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自然学科实验材料的选择策略

2020-07-25上海市嘉定区城中路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振动物体桥梁

上海市嘉定区城中路小学 汪 兰

小学自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一门学科,其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有着直接性的影响。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通过这种方式,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组织开展自然科学实验的过程中,准备好实验素材至关重要。鉴于此,教师应该精心筛选实验材料,使实验效果得到可靠保障。

一、紧扣重点难点,选择“精简性”材料

(一)紧扣重点选择“精简性”材料

一般而言,实验材料应该多种多样,但这并不表示,教师可以随意选取或使用混合类型的材料,而是应该结合实验要求,对材料进行合理选择。在具体组织开展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验特征准备材料,确保实验能够顺利完成,从而让学生能够增强对实验的认知。在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教师需要全面把握各个环节,保障教学质量。

例如,在组织开展“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活动中,一位教师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把握科学概念,包括敲、擦的概念等;(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体发声时的状态,并且对“振动”的概念进行初步认知;(3)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物体振动与发声的关系进行探究。基于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再着手准备实验材料。首先,针对第一个教学目标,教师将多种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引入课堂,如让学生上台进行乐器表演,借助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实验的乐趣;其次,针对第二个教学目标,教师为学生选择了直尺等实验材料,让学生围绕物体发声过程产生的振动现象进行观察;再者,针对第三个教学目标,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调动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找到问题解决办法。同时,针对第三个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学生从视觉和触觉方面,对物体发声与振动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与了解。在此期间,教师可以借助橡皮筋这类材料,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只有对实验材料进行充分利用,才能够发挥出科学实验的作用。

(二)紧扣难点选择“精简性”材料

准确选择材料,能够使得教学效率得以提升。通过组织开展实验探究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但倘若没有准确寻找实验材料,则会直接影响到最终的教学效果。此外,教师还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以此准确地进行材料选择。

例如,在组织开展“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活动中,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了解物体发声与振动之间的关系,设计了相应的科学实验。在正式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之前,教师紧扣教学难点,对实验材料进行精简。此外,为了让学生理解“物体振动是发声的关键”这一原理,教师对教学环节进行分步设置。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对“物体发声时,是否在振动”这一问题展开思考和探究。其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发声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发散思维。最后,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了“物体振动才能产生声音”的科学结论,引导学生围绕物体发声过程进行观察。结合不同的环节,教师需要对实验材料进行合理选择,促使学生全面把握“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概念,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得到完善。只有做好实验材料的准备,才能够保障实验顺利进行,才能够让学生对于物体发声与振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认知。因此,在进行教案设计时,教师应该结合多方面要求,并且借助对比分析的方式,选择最合适的实验材料,从而促进课堂效率的提升。

二、服务科学探究,选择“合适性”材料

(一)基于探究主题选择材料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验探究主题,对材料进行合理选择,以此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围绕探究主题,选择适切性的实验材料,让学生明确实验材料选择的重要性。

例如,在组织开展“抵抗弯曲”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活动中,一位教师围绕“桥梁宽度、厚度与抗弯能力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进行重点讲解。从理论上而言,该实验需要依靠水泥板、钢板等材料才能完成,但由于这些材料不适合进入课堂。因此,教师选择用“纸”替代。但纸的种类有很多,为了对前述材料的坚硬性进行模拟,最终选择用卡纸、铅画纸作为实验材料。普通的纸,由于厚度不足,硬度也得不到保障,因而无法借助这类材料完成桥梁模型的建造。在设计这个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材料纸进行合理选择。

卡纸虽然比较硬,能够满足桥梁模型建造要求,但与实际的桥梁建造材料仍然存在较大的区别。此外,卡纸建造出的桥梁模型,在承受一定的重量之后,容易产生弯曲现象,而不会产生真实桥梁那种裂缝。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对比分析卡纸桥梁模型与真实桥梁之间的区别。事实上,借助硬纸板,仍然无法建造出真正的桥梁模型。为了满足实验要求,对桥梁结构进行分析,教师可以选用KT板。这种板材比较容易获取,并且在承受超出承重范围的重量之后,会产生裂缝,严重的情况下,会直接断裂,如此就可以模拟出真实的桥梁。而学生就可以在此类实验中,更好地研究桥梁结构。

(二)基于探究难点选择材料

在组织开展自然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紧扣探究难点,对实验材料进行合理选择,以此保障教学效果。只要选择恰当的材料,就能够对教学时间、教学要领进行全面把握,以此实现高质量教学,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难点,提高学习效率。反之,倘若教师无法对实验材料进行合理选择,就容易造成教学质量低下,进而影响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在组织开展“抵抗弯曲”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倘若采取控制变量法,对实验条件进行修改,并且在选择实验材料时,经反复研究之后再做出决定,如此就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造成学生的自主学习机会难以得到保证。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就需要合理选择材料,优化设计教学方案。如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控制变量,使得重物的放置位置保持不变,同时结合前几节课的实验结果,了解到:使用卡纸和垫片作为实验材料时,能够满足适切性要求,使得实验结果得到保证。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能够通过垫片对重物进行重复叠加,加载位置也可以保持不变,与此同时,通过对垫片的利用,还可以保障实验效果。但其他材料的适切性就不够强。假如用订书钉作为加载材料,那么随着叠加数量的增加,重物稳定性就得不到保障;而倘若用回形针作为加载材料,这个问题也同样无法避免。可见,紧扣探究难点,选择适切性材料,是保障实验效果的关键。

三、推进实验过程,选择“引导性”材料

引导性材料指的是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材料。在组织开展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验过程,选择“引导性”材料,让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调动学生的积极学习情绪,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例如,在组织开展“我们周围的空气”这部分知识点的教学活动中,一位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塑料袋、棉线等实验材料,以此实现预期教学目标。具体而言,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一是让学生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二是让学生基于对空气的认知,可以借助其他物质,证明不可见物质的存在;三是让学生对物质存在的证明方法进行了解,强化学生对科学的认知。在组织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做出如下引导:“同学们,我们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但我们又无法直接看到空气。请问可以用什么方法对空气的存在进行证明呢?”在正式实验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塑料袋、针和棉线等材料,鼓励学生借助这些材料开展实验。经思考之后,学生了解到:在塑料袋中灌入空气之后,立马用线扎紧口袋,使得口袋达到密封状态,然后对塑料袋表面进行触摸;之后再用针在口袋上扎一个眼,将脸靠近口袋上的小口,对空气的流动进行感受;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和讨论。

小学生好奇心较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电珠、电池等材料,让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点亮电珠。再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磁铁、钉子等材料,让学生产生用磁铁吸钉子的探索欲望。通过对“引导性”实验材料的应用,教师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去。

总而言之,在准备自然实验材料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实验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此,才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和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课堂体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振动物体桥梁
斜拉桥风致振动控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重庆桥梁发展史揭开新篇章
振动与频率
This “Singing Highway”plays music
深刻理解物体的平衡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基于逆虚拟激励法的导弹振动谱设计
高性能砼在桥梁中的应用
桥梁检修专家——MOOG桥梁检修车掠影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