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筷子七寸六
2020-07-24谢章成
谢章成
西方人用餐用刀叉,中国人则用筷子。和成套的刀叉比,筷子就是两根小棍棍,确实有些简单。
因为简单,筷子使用起来也简单方便。伸开手指拿起来,一根搁在虎口内侧,一根搁在虎口外侧,中间部位分别落在无名指与中指、中指与食指的指缝处,大拇指自然下压,把两根筷子按住。两根筷子各有分工:虎口外侧那根,取食时由中指、食指控制张合程度,经常动的,叫动筷;虎口内侧那根,中指把它压在无名指上,起到承力作用,相对静止不动,叫静筷。就这样一动一静,张弛有度,把食物轻松自如夹到口中。
筷子不仅是用来吃饭夹菜的,而且也是礼仪的体现,使用要收放有度,讲究不少。筷子不能握得太下,一般握在离尾部四分之一处。那样筷子不容易掉落,而且可以夹到离自己更远的菜。也不能握得太上,特别当同桌有老人长辈时,切不可超过他们握取的部位,以示尊敬。但小孩则可另当别论,小孩手指劲道不足,握得太靠上了容易掉落,可以握在筷子中部。吃完离席时,筷子不能搁在碗上。如果是去做客,这样做说明你没有吃饱吃好,主人会不高兴的。如果你吃完了但别人还没有吃完,你没离席,这时你把筷子平搁在碗上,意思是在等人家,这是讲礼仪的表现。另外,筷子不可直插在饭碗里,那和在香炉中插香差不多,是犯忌的。也不能斜插在碗里,那样很难看,不雅观,而是要比齐平放在饭碗旁。
筷子在日常生活中用处也不少。如打豆腐时,豆子磨成浆蒸熟后,要用包袱过滤。蒸熟的火候要把握得准,火候不到,滤出的豆浆做不成豆腐;太过了豆浆开始固化,难以过滤出来。这个时候,用一根筷子插在煮熟的豆浆中,如果不倒,则刚好合适。煎米糖也要用筷子试火候。麦芽浆蒸熟后,用一双筷子并拢,插在锅里抽起来,然后平平拉开。如果沾在上面的麦芽浆能拉出一面小旗,用手指轻轻弹几下,小旗“噗噗”作响而且不破,说明火候正合适,可以起锅了。
对小孩子而言,筷子又是玩具。那些不用的旧筷子,拿出几根,截成长短不同的几段,用细线绑好,套上小皮筋,可以做成小手枪或是小弹弓,十分好玩。因为经常使用筷子,大人便用它打比方教育小孩子,十分生动形象。如“一双筷子容易断,一把筷子折不弯”,这是告诉孩子,要团结齐心才能做成大事。“想用筷子夹起水”,则是告诫孩子,遇到不可能做成的事情,就不要枉费心力,也是嘲笑鞭挞那些吹牛坑骗的行为。
如果要正正规规削一双筷子,那是挺有讲究的。如长度就有特殊要求:必须七寸六分。据说这不是随便定的,而是代表了人的七情六欲。不仅如此,筷子下头略小叫筷头,要削得圆圆的;上头略大叫筷尾,要削成四四方方的,寓意着天圆地方。筷子做成這样子,当然不是故意做作。太长太大、太短太细手指夹着不好用,夹菜也不方便,而七寸六分长则恰恰合适。筷尾方的,铺在桌.上不会滚动;筷头是夹菜的,圆溜溜的不会伤嘴巴。因为筷尾略大,不用搁在桌上时,筷头和桌面有点距离,保证了卫生。看似一双简单的小小筷子,却如此科学,不能不佩服我们祖先的聪明与睿智!
我倒觉得,筷子就是吃饭夹菜的工具,用得顺手就行,没有必要想得那么复杂。是呀!就像筷子这样,很多看似简单的东西,往往蕴含着朴实的生活哲理,只是我们没有留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