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时空观念素养 提升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2020-07-24黄丽萍
黄丽萍
摘 要:历史是一门记录古今中外发展历程的人文性学科,其涉及各个朝代和年份发生的事情,因而强化学生时空观念素养十分重要。当学生具备较强的时空观念素养,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的历史知识,达到核心素养提出的教育目标。对此,本文从多方面分析基于时空观念素养提高历史教学的策略,以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4C-0050-0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历史教师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价值观,使学生深入理解历史,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历史教学的质量。
一、创设趣味情境,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
当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普遍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听讲,之后教师为学生归纳总结历史事件意义,这种教学方式单一枯燥,不利于学生高效掌握知识,长此以往还会消磨学生学习兴趣。相关研究指出,知识从感官开始,即感官可将抽象性较强的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并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初中生年龄有所增长,极易接受新鲜事物,在娱乐、比赛、游戏中较易掌握新知识和技能。情景教学恰恰符合这一特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五四运动》一课为例,如果历史教师想要学生充分理解当时学生游行路线,那么可以在游行路线方面添加细节性内容,促使学生在建构“五四运动”历史事件时空知识的同时感到趣味性,增强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例如,教师可运用语言描述当时情境:当参与游行的学生队伍经过外国使馆区时,因当天是星期日,使馆区公使处于休息状态,学生就将一份说贴转交给巡捕,希望对方将其在上班之日递交给使馆区公使,但巡捕没有答应学生要求。大家想象一下,1919年还没有水泥路和柏油路,学生脚下踩踏的是泥土路,当时游行的时间为五月,可想学生当时是何种心情,请问大家有什么感受?教师在讲述中以故事形式引导学生投入该章节的学习当中,帮助学生明确历史事件的时空范畴,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历史知识构建相关事件体系,与此同时,还可将相应的历史事件组成一个“年代”,增强学生历史时空观念。
再以《秦统一中国》一课为例,教师先挑选几名学生回答:“如果你是秦始皇,你有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根据学生回答适当点评。之后带领学生学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在政治方面,先为学生出示一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结构图并询问学生:“秦始皇统一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可在教材中找到答案。历史教师根据结构图让学生理解何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从最上端皇帝可知,该地位权力无疑是最大的,充分体现专制主义和皇权至上特点。在经济文化方面,借助现代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秦国商人去燕国做生意,但因两国钱币、文字、度量衡不同而导致生意失败的视频,让学生思考该如何解决。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出: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文字,有效强化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记忆。
二、巧用历史地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
历史教材提供的地图均紧贴教学主题和内容,但并非选取的历史地图就能充分反映该章节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时也并非只能选取该章节提供的地图。如何巧用地图分析强化学生时空观念素养,是每位历史教师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因而在运用教材地图时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根据教学目标选图。任何学科教师在教学之前都要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便于实现预期教学的目的。以《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一课为例,该章节为学生讲述了甲午中日战争以及战后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运用历史地图分析《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掌握借助地图收集历史信息以及基于时空条件下考查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对此,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为学生呈现教材提供的《甲午中日战争形式示意图》,让学生结合文字描述和图片,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经过、主要战役路线、地点以及战况等各种信息。如果想充分理解《马关条约》内容和签订后产生的影响,需要在历史地图中明确该条约通商和割地位置,并与《南京条约》中的割地赔款内容进行对比,由此得出结论,即《马关条约》签订后大大加剧了中国半殖民程度。为了深化学生理解,历史教师可选取《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要求学生在该图中指出《马关条约》通商和割地的具体位置,并对比二者情况,全面理解和掌握《马关条约》产生的影响,掌握借助地图收集历史信息的技巧,形成时空条件下考查历史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其次,基于不同教学环节选图。在导入环节:导入是一节课的重中之重,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直观生动的导入内容能调动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因而导入部分要选取紧贴该章节核心主题且能冲击视觉感官的地图。以《元朝的统治》一课为例,历史教师在导入时可运用《元朝疆域图》,当学生沉浸在辽阔的元朝疆域时,教师提出问题:“元朝政府该如何统治如此辽阔的疆域?”该问题直击重难点知识,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在重难点环节:每个章节都有重难点环节,选取历史地图时应全面遵循易于分析的原则,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课为例,该章节重难点即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该路程在中外交流中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借助地图能让学生清晰直观地了解丝绸之路的起始点为汉朝长安,途中经历很多国家,最终抵达古罗马。学生在地图的引导下能置身于當时的历史时空当中,充分感受丝绸之路为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提供的便利,而历史教师只要稍加指导,学生就能明确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化交流和贸易产生的积极作用。
在课堂小结处应用地图:课堂小结的目的在于归纳总结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从整体角度梳理知识结构。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课为例,历史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清朝疆域图》,根据地图中显示的地理位置让学生分析和理解执政者的管理措施,让学生此基础上理解统一化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三、把握时间节点,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素养
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素养,必须让学生掌握时间表达方式。一般时间具有典型的延续性和瞬时性等特征,涵盖时刻和时段,因而可运用公元、年号、民国等纪年法记录年份,历史分期表述可划分为古代史、先秦、三国、春秋战国、近代史、现代史、土地革命、抗战时期等。初中历史教师在强化学生时空观念素养时,可引导学生厘清事件发展顺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系统化知识网络。
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单元为例,该单元提到重大战争包括“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敌后战场”以及“抗日战争”等。教师在正式授课前需引导学生从宏观方面把握教材,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梳理抗战,即1931年9月18日爆发“九·一八事变”,1935年12月爆发“一二·九运动”,1936年12月爆发“西安事变”,1937年7月爆发“七七事变”,1937年8月到1949年6月为国共二次合作,1938年3月爆发“台儿庄战役”,1945年8月结束全民族坚持抗战,1945年6月结束中共七大,1945年9月日本投降。中国人民在长达十四年的艰苦抗战中万众一心,为取得胜利奠定良好基础。当学生明确抗日战争中发生的历史事件顺序后,就能构建历史时空观,也能为高中历史学习做好铺垫。
四、结束语
总之,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素养,有利于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系统化知识体系,并深入理解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打破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明星月.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素养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2019,(4).
[2]杨珺珺.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时空意识”的培养[J].好家长,2017,(41).
[3]赵晓鑫.分层培养历史“时空观念”素养[J].江苏教育,2020,(19).
[4]娄彬.时空维度,助力观念培养——加强初中历史时空观念核心素养培养的方略[J].内蒙古教育,2019,(20).
[5]吴丽玲.初中历史教学中时空观念的培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9,(10).
[6]陆艳.初中历史时空观念有效教学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9,(2).
[7]李婉姬.基于时空观念的初中历史课堂主题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9,(1).
[8]纪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养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8,(4).
[9]陸灵灵.“时空观念”素养视域下的初中课堂教学省思[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9).
[10]李新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