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D打印骨折模型在骨科患者康复锻炼指导中的应用

2020-07-24孙小健刘彩娟蔡晓杰叶丽丽苗芳元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0期
关键词:实体模型患肢骨科

孙小健,刘彩娟*,蔡晓杰,叶丽丽,苗芳元,张 芹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000)

随着人们健康保健意识的日益增强,住院的骨折患者对肢体的康复越来越看重,尤其是患肢的功能锻炼与矫形固定等康复治疗[1-2]。传统的护理宣教及指导模式,绝大多数骨科患者因不清楚骨骼的基本构造与病变部位的情况,对护士宣教的内容一知半解甚至产生怀疑,因此患者功能锻炼的科学性、依从性和积极性都很差,影响了康复的进程。基于此,笔者分析了使用3D打印骨折模型的患者和使用传统模式的患者的康复锻炼的落实情况,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创伤性骨折后需实施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均位于18~85岁之间,住院天数大于7天,意识清楚,认知较好,对治疗知情同意。急性感染期的患者,有严重心、脑、肝、肾等重要器官及系统疾病的患者,交流障碍的患者,均不可作为研究对象。将这20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为10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为同意采用3D打印骨折模型的患者,对照组为拒绝采用3D打印骨折模型的患者,每组100例。对照组护士对患者严格按照骨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则在进行常规的护理基础上,利用3D打印的骨折实体模型进行康复指导。具体措施如下:

1.2.1 术前,护士拿着患者自身的骨折实体模型与医师沟通手术的过程,然后来到床旁给患者展示他骨折的部位及形态,配合医师向患者讲解手术的大体过程及配合要点,消除患者紧张的情绪,增强手术信心。

1.2.2 术后,护士再次向患者展示内固定术后的骨折实体模型,让患者明确内固定材料的放置位置并说明术后功能锻炼的强度、幅度、频次、方位等注意事项,利用3D打印的实体骨折模型,优化护患沟通模式,使护士的康复指导变得形象、具体、有说服力,患者易于接受,提高患者的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实现骨折患者康复治疗的个性化,避免患肢因缺乏功能锻炼而产生的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下肢深静脉血栓等诸多并发症。

1.3 数据采集

采用自制康复指导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的采集,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对护士的康复指导内容是否明白、骨折形态的认知、手术的认知等十个方面,通过这十个方面来判断患者康复锻炼的落实程度,本调查问卷由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完成,80分以上为达标,80~6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康复锻炼的落实程度=达标患者数/每组患者总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使用了3D打印骨折模型的患者中康复锻炼的落实程度达标率达到96%明显高于仅使用传统的健康宣教与康复指导的52%,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图1 骨科患者康复锻炼落实程度柱状图

3 讨 论

骨折患者肢体的康复,尤其是患肢的功能锻炼与矫形固定等康复治疗,目前国内外骨科护士给患者的康复指导模式依然是传统的护理健康宣教模式,但是通过这次的调研可以发现使用3D打印技术的患者康复锻炼程度明显好于仅使用传统的健康宣教与康复指导模式的患者。

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患者受伤肢体的特殊治疗性体位要求,借助影像学数据,为患者量身制作个性化的外固定支具[3],不仅舒适也有利于患肢的康复治疗。

目前,根据患者的需求设计的“多功能下肢牵引架”已经成功申请了实用新型发明专利,此牵引架可以根据患者的体型及受伤情况随意调整牵引架的高度及坡度,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

猜你喜欢

实体模型患肢骨科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作战想定仿真实体模型构建方法研究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建筑设计中的实体模型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POSSUM系统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