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歉,不是只有一句“对不起”

2020-07-24罗青

学前教育(幼教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对不起琳娜丹尼尔

罗青

“我和小刚在一起做游戏,一不小心我把他绊倒在地,我急忙扶起他,说声对不起,他笑着对我说,没关系。”在幼儿园里,老师经常带小朋友们唱这首歌,也会像歌里唱的那样引导幼儿在犯错时说“对不起”,听到道歉后说“没关系”。这一组简洁明了的对话是老师在处理幼儿同伴矛盾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语言。只是在这样日复一日、循循善诱的引导后,老师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我说对不起,我有理。

丁丁是中二班的小朋友。小家伙长得敦敦实实,脑瓜灵活,也着实很调皮。一天,餐前的洗手环节,小朋友们都在有序地排队洗手、擦手。贝贝洗完手走出来,丁丁冲到贝贝身边,把贝贝撞倒在地上,贝贝“哇”地哭起来。看到贝贝哭了,丁丁一点做错了事的惭愧都没有,笑嘻嘻地对贝贝说:“对不起!”说完一溜烟地跑到正在排队等餐的乐乐身边,又是一撞。乐乐也被撞翻在地上,“哇哇”地哭起来。看见乐乐哭,丁丁又是笑嘻嘻地来了一句“对不起”。老师把丁丁喊过来,还没开始说话,丁丁自己倒邀功似地先开口了:“王老师,我都已经跟他们说过对不起了哦!”那眼神似乎还在对老师说着:“你看,我棒不棒!”

像丁丁这样,常把“对不起”挂在嘴边,明知自己的行为不对却故意为之,且屡说不改的小朋友几乎每个班都有。甚至有的小朋友还会在自己说完“对不起”后,义正言辞地要求对方必须说“没关系”。为什么原本礼貌用语可以用来解决同伴矛盾,此时却成了一些孩子有意犯错的挡箭牌?为什么有的幼儿在说“没关系”时那样委屈?为什么有些幼儿会红着眼睛、梗着脖子,拒绝说出“没关系”?通过对大班上学期“对不起,朋友”这一共情陪伴主题课程的共同学习,老师们找到了答案——说对不起是第一步,然后想想怎么补救。

跨文化言语行为实现项目在分析了七个国家的道歉后,提出了道歉的五个组成成分,分别有语言表达(如我很抱歉)、解释、承担责任、补偿和承诺。由此可见,老师们的日常引导其实只完成了第一个成分,也就是语言表达,而忽略了后续的四项内容。也正是因为这种缺失,让某些幼儿对道歉产生了错误的理解,以为不论做错了什么,只要说一句对不起就可以,并不需要为此承担责任,也不需要去做什么补救,进而也就产生了像丁丁那样,将犯错当游戏的行为。而那些含着委屈,勉强地说着“没关系”或者干脆拒绝说“没关系”的小朋友,他们所期待的,也不只是一句对不起,他们还需要一个合理的解释以及有价值的补偿行为和一个真心实意的承诺。

原来看似简单的道歉其实并不简单。那么面对幼儿之间经常出现的矛盾冲突,具体该如何去做呢?老师们讨论决定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启发意识,

引导幼儿看到错误行为带给他人的不便

周老师正在帮小朋友们整理衣服,准备户外,悠悠哭着跟老师告状说,自己的鞋子湿了,是豆豆往她鞋子上洒了水。换做往常,周老师一定是一边忙着手上的动作一边给豆豆提要求,请他给悠悠道歉。但集体教研之后,周老师改变了方法。她停下手上的动作,蹲在两个孩子中间,先是摸了摸悠悠的鞋子,然后转过头,问了豆豆一个问题:“豆豆,你穿过湿答答的鞋子吗?”豆豆想了想说:“穿过,上次下雨我迈进水坑里,把鞋子弄湿了。”“那穿湿答答的鞋子是什么感觉?舒服吗?”周老师继续问。“不舒服,特别难受。”说完,豆豆很不好意思地笑了。然后,不等周老师提醒,他就主动对悠悠说:“对不起悠悠,我不是故意的,下次我拿水杯时会小心一点的,我再也不往你鞋子上洒水了。”说着还主动拿来了自己的室外鞋,要给悠悠换上。看到豆豆诚心诚意地道歉,悠悠擦干了眼泪,也很大度地选择了原谅,还不忘提醒豆豆,下次接水不要接满杯,接多半杯就不容易洒了。看到两个小朋友如此和谐的互动,周老师欣慰地笑了。

2~6岁的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其中一个非常典型的特点是自我中心主义,更多是从自己的观点出发去看待世界,还难以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因此,大部分幼儿在犯错后,并不能自主去认识自己给对方造成了怎样的困扰,带去了怎样的麻烦,这就需要老师结合幼儿的前经验,以共情的方法进行引导,帮助幼儿理解和发现自己的行为后果,从而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有了这种切实的认知,大部分幼儿都会像豆豆一样真心诚意地主动道歉,积极修正自己的行为。

鼓励表达,

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情绪、感受和想法

道歉与被道歉是发生在两个或多个小朋友之间的同伴互动行为,是幼儿经常要面对的,是成长中的一种经历。在幼儿犯错或被犯错时,鼓励幼儿表达,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情绪、感受、想法,不但有利于问题的有效解决,还可以提升幼儿的自我表达和问题解决能力。就像主题活动视频里的丹尼尔,当艾琳娜使劲按动喇叭并大声说话,吵得他不舒服的时候,丹尼尔能够非常清晰地表达自己的不满情绪并明确地说出原因,这让神经大条的艾琳娜很快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改正,两个小伙伴重归于好。可见,在犯错或被犯错时,引导幼儿表达和澄清是处理矛盾冲突非常好的途径,可以促进幼儿的相互理解,提升问题解决的效率。

而对于那些性格偏内向的幼儿,表达澄清的作用还要更大,它可以促使其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因为当内向的幼儿不小心犯错时,他们会陷入内疚和自我否定;当别人犯错伤害到他们时,他们同样会情绪紧张,自我怀疑,比平时更为胆小、畏缩。只有通过清楚明白的沟通表达,才能消除他们在犯错或者被犯错时的内在焦虑感,使他们能够正确看待冲突事件,从而正确认识自己。

推动沟通,

引导幼儿共同商量补救办法

不论是无心之举还是由于认知不足或能力不够,犯错本身都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后果,而一个完整的道歉,不只是语言上的“对不起,我错了”,更是行为上的积极面对和想办法弥补。就像共情主题活动视频里唱的那样,“说对不起,是第一步,然后想想怎样补救”。

由于年龄和能力的限制,让幼儿自己想办法弥补错误有时会很困难,所以当幼儿犯错以后,成人常常选择最省时省力的方式——包办代替。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不但无益于幼儿正确认识和理解犯错,无益于化解被伤害一方的不良情绪,更是阻碍了幼儿责任感的构建、沟通能力的发展以及动手能力的提升。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在引导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推動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鼓励他们共同商量出一个既可行又能让彼此都满意的补救办法。就像共情主题活动视频里海莉老师做的那样。在“对不起,朋友”这一集里,小老虎丹尼尔不小心撞坏了小猫卡特琳娜的铛铛车,虽然丹尼尔已经诚恳地道歉,并向卡特琳娜做出了解释,但卡特琳娜看到自己坏掉的车子依然非常生气,她大喊着:“我要疯啦!喵喵!疯啦!疯啦!疯啦!”不肯原谅丹尼尔。这时,海莉老师既没有批评卡特琳娜不通情达理,也没有指责丹尼尔做事不小心,她只是蹲在两个伙伴中间,温柔地说了一句话:“丹尼尔,你觉得你该做什么呢?”在海莉老师的提醒下,丹尼尔询问卡特琳娜:“我怎么做,能让你开心点?”当听到丹尼尔这样问,卡特琳娜的情绪恢复了平静,一直抱着的胳膊也放松了下来,甚至在她说出“你能帮我修好车吗”时,语气里还带了那么一点不好意思。两个小伙伴一起动手修好了铛铛车,丹尼尔不但取得了卡特琳娜的谅解,还获得了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们常说,幼儿的错误是美丽的,因为那是他们成长进步的契机,是可以开出花的地方。作为老师,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用开放的、接纳的态度去面对幼儿的“犯错”,通过共情引导,帮助幼儿了解,道歉不只是说一句“对不起”,还应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对他人造成了怎样的影响,鼓励幼儿敢于承担责任,积极弥补过失。相信在这样的共情陪伴下,幼儿能够发展成为更具责任意识、更勇于担当的人,且将拥有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猜你喜欢

对不起琳娜丹尼尔
生命太短,没时间讨厌你(上)
会讲故事的花籽
孩子犯错不能只说“对不起”
每天用一张照片说“对不起”
我欠你一句“对不起”
New twist on Old Style
复制人生
住在天使的隔壁
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