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高校音乐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2020-07-24曾果果
摘要:当今社会无论经济或是政治水平都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为了最大程度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国内的高校开始在音乐课程上进行教育改革,而在改革过程中传统的以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已经被淘汰,教育部门规定学校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视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基于此本文将为大家详细分析音乐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具体体现,并根据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析其有效培养策略。
关键词:高校音乐;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
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音乐有着古老的历史,从古至今它也一直都是人们表达思想并与其他人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通过使用具有不同结构的旋律来传递情感。现阶段大部分高校开设音乐课程的目的也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陶冶他们的情操,并且还能通过有计划的教学提升他们对声乐作品的感知、鉴赏以及创造能力,从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一、高校音乐教学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国家针对全国高校的音乐课程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改革后一改以往的教育理念,将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视为首要教学目标。在情感方面,因为音乐是各类情感的直观表现,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用自身的情感去感悟音乐、理解相关的乐理知识,而在对作品有一定了解后用具有个人特点的方式表达出真实情感。而态度是指大学生对音乐这一科目的学习兴趣和主要动机,同时也体现在教师授课过程中大家展现出的对知识的态度以及对身边其他人的看法上,在正确引导后产生正确的人生观念。而价值观的内涵则更加广泛,具体是指高校学生对声乐作品以及课上活动内容的认知,通过学习掌握判断善恶、美丑、是非的能力。只有实现这三个目标高校中的音乐课程教学才算是真正成功,但是就国内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这三点重要目标几乎被教师忽略,大部分老师依然是传统思想,使用的也是老旧的教学策略,因此不仅没有提高教学效率,反而成为高校学生未来发展道路上的一大阻碍。
二、现阶段高校音乐教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缺少的表现
虽说目前为止我国的高等音乐教育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也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授课体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了,尤其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是上存在很明显的缺失。无论是音乐鉴赏、声乐学习还是乐器学习课上,教师习惯性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并做出相应示范,学生则在课上、课下反复进行枯燥的练习。这样的授课模式看似正常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他们对于所学知识没有深刻的认知,也不能准确了解每一个声乐作品所表现出的内涵,使得他们在学习知识时过于在乎形式主义,没有在自己的内心深处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学会知识后也不能将其有效内化,全班同学创作的音乐作品千篇一律,完全没有个人特色。
三、目前我國高校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音乐教学过程中存在四个主要问题:第一,学校与教师不能理解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改变自身的传统思想;第二,在传统教育理念下使用老旧的授课方法,没有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授课也以理论讲解为主,过于重视技能;第三,教学评价过于单一,有效性太低,没有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起到推进作用;最后,课内外实践活动较少,学生在学会知识后没有检验的途径,容易降低自信心,丧失对音乐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方法
(一)转换传统教学理念
现阶段国内高校音乐学科的发展之所以停滞不前,主要原因是校领导以及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太过传统,学校虽然开设这门课程,但是却没有耗费人力和物力进行发展建设,教师则习惯性地认为想实现高效教学一定要详细讲解各类音乐技能,因此对声乐作品展现出的美与人文性、情感性的相关因素全部忽略掉,在这样的思想下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具有较高的难度,但是却枯燥无聊,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会随之降低,在课上也不愿意主动和教师交流互动,在没有积极学习态度的情况下大家在音乐方面的综合素养要比其他学科弱得多。所以想改变目前低效教学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立刻转换教学理念,降低对理论知识的重视程度,挖掘声乐作品中隐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将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从他们的兴趣点入手,用多样方式分析作品内涵,让大家获得直观的情感体验,从而发散思维,产生自己对不同类型音乐的独特理解。
在提倡对全民进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想要让音乐学科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必须将学生的成长放在第一位,让每名同学都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真正因为热爱才去学习,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实现个性化发展,通过自己的理解去表达、创作音乐,与现代音乐艺术发展规律相符。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因此对音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高要求则体现在综合实力上,针对这一问题,学校与教师更应该着力培养大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效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只有教师意识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性,才能将声乐作品的价值全部发挥出来,实现音乐教学的真正意义。
(二)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创新
多年来,高校音乐教师始终使用单方面讲解理论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比较机械化,死记硬背课上的知识,再通过听老师的示范以模仿的形式演唱或演奏音乐作品,这种教与学的关系虽然能保证学生记住基础知识,但是记住并不代表真正理解,大家一直没有对音乐产生真正的兴趣,因此自然无法形成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教师必须改变课堂沉闷的气氛,对教学方法进行大胆创新、深度改革,激发学习积极性,增添师生互动,在融洽的课堂气氛中自然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成功进行道德教育,从根本上提升大家的音乐综合能力。
高校音乐课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音乐鉴赏,以往教师只是让同学们听音频资料,然后用多媒体课件介绍作品细节,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教学也不能达到理想效果,这样一来剥夺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权力,与音乐艺术的本质规律不相符。因此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让所有课上环节在互动中进行,师生通过交流的方式共同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有一定留白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去主动思考、探索,发挥出主观能动性,产生强烈的个人情感体验,产生积极的态度,也能在不断发现音乐不同的美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制定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
无论是哪一时期、哪一个学科的教学,评价都是整体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所谓教学评价是指教师对整堂课的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判断,并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为他们进行诊断或是引导,总体来说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励,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起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但是通过调查可知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忽视这一环节,长此以往学生在课上的情感不能得到释放,对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因此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需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可分为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两个层面。
首先我们来分析评价标准的制定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音乐知识还是技能全都是为情感体验和感悟提供服务的,在日常教学的影响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产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所以在制定评价标准时也应该从感悟能力出发,对每名同学的个性化表现进行衡量,但是一定要记住一点,在真正评价时要以鼓励的语言为主,对他们的积极表现给予肯定的态度,而对一些因为个人原因没能在课上与老师积极互动的学生也要给出鼓励,以此增强全班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保证教学的有效性。
而在制定主体层面评价方法时需要使用多元化模式,因为传统的评价体系虽然能保证客观、准确性,但是却因为学生数量过多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也经常会有被遗漏的同学,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教师可以鼓励大家自评、互评,这样一来既能达到评价的目的也给学生提供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平台,在此基础上每个人都会就课上内容产生大量的感悟,获得更加丰富的音乐方面的经验,也可以准确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从整体上提升学习能力,实现提升文化素养的目标。
(四)组织多种教学实践活动
音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合理利用这一特点,在课上组织多元化的教学实践活动,同学们在这一过程中能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增强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从而通过自己的理解去创造,锻炼思维能力。可是目前各个高校的音乐教育在这方面都存在不小的短板,学生因为没有充足的实践机会,因此也不能形成正确的实践意识,因此即便在课内完全学会了老师讲解的全部知识,也没有真正施展的平台,因此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压抑情绪,所以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都受到不小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对活动类型和内容都进行丰富,同时还要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高等教育学校内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例如各类声乐比赛、艺术社团、乐器演奏会等,在参与其中后学生不仅能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能产生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态度,最后老师再将活动经验算作课程考核的重要部分,起到激励作用。
教师还可以将实践活动的场景拓展到校外,合理利用学校已有资源,与文化、企业单位以及带有艺术性质的演艺团体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借此机会给学生提供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提前感受社会生活,为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对现阶段音乐行业的人才需求产生一定了解,结合自身情况提前制定下阶段的发展目标,起到提升综合素质的作用。同时在实践过程中校方和教师必须把控每一个活动环节,进行严格的组织、协调,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活动环境,让他们能对音乐产生更深层次的认知,降低对音乐的陌生和恐惧感,也能形成情感上共鸣,在具备深刻感悟后产生更加积极的态度,实现养成正确核心价值观的目标。
结语:综上所述,在目前国家对各级教育都进行大力改革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音乐课程也要在教学上进行相应的创新,发挥出提升学生素养的最大功效。虽然改革后在音乐方面产生了不小的成就,但是依然有很多问题还没被解决,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尤其是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仍然有许多需要改进强化的部分,所以当下高校的音乐教育需要以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主要目标,在教学理念、方法、评价以及实践活动上都进行改革和创新,让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从而产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充分满足社会对当代学生的要求,为他们日后的成长与发展都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汤红燕.音乐剧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J].黄河之声,2018,21:109.
[2]姜丽.音乐与人文相结合:高校音乐教学的内涵化诠释与应用[J].黄河之声,2019,02:95.
[3]杨军.對高校音乐教学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几点思考[J].艺术评鉴,2019,06:80-81.
[4]刘梦婷.浅析新媒体视阈下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9,12:209-210.
[5]袁冬梅.高校音乐教学的审美取向价值分析[J].戏剧之家,2019,19:157-158.
[6]何淑杭.高校音乐教学中民族与流行元素的结合路径[J].北方音乐,2019,3914:130-131.
[7]安璐.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音乐教学优化路径分析[J].黄河之声,2019,10:75.
[8]靳琪慧.新媒体时代高校音乐教学改革的途径探索[J].当代音乐,2018,01:16-17.
作者简介:
曾果果(1982年-),女,黑龙江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民间音乐、戏曲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贵阳市财政支持贵阳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项目(项目编号:YY-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