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菌检测能力验证经验

2020-07-24徐万丽

食品安全导刊·下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矿泉水检测方法

摘 要:产气荚膜梭菌(C.perfringens)又称魏氏梭菌,厌氧芽孢杆菌属。广泛存在自然界的水源、土壤及人和动物肠道中。它是条件致病菌,主要引起人的食物中毒、气性坏疽和动物猝死症等疾病。产气荚膜梭菌的重点检测项目是活菌数的测定和证实试验。GB 8538-2016饮用天然矿泉水中产气荚膜的检测标准中说明,产气荚膜梭菌在SPS平板上36 ℃下厌氧培养24 h,菌落形态为黑色。但在实际检验中SPS平板上的菌落形态难以呈黑色,如果改用TSC平板可以长出较多黑色菌落。TSC培养基中柠檬酸铁铵和亚硫酸钠的含量比SPS要高,实验证明TSC培养基要比SPS培养基更能长出黑色菌落。

关键词:矿泉水;产气荚膜梭菌;检测方法

1 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菌能力验证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019年9月份参加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菌能力验证中遇到的问题:滤膜无黑色菌落产生,只有少量灰色和大量白色杂菌生长。由于大量杂菌存在,导致确证试验中生化现象不明显,最终实验结果没有通过。

2019年12月份再次参加产气荚膜梭菌测量审核,综合研究GB 4789.13-2012 和GB 8538-2016及各方资料[1-2],制定以下实验方案。

按照测量审核作业指导书,先把冻干粉水化得到的原液,然后进行10倍和100倍稀释,得到稀释液,对原液、稀释液进行检测。

方法1,取50 mL样液用0.45 μm滤膜抽滤,然后将滤膜正贴在SPS平板上,抽滤,做1个平板。

方法2,取50 mL样液用0.22 μm滤膜抽滤,然后将滤膜正贴在SPS平板上,抽滤,共2个平板。

方法3,取50 mL樣液用0.22 μm滤膜抽滤,然后将滤膜正贴在SPS平板上,再覆盖一层SPS培养基,抽滤,做1个平板。

方法4,取50 mL样液用0.22 μm膜抽滤,然后将滤膜反贴在SPS平板上,即抽滤面朝下,抽滤,做1个平板。

方法5,取50mL样液用0.22μm膜抽滤,然后将滤膜正贴在TSC平板上,抽滤,做1个平板。

同时做阴阳性对照,将以上平板在(36±1)℃下厌氧培养24 h,结果如表1所示。

验证试验,挑取各种形态不同的菌落做生化检验,验证试验结果:

所有菌落都可以在FTG旺盛生长;透明白色的菌落生化指标都不符合;灰色和黑色菌落中有部分菌的生化指标全部符合,也有部分菌的生化指标部分符合,可能是杂菌太多,挑取菌落时带有杂菌。

结果报告:参考实验中方法2的灰色菌落(136、146灰)和方法5的黑色菌落数(173黑)的数据,报了140 CFU/50 mL,通过了验证。

2 结果分析

从方法1和方法5对比看,用TSC平板贴滤膜更容易长出黑色菌落,更容易识别目标菌。这是因为TSC培养基中柠檬酸铁铵和亚硫酸钠的含量比SPS高,产气荚膜梭菌可以还原亚硫酸盐为硫醚,硫醚可以与柠檬酸铁铵反应呈黑色。增加亚硫酸盐的量和柠檬酸铁铵的量,可以增强黑色[3]。

方法5中黑色菌落在空气中暴露一段时间,颜色变浅,是因为产气荚膜梭菌能将亚硫酸盐还原为硫化物,在含亚硫酸盐和铁盐的琼脂中形成黑色菌落,遇空气后被氧化,黑色渐渐变成灰色,所以培养后要尽快计数和验证。

从10倍稀释液的结果看,方法1的结果是16个灰色菌落,方法2平均为18灰色菌落,结果相差不大,因此,0.45 μm的滤膜和022 μm的滤膜都可以用。

方法3和方法4中,覆盖一层SPS培养基和滤膜反贴也能长出黑色菌落。覆盖一层长出菌落较少,反贴滤膜不利于后续挑取菌落。

SPS和TSC上都易有较多杂菌生长(TSC相对少点),且FTG是非选择性增菌肉汤。所以,杂菌较多时,可先把可疑菌分离纯化到TSC平板上,再将单菌落接到FTG中,最后进行生化试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 4789.13-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产气荚膜梭菌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GB 8538-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6.

[3]潘宝怡,吴清平,彭飞艇,等.饮用天然矿泉水中产气荚膜梭菌检测国标方法的改进[J].现代食品科技,2012(9):1236-1238.

作者简介:徐万丽(1983—),女,广东梅州人,大专,质量工程师。研究方向:食品检测。

猜你喜欢

矿泉水检测方法
瓶盖“水龙头”
首届长白山矿泉水文化旅游节在吉林安图举行
宫颈内人乳头瘤病毒的研究进展
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有关物质对氯苯乙酰胺检测方法的建立
粉状速凝剂氯离子含量检测方法
最珍贵的生日礼物
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