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甘薯产业 推进三产融合 实现富民强县

2020-07-24林淼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20年4期
关键词:甘薯乡村振兴

林淼

摘要:泗水县围绕现代甘薯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探索总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模式,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提档升级,推进三产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实现富民强县。

关键词:甘薯;产业融合发展;乡村振兴

泗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泰沂山区南麓。总面积1 118.96平方公里,辖13镇街,耕地面积5.57万公顷,农业人口43.07万人,是沂蒙革命老区县、省财政直管县、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自古以来就有“海岱明珠”之美誉,素有“川上粮仓”之称。先后获得“中国优质地瓜原产地”“中国优质西瓜之乡”“中国优质花生之乡”“中国优质林果之乡”“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标志推广与监管示范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先导区”等荣誉称号。

泗水县牢牢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步形成了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围绕现代甘薯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探索总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成功模式,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提档升级。形成集“种苗繁育、绿色种植、保鲜储存、精深加工、品牌营销、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既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确保农民充分分享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

1 产业凝聚促产业兴旺

泗水县是多山区丘陵的农业县,据记载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甘薯栽培。20世纪80年代,全县甘薯栽培面积一度达到2万公顷,是农民种植的重要经济作物之一。泗水县是国家甘薯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区,2018年甘薯种植面积1万公顷,总产量37.5万吨,带动周边种植面积4万公顷。

长期以来,泗水县委、县政府高点定位,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先后编制了《泗水县瓜菜等五大产业振兴规划(2011-2015年)》《山东省泗水县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2013-2020年)》《山东泗水甘薯“新六产”产业园建设规划(2018-2022年)》等一系列发展规划。泗水县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要素,提出甘薯产业是区域代表性强,带动意义大,功能定位清晰准确,空间布局科学合理的主导产业。泗水县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坚持把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抓手,出台了《中共泗水县委 泗水县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富民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系列政策文件。2019年泗水县争创了山东省省级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统筹布局甘薯主导产业的生产、加工、流通、研发、服务、文化、旅游等功能板块,形成甘薯产业集群和“两核心引领、三片区驱动、多基地支撑”的梯度发展格局。全力打造成为全国品类最全的健康种苗繁育基地,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全产业链产品加工集散基地,国际甘薯科技要素集聚高地,贫困山区乡村产业振兴“齐鲁样板”。

泗水县现代农业甘薯产业园,总面积2.26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1.12万公顷,涉及10个镇街。核心建设面积518.7公顷,其中淀粉型甘薯产业核心区位于杨柳镇和泗水经济开发区,面积385.3公顷,甘薯科技创新和综合服务核心区位于圣水峪镇,以鹿鸣厂村为中心,面积133.3公顷。园区内甘薯种植面积7 000公顷,集中连片核心种植区4 000公顷。园区交通便利,土质适宜,水资源豐富,配套设施完善,生产方式清洁,为打造绿色高效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产业园农业总产值21.09亿元,甘薯产业总产值18.09亿元,占比85.8%。园区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高,拥有各类企业116家,其中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1家,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2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46个,新型经营主体示范带动作用强,农民参加合作社的比例达到86%。产业园所在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 117元左右,同比全县平均水平12 379元高出30.2%。

2 产业兴旺促乡村振兴

泗水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力抓好优势品种培育的产业化推广和基地化种植;适度扩大传统产品规模,重点突出新产品研发生产,精心组织高科技产品开发,积极推进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努力完善仓储物流建设,充分发挥品牌力量,积极打造甘薯特色休闲农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打造成为发展方式“绿”、产业链条“全”、科技含量“高”、品牌效应“响”、带动能力“强”的乡村产业振兴“齐鲁样板”。

2.1 壮一产,提质量

做好甘薯绿色高效生产,保驾护航全产业链发展。建设甘薯良种繁育体系。建立甘薯良种脱毒组培室、种苗快繁温室等良种培育扩繁设施,满足2万公顷优质种苗供应。引进新特优甘薯新品种,筹集全国优良甘薯品种66个,进行优质鲜食、加工用高淀粉、高花青素甘薯新品种筛选试验,筛选抗病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宜加工、需求大、效益佳的优良品种,为优化生产提供技术储备。

培育绿色生产基地。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发展基地,制定甘薯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全过程实行统一投入品、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运输、统一销售。积极引导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以甘薯、花生、小杂粮、设施蔬菜等轮作为依托的种植结构调整方向。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通过打造基地化、农场化生产种植模式,规范管理,节约成本,提高质量,促进形成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集中连片区域化种植生产向一产延伸,助推园区规模高效种植、拓展产业集群功能,示范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方式转型。

支持甘薯科技研发。泗水县先后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建立专家智库团。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书》,共建“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基地”。园区设有全国最先进的甘薯全利用实验室、中试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科技助力甘薯产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2 扩二产,增效能

做好甘薯产品研发加工,提档升级全产业链发展。泗水县甘薯类加工企业30余家,薯类淀粉加工是四大农产品加工产业之一。泗水县年生产加工淀粉及其制品60余万吨,形成了全国最大薯类淀粉制品产业集群,是全国最大的薯类淀粉加工基地,参与制定行业国家和地方技术标准。巩固升级传统产品。引进国际先进设备,智能化升级改造提档升级原有生产线等实现节能高效生产,为薯类淀粉加工提供保障,甘薯日加工能力达到4 000余吨。

发展产品多样化。加强薯类变性淀粉产品开发,重点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方便食品及半成品、餐厨原料等如薯泥、薯粒、薯面、酸辣粉等。多渠道拓宽甘薯加工种类,满足市场需求,多元化发展甘薯新潮休闲食品,如薯片、薯条、糕点、饮品等。结合养生文化发展甘薯新型健康食品和高技术产品,鼓励鲜食甘薯加工,如鲜食薯叶及薯梗等,研发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积极探索利用废渣、废水提取食用色素、膳食纤维、多糖、蛋白等高附加值、高营养保健产品,变废为宝将甘薯“吃干榨净”,既保护了环境,又能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为甘薯產业提供巨大发展空间。

坚持清洁生产方式。打造甘薯全利用生态循环示范区,将产业链扩展到生物能源及酿造领域,积极研发生产燃料乙醇、食用酒精、沼气、汽车燃料、有机肥等产品。对废液和废渣进行净化和消溶等处理,净化处理后的废水可在加工中再利用,集中存储到池塘中,种植莲藕类或观赏类植物。

2.3 增三产,强服务

做好甘薯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延伸全产业链发展。建设冷链仓储物流基地。依托现有1 000多座传统储存土窖,205座半地下式储存窖,新建20座千吨级甘薯恒温仓储保鲜库,使产业园仓储能力达到15余万吨,形成年周转量100余万吨的现代物流能力。

建设甘薯产品追溯体系。搭建甘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建立全程监管质量追溯制度,建立镇街检测室,搭建企业自有检测平台,定期定点抽检。推动由农户标准化生产到基地标准化生产再到经营主体标准化生产的全覆盖,实现甘薯产品“数字化、身份化”。搭建农村电商孵化平台及甘薯大数据信息平台。拓展产销衔接新模式,支持发展电子商务、直销配送等新型营销模式,实现线上线下有效结合。提升甘薯市场大数据分析能力,为甘薯生产加工环境提供有效监测。加强甘薯产品品牌建设和营销推介。积极对接“济宁礼飨”等公用品牌,努力打造“泗水地瓜”自有区域公用品牌,鼓励经营主体注册自有商标,形成泗水甘薯产品品牌矩阵,共享品牌增值。

培养农村双创孵化人才。建立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以应用型农业科研人才为支撑,以高效人才管理机制为保障,人才链与产业链、科技链和价值链有机融合的产业园人才建设与储备管理体系。召开“全国甘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学术研讨会暨甘薯新品种现场观摩会”等学术研讨会,聘请国内甘薯行业顶尖专家授课,搭乘人才培育快车,提高行业影响力。拓展甘薯文化功能建设。打造“地瓜小镇”等特色休闲农业,重点建设甘薯农耕文化展示区、种植体验区、新技术科普区,通过系列甘薯科技文化活动带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2.4 相融合,激活力

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壮一产、扩二产、增三产促三产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全产业链增收渠道,激发农业产业发展新动力,保障农民获得更多增值收益。以甘薯绿色高效生产为核心促进形成规模化一产,甘薯产品研发加工提档升级激活园区化二产,形成产业聚合效应打造品牌化三产。构筑种养加全产业循环链条,三产相互融合,形成集新品种培育推广、甘薯全利用技术研发、高科技产品加工、仓储物流、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现代甘薯全产业链发展平台。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市场驱动”,按照“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做大做强甘薯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吸引人才“归巢创业”,大力实施“泗郎回乡”创业行动,加快发展“雁归经济”,促进乡村人才振兴、产业振兴。

3 乡村振兴促富民强县

泗水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率先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姓农、务农、为农和兴农”的根本宗旨。按照产业振兴要求,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泗水特色和优势,聚焦泗水甘薯主导产业,构建甘薯“健康种苗繁育+生产+科技+加工+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构建产业园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的联农带农机制。辐射带动泗水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速转型升级,为加快泗水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泗水县将按照“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成体系”的总体安排,坚持优势特色产业引领,狠抓特色产业培育,提速生产要素集聚,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创新发展机制体制,继续做大做强甘薯产业,加快一二三产融合。继续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到2023年,形成甘薯产业优势突出、产业链完整、价值链提升的现代甘薯产业体系,发展具有基础理论研究、交流与合作等功能的甘薯研发中心,建成产业特色鲜明、现代要素聚集、技术设施及装备先进、发展方式绿色、品牌建设有效、经济效益显著、利益联结紧密、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逐渐成为区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引领者,农民增收致富的带动者和生态经济发展的探索者。建设成为现代高效农业样板示范区,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推动富民强县。

参考文献

[1] 易中懿,汪翔,徐雪高,等.品种创新与甘薯产业发展[J].江苏农业学报,2018,34(6):1401-1409.

[2] 蒋玉峰,马代夫.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推动甘薯产业和学科发展[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4(3):23-27+2.

猜你喜欢

甘薯乡村振兴
甘薯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技术探讨
甘薯黑斑病的危害及其防治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洪都拉斯Monty Farms公司被准许销售甘薯
紫甘薯浓缩澄清汁生产技术
甜甘薯
甘薯的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