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时机,实时调控
2020-07-24张新红
张新红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教学调控。及时有效的调控,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教学调控是一门艺术,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优秀的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与灵活的应变力,善于及时发现问题,抓住调控的时机,把握调控的尺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策略实施调控。
关键词:教学调控;振作精神;平复心情;助推跨越;加盟助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4C-0078-02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状况,或注意力分散,或活泼有余,或思维受阻,导致教学流程不顺畅,学生在情绪状态、探究状况、合作学习等方面表现不尽如人意,与预设方案会产生一定的偏差,此时,需要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教学反馈对教学活动作出调控与调整。
教学调控的时机很重要,把握恰当的时机和采取适当的策略是调控成败的关键。教学调控是一门艺术,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优秀的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与灵活的应变力,善于及时发现问题,抓住调控的时机,把握调控的尺度,采取有效策略实施调控。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谈谈教学调控的时机与策略。
一、调控于情绪萎靡时,振作精神
时常发现教师在课堂上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却萎靡不振、昏昏欲睡,以上状况表明学生情绪低落、缺乏学习兴趣,如此状态下的学生,定然注意力分散、思维停滞,学习效果不佳。情感是认知活动的基础,是数学学习的催化剂。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至少有动力、强化、调节等功能”。当学生情緒萎靡之际,正是教学调控之时,教师应设法调节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振作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
激活学生情绪、振作学生精神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取语言振作法:或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调节沉闷的气氛,活跃课堂氛围;或用抑扬顿挫的语言唤回走神儿的学生,重拾学习的情绪;或用赏识表扬的话语愉悦学生心情,激励学生的学习自信。也可以采取体验式教学法,邀请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给学生实践体验的机会,设法拓宽学生参与面,增强学生的体验度,或让学生演示操作,或安排学生分组活动,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使学生从观众、听众变为演员,成为能动的学习者。
例如,《认识容量和升》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在教学该课中,笔者主要采用演示教学法,通过自己的演示操作,让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容量。在教学“比一比哪个水壶的容量大”时,笔者先让学生猜猜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然后往水壶中装水、倒水,在实验操作中验证学生猜想,笔者发现,少数男生对笔者的操作不屑一顾,表现出无精打采的样子,笔者猜是因为没有让他们动手操作而不高兴,于是,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还可以怎样比较?”“反过来倒水会怎样?”并且邀请学生上讲台亲手操作验证。这样一来,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果然精神振奋,主动加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在接下去教学“认识1升”时,笔者继续将演示操作修改为学生操作,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掌握知识。
二、调控于兴奋过度时,平复心情
情绪决定气氛,气氛作用心情,心情影响学习。学生的情绪表现是课堂气氛的风向标,当学生情绪低落时,课堂气氛沉闷;当学生情绪亢奋时,课堂气氛热烈。这两种表现属于两个极端,都不是理想的课堂气氛,理想的课堂气氛应沉静而不沉闷,热烈而不热闹。教师作为课堂气氛的调剂师,既要在学生情绪萎靡时调节,又要在学生兴奋过度时调控,有的学生表面热热闹闹、手忙脚乱,实际上却心猿意马、思绪混乱,学习效率相当低下。兴奋过度时的调控,可以帮助学生平复过热的心情,让波涛汹涌的内心恢复平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
学生情绪过于兴奋时的调控,最好的方法是及时给学生“浇上一盆冷水”,给学生燥热的大脑降降温,让他们从疯狂走向理性,把他们从闹哄哄的争吵中引向静悄悄的思考。例如,在教学《用计算器计算》一课时,由于部分学生早就认识和使用过计算器,对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具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中表现较为活跃,尤其是在计算比赛环节,有些学生兴奋过度,导致课堂过分热闹,对教学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笔者在一步计算题中增加了一道两步计算题:654321-265×198,几乎所有学生都是按照数字和符号的顺序按键,不知道需要根据运算顺序分步操作,以至于没有一个人能算出正确结果。“大家都算错了吧,骄兵必败,看来学习要谦虚谨慎!”笔者借机调控课堂教学气氛,并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教育,“请大家静下心来思考,想想这道题该怎样按键?”课堂一下子从热闹变为安静,学生平复了心境,大脑从兴奋转为冷静,有利于思考学习。
三、调控于探究遇困时,助推跨越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实现数学知识有意义的自主建构。探究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体现了生本教育的理念,彰显了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的原则,让学生动手做,在做中学。探究式学习成为各科教学的手段,备受教师的青睐。
探究式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然而,由于学生的心智尚未发育完全,自主探究的旅程不会一帆风顺,学生多多少少会遇到困难,或操作失误,或思考障碍,在这些关键时刻,教师应伸出援手,实施教学调控,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笔者经常在学生探究遇困之时予以调控,给学生点拨指导,为学生指明方向,助推学生跨越各种鸿沟,抵达胜利的彼岸。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中,笔者想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出“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的内角和,只有少数学生想出了“量角求和”的办法,根本没有学生想到“将多边形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求和”的方法,这给后面推导多边形内角和公式造成麻烦,为此,笔者安排了“分割三角形”的活动:“从一个顶点出发作对角线,能把这些多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该活动引导学生转变思路,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使学生跨越了思维障碍。学生茅塞顿开,想到了“把多边形内角和转化为已知的三角形内角和”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接下去探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奠定了基础。
四、调控于合作低效时,加盟助力
“合作就有智慧和力量。”合作学习是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务的学习方式,是合理分工、职责明确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具有增强交往能力、培育竞争意识、激励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等价值,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兴起于21世纪初的合作学习,因其优越的教育价值,得到了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打方式,在课堂中经常可以看到合作学习的影子,甚至有教师形成无合作不成课的习惯。
“知道与做到之间还差一段距离。”许多教师虽然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也知道了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但是在实际操作上却有缺失,有的教师把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就完事,自己当甩手掌柜,任由学生自由合作学习,导致合作学习出现一些虚假、低效现象:有的小组成员围绕问题轻描淡写地讨论,探讨根本不深入;有的小组学生甚至谈笑风生,游离于学习任务之外;有的小组成员操作遇阻中断,导致学习任务无法完成……为了避免合作学习的失控和低效,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教师应及时调控,加盟小组,充当合作者,为小组合作助力。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中,笔者安排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探究“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笔者给各组提供了小棒、直尺等材料,让他们任意选择三根小棒去围成三角形,并测量、计算、比较任意两根小棒长度和与第三根小棒长度的关系,在学生合作学习时,笔者没有袖手旁观,而是不停地巡视指导,为小组合作保驾护航,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果。
俗话说得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让我们在数学教学中瞄准时机,及时调控,助力学习,提升质效。
参考文献:
[1]彭育聪.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J].中国教师,2017,(1).
[2]徐青.从“封闭”走向“开放”——重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路径[J]. 数学教学通讯,2013,(28).
[3]葛亦陈.调控反馈,追求和谐精致的数学课堂[J].教书育人,2017,(32).
[4]孟庆涛.例谈数学课堂的有效调控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