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美育工作思考
2020-07-24杨柳
摘要:美育,是我们青年学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们医学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厚德精业”之医学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为了加强美育工作,应不断探索美育的途径与方法,引导与强化学生的审美心理、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关键词:美育;美育工作;医学院校
美育,这一概念最早源于德国诗人席勒提出来的。他认为“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的必经途径,并将审美教育与人性的全面发展紧密结合”。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物质条件相对改善,但人们的人文精神世界却显的空虚与迷茫。面对这样的复杂社会、这样的医疗环境,为我国医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迫在眉睫。本文以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医学院校美育的实施策略及途径。
一、美育工作在高等医学院校中的重要性
行医,是一种以科学为基础的艺术,是用双肩担起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使命,它体现得是我们社会的道德底线。所以,我们医学院校所培养出的医务工作者,必须为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水平、良好的身心素质、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我们通过美育提高同学们的文化艺术素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美育,关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乎人们素质的养成,关乎医学生“本质力量”的实现与发挥。因此,我们医学院校必须重视美育教育。
二、医学院校开展美育工作的现状
随着我国人民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美”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但相对与原来我们常提到的“德育”“智育”“體育”“劳育”来说,人们对美育的性质和功能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偏差,以至于很多院校的美育工作开展得并不乐观,这成为了教育理论中一个“难啃的骨头”。
三、医学院校开展美育工作的探索
医学本身承载着治病救人的职能,是人文精神最浓厚的学科。而培养具有德医双馨的人才队伍、处理好医患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这对我们医学院校的美育教育工作提出了个更高的要求。现结合我院实际,通过整合课程资源,立足传统文化、学科特点等,来探讨如何逐步建立我院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体系可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立足国学资源,弘扬中华美育精神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文学作品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很多与医学相关的内容,我们中国传统医学就是依托中国文学作品进行传播的。例如《诗经》中,就有大量医学内容的描述,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就有20多种,对药学、针灸以及各种医学方面的著作都有深远影响。
同时,我们还要知道我们国学博大精深,是仁义和人道的大智慧,它提倡“仁道”与“君子”之道。仁道,是爱人、关心别人、仁慈对人。君子之道,及为自我修炼、心里富足、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有从容镇定之心者。这两个修身之道都是我们作为医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
我们高校应融“博爱”之心,入医学教育,育优秀人才。组织学生举办中医经典医籍颂唱活动、到乡村、街道进行义诊活动、扶贫活动、献血活动等,开办名医讲坛,建立“医学伦理馆”,利用“学生党员工作站”“天使”服务团队等组织,以点带面,利用国学精髓,潜移默化的调整医学生的价值认同和行为倾向。立君子之道,锤炼学生遇事不惊、坚强勇敢之心。
2.立足赣南红色文化资源,推进“红医精神”传承
我们学院地处革命摇篮——赣州,学校大多数学生都是本地人,对当地文化相对了解。所以我们应利用地域文化优势,突破高校美育课程资源的单一性,围绕赣南地区红色文化,不断挖掘赣南医学院校美育教育独具特色的教育风格。
说起赣南红色文化,我们赣南红色歌曲、红色故事、红色书画这无不例外的以艺术的方式记录和再现了中华民族近百年来觉醒、奋起、斗争和胜利的历史。历史中有那样一群人,她们不畏艰难、救死扶伤,坚定信念、甘于奉献,在医药卫生实践中孕育出了以“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为核心的“红医精神”。我们要结合医学院校的特色,将“红医精神”融入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专业素养培养的全过程,挖掘“红医精神”,塑造“厚德精业”的医学人才。以信仰美、艺术美、行为美引导广大学子树立正确审美意识。
笔者认为在我们要将赣南红色文化融入医学学生美育工作中,必须建立三个阵地。第一,加强赣南红色文化融入校本课程及教材。在原本有的《公共艺术》课程中,添加赣南红色文化之内容,建设“红色课堂”,培养学生对党忠诚之信仰,弘扬救死扶伤之精神,传承艰苦奋斗之传统的美的教育。第二、创建良好的校园环境,使医学生在课堂与活动以外的时间不知不觉中接受美育。第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美育活动,打造我院多维、立体的美育新环境。通过创造“赣南红色文化”活动载体,使医学院校学生在活动中领会红色精神。
结语
如何加强医学生文化素养,开展美育工作成为了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课题,学生通过美的熏陶、美的感染、美的学习,不断升华人格、提高境界。因此,医学院校必须高度重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挖掘美育在医学院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第13号令).
[2]《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教体艺[2002]6号).
[3]赵青青,余琼,加强大学生美育教育的途径[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科版)第3卷,2003,7:P34.
作者简介:
杨柳(1991年—),女,研究生。
基金项目:
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立项课题(20200835)医学学生美育实践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