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星50年

2020-07-24

大众科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发射卫星中国航天北斗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任务标识。行星探测任务命名为“天问系列”,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名称为“天问一号”。这组意义深远的名称与图形标识承载着中国人航天强国的梦想。

50年前的今天,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我国成为第五个能自行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这么多年过去了,在你我抬头仰望的太空中,有众多中国卫星日夜运行为我們带来信息与便利。

中国航天,应该铭记什么?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探索浩瀚宇宙的脚步从未停止。从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到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从“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到“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地球背面,探索浩瀚宇宙我们从未驻足……

2019年在102箭、492个航天器的世界航天发射版图中,中国航天以全年发射运载火箭34次的成绩再次占据榜首,34次运载火箭发射共发射卫星数量86颗,其中通信卫星14颗、导航卫星10颗、遥感卫星41颗、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21颗,发射数量位列世界第二。

卫星能为我们做什么?

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基于国防需求的卫星事业逐步发展。卫星也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

通信,不失联,1984年4月8日“东方红二号”卫星发射成功,开启了中国用自己的通信卫星进行卫星通信的历史,卫星通话、卫星电视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随着“中国版的海事卫星”——天通一号发射升空,我国也迈入了卫星移动通信的“手机时代”。在应急、偏远、复杂应用场景中,保障了通信安全关键时刻,不怕失联。在不远的将来,随着“虹云工程”“鸿雁星座”布轨应用加快,卫星互联网建设,荒漠上网也不再是梦,“您拨打的电话不在服务区”也将成为历史。

导航,不迷路,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让北斗导航系统高效应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安装了北斗终端系统的共享单车、智能手机、城市公交都能被精准定位、随时导航。随着5G商用时代的到来,未来的电子商务物流、移动在线共享教育交通、医疗等都可以与北斗应用相结合。北斗并不仅仅是导航!

守护,不缺席,台风、暴雨、积雪、火情、洪涝等气候灾害实时监控,天气预报及时更新,少不了“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被称作“太空摄影师”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高分”系列,记录重大事件、监测地球变化,为现代农业、减灾、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出谋划策”。

其他诸如,“资源”“环境”“海洋”系列卫星的应用使我国民用航天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在不同领域守护着我们的家园。

探索,不止步

截至目前我国已发射了探测月球的“嫦娥”系列卫星,探测暗物质粒子的“悟空号”,寻找黑洞的X射线调制望远镜“慧眼号”,探测地球磁场的“双星计划”

……

2020年,“嫦娥五号”“启程”在月球上采样并返回地球,实现我国月球探测“绕、落、回 ”的最后一步;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即将升空,首次火星探测任务随之开启;中国空间站核心舱也于2022年前后建成中国空间站……对宇宙空间的探索我们从未止步。

为什么要发射这么多颗卫星?

研制人造卫星对我们国家有什么意义?可以从我国现代空间物理研究的奠基人之一赵九章1964年的一封信中找到答案——赵老在信中谈到:人造卫星是直接用于国防或服务于国防的。比如,在美国发射的卫星中就有部分是直接应用于国防,即便是纯科学目的的卫星,其涉及到的技术也可以应用于国防。

另外,人造卫星和洲际弹道导弹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在研制和发射卫星中,可以一石二鸟一并解决研制弹道导弹所要解决的无线电导航、轨道试测及计算地面跟踪等共性问题。

除了保家卫国的作用外,发展卫星还可以带动我国尖端科技工业的发展。比如气象卫星的技术需求会推动无线电、半导体、自动控制、材料等技术领域的发展,将提高我国尖端技术工业的发展水平。

50年来,我国人造地球卫星在数量、种类、技术、应用上都取得了日新月异的进步,形成了通信广播、导航定位、对地观测、空间科学与技术试验四大系列。

我们从未忘记梦想,未来会有更多、更先进的人造地球卫星被送到太空。群星闪耀在探索宇宙奥秘的同时,也在造福国计民生。

猜你喜欢

发射卫星中国航天北斗
“北斗定位仪”和“北斗系统”是一回事吗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中国航天发展史(二)
北斗导航卫星助我去旅行
这就是中国航天
一步之遥
“北斗港”再发两星
养小孩如同发射卫星
4月24日被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图片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