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与辞书编纂

2020-07-24张青松

关键词:大字典辞书大词典

张青松

□语言学研究

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与辞书编纂

张青松1,2

(1.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2.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研究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对于辞书编纂有一定参考价值:不但有助于辞书字头的注音、释义,而且有助于辞书字头字际关系的沟通。

古今字;汉书注;颜师古;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

古今字就是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由于古字与今字的字际关系比较复杂,加之古字或今字在流传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书写变异,甚至讹误,因此,辞书编纂工作者应该充分吸收相关研究成果。

颜师古在《汉书注》中注列的古今字,大约有461条,209组。颜师古注《汉书》,目的是帮助时人阅读,因此,他从唐代用字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唐代使用的字作为“今字”,之前表达过同一词项,而唐代已经不再继续使用的字称为“古字”。

本文以颜师古《汉书注》古今字为例,谈谈古今字研究与辞书编纂的关系。

一、《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与辞书注音

《汉语大字典·艸部》:茬(二)chá《集韵》锄加切,平麻崇。

❶同“槎”。斜砍;劈削。《汉书·货殖传》:“然犹山不茬蘖,泽不伐夭。”颜师古注:“茬,古槎字也。槎,邪斫木也。”(3412)(1)

《汉语大字典·木部》:槎(一)zhà《广韵》士下切,上马崇。歌部。

斜砍;劈削。《说文·木部》:“槎,衺斫也。”《国语·鲁语上》:“山不槎蘖,泽不伐夭。”《后汉书·马融传》:“冒𣚕柘,槎棘枳。”《北史·李崇传》:“崇槎山分进,出其不意。”(1345)

二、《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与辞书释义

大型辞书收录了不少因古今用字不同造成的异形词,这些异形词在词义发展过程中,可能各自产生一些不同的义项,但它们肯定有共同义项。有些异形词的释义工作由不同的编纂者负责,由于缺乏沟通,对于其共同义项可能做出不同的解释,甚至做出错误的解释。

例1

《汉语大词典》:【澹足】供给充裕。澹,通“赡”。《汉书·司马迁传》:“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澹足万物。”颜师古注:“澹,古赡字。”(8159)

按,“澹足”与“赡足”为异形词。《汉语大词典》“澹足”条引《汉书》例,释义为“供给充裕”,非是;“赡足”条引《史记》例,释义为“安定而备足”,谓“赡,通‘澹’”,亦非。

今谓“赡足”同义连用,即富足、充足之义。此处用为使动,即满足之义。《汉书辞典》:“澹足万物,使万物都得到满足。意谓道家的学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可以运用到世界万事万物的身上”,是也。

又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澹”字条收录三个音项:【澹1】dàn ①淡泊。②安静;平静。③满足;足够。【澹2】tán 复姓。【澹3】shàn 通“赡”。①抚育;养育。②供给;救济。“赡”字条收录四个义项:①丰足。②文章内容富丽或作者知识广博、感情丰富。③周济;供给。④地名用字。

今谓“澹1”字条义项“满足;足够”与其读音不匹配,当移至“澹3shàn”音下。“赡”字条义项②乃义项①的义位变体,宜合并处理,改释为“充足”。

三、《汉书注》古今字研究与辞书字头字际关系的沟通

例1

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140例孕产妇,将其按照住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年龄23~33岁,平均年龄(28.6±2.8)岁,孕周32~43,平均孕周(38.5±1.5)周;观察组50例,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8.9±2.6)岁,孕周33~43,平均孕周(38.5±2.0)周。两组孕产妇均符合本次研究的纳入标准,各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说文·皿部》:“益,饶也。从水、皿。皿,益之意也。”谢明文认为:从较早的字形来看,“易”字本应从竖置的盘形,从几个水点形,表示用盘倾倒水之意。“益”与“易”可能是一字分化,即“益”字是由横置的“易”形演变而来[2]。

例2

例3

《汉语大字典·辵部》:迣(二)chì《集韵》丑例切,去祭彻。

越,超越。《玉篇·辵部》:“迣,超踰也。”《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吏有五失:一曰夸以迣。”《汉书·礼乐志》:“體容与,迣万里。”颜师古注:“迣读与厉同,言能厉渡万里也。”(4075)

《汉语大字典·足部》:跇 《说文》:“跇,述也。从足,世声。”

yì 《广韵》余制切,去祭以。又丑例切。月部。

❷跳。《广韵·祭韵》:“跇,跳也。”(3937)

按:《汉书·礼乐志》:“體(4)容与,迣万里;今安匹,龙为友。”颜师古引孟康曰:“迣音逝。”引如淳曰:“迣,超踰也。”引晋灼曰:“古迾字。”注云:“孟音非也。迣,读与厉同,言能厉渡万里也。”

“迣”乃“跇”字异构。《史记·乐书》:“骋容与兮跇万里,今安匹兮龙为友。”集解:“孟康曰:‘跇音逝。’如淳曰:‘跇谓超踰也。’”索隐:“亦〔作〕‘逝’。邹诞生云:跇,一作‘世’,亦音‘跇’。跇,超也。”

《说文·辵部》:“迣,迾也。晋赵曰迣。从辵,世声。读若寘。”段玉裁注:“《鲍宣传》:‘部落鼓鸣,男女遮迣。’此其义也。《礼乐志》:‘體容与,迣万里。’孟康:‘迣音逝。’此叚借也。”《玉篇·辵部》:“迣,之世切。迾也,超踰也。古文以为迾字。”今谓“迣”字本义为超踰,训“迾”乃其假借义。

《汉书·鲍宣传》:“部落鼓鸣,男女遮迣,六亡也。”颜师古注:“言闻桴鼓之声以为有盗贼,皆当遮列而追捕。”引晋灼曰:“迣,古列字也。”“列”乃“迾”字之误,当依段玉裁注校正。

《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进迫遮迾,却属辇辂。”李善注引服虔《通俗文》:“天子出,虎贲伺非常,谓之遮迾。”又引《汉书音义》:“晋灼曰:‘迾,古列字。’”《文选笺证卷十六·颜延年〈赭白马赋〉》:“按,正文本作遮迣,注引晋灼:‘迣,古迾字。’《汉书·鲍宣传》:‘男女遮迣。’注引晋灼曰:‘迣,古列字。’列亦当为迾,传写者脱去辵旁耳。《礼乐志》注引晋灼曰:‘迣,古迾字’,不误。《说文》:‘迾,遮也。’‘列,分解也。’则迾非古列字甚明。《广韵》亦云:‘迣,古迾字。’”其说可从。

当然,《汉书·礼乐志》师古注引晋灼“迣,古迾字”,并不是说“迣”应该按照“迾”的常用义“遮”来理解。“迣,读与厉同,言能厉渡万里也。”其训释虽嫌迂曲,但是对于句义的理解应该是正确的。《诗•卫风•有狐》:“有狐绥绥,在彼淇厉。”郑玄笺:“厉,深可厉之者。”《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互折窈窕以右转兮,横厉飞泉以正东。”师古曰:“厉,渡也。”《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横厉乌孙,踰集都赖。”师古曰:“厉,度也。”《文选·嵇康〈赠秀才入军〉》:“凌厉中原,顾盼生姿。”刘良注:“凌,上。厉,越也。”《楚辞•刘向〈九叹•离世〉》:“棹舟杭以横濿兮,济湘流而南极。”王逸注:“濿,渡也。由带以上为濿。”洪兴祖补注:“濿,履石渡水。通作厉。”“度”与“渡”通,“厉”与“濿”通。“厉渡”同义连用,与“超踰”义同。《汉书·扬雄传》:“跇峦坑,超唐陂。”颜师古注:“跇,渡也”,是其明证。

《广韵》“迣”训“度也”与训“超踰”义同。在“超越”这个义项上,“跇”与“迣”为异体字,《汉语大字典》未沟通二者关系,欠妥。建议统一注音为:yì。

(初稿先后收入《“一带一路”视角下的语言文字研究海口高峰论坛论文集》,2019年9月20-23,海南海口;《第十二届全国语文辞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9年10月25—27日,重庆北碚)

引用书目:

《楚辞补注》,[宋]洪兴祖撰,白化文等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大广益会玉篇》,[梁]顾野王,中华书局1987年版(简称《玉篇》)。《广雅疏证》,[清]王念孙著,钟宇讯点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汉书》,[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汉书辞典》,仓修良主编,魏得良、王能毅副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汉魏六朝碑刻异体字典》,毛远明,中华书局2014年版。《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3年版。《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九卷本),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纂,四川辞书出版社、崇文书局2010年版。《集韵》,[宋]丁度等,述古堂本。《隶辨》,[清]顾蔼吉,中华书局1986年版。《六臣注文选》,[梁]萧统编, [唐]李善等注,四部丛刊本。《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马承源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简称“上博简二”)。《史记》,[汉] 司马迁撰,[宋] 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唐]张守节正义,中华书局1959年版。《说文解字》,[汉]许慎,中华书局1963年版。《说文解字注》,[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文选笺证》,[清]胡绍煐撰,[民国]刘世珩辑,聚学轩丛书。《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2007年版(简称《集成》)。《中华字海》,冷玉龙等,中国友谊出版社1994年版。《字汇补》,[清]吴任臣,康熙五年汇贤斋刻本。

(1)括号中数字为页码。下同。

(4)《汉书》“體”乃“骋”字之讹,当据《史记》校正。《汉书全译》译作“身体稍微一动,就越过万里;现在有什么可以和它匹敌的呢,只有龙可以与它为友”,非是。《史记全译》译作“纵情驰骋啊超越万里,谁能与它匹配啊,只有龙做它的朋友”,是也。

[1]王念孙.读书杂志[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2]谢明文.甲骨文旧释“益”之字新释—— 兼“易”字新探[J].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19(12).

[3]安平秋,张传玺.汉书全译[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4]安平秋.史记全译[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

The Ancient-Modern Characters in YAN Shi-gu’sand Lexicographical Compilation

ZHANG Qing-song1,2

(1.Research Center for the Inheritance, Dissemination and Education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Civilization;2.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1, Henan)

Research on ancient-modern characters in YAN Shi-gu’scontributes to lexicographical compilation in a way. Not only does it contribute to phonetic not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lexicographical prefixes, but also it is conducive to the communication among Characters.

Ancient-Modern Characters;(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

2020-01-06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历代注列古今字多维组群研究”(18BYY142)。

张青松(1969- ),男,湖南武冈人,文学博士,郑州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文字学,训诂学。

10.14096/j.cnki.cn34-1333/c.2020.03.09

H12

A

1004-4310(2020)03-0063-05

猜你喜欢

大字典辞书大词典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CISHU YANJIU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汉语大字典》“人名用字”考误举隅
大型辞书疑难字考释七则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汉语大字典·广部》疑难字考释
《汉语大字典·异体字表》所收籀文隶定字考察
《新论》词语释义:兼论《汉语大词典》之义项疏漏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