能改善者,或已出现意识障碍等无创机械通气禁忌时,应尽早开放人工气道,行有创机械通气。选择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升整体临床疗效,此护理干预措施可按照患者的实际症状表现对呼吸机相关参数进行调整,并且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从而提升其治疗以及护理的依从性。并且通过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使用呼吸机时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住院天数,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由此能够看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无创呼吸机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医护人员作为呼吸机治疗的直接参与者,为了保证呼吸机的使用,提高呼吸机安全治疗效果,应加强医护人员对呼吸机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流程的学习。尤其是工作在一线的临床护士,往往最能发现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在临床实践中,可将其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