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的临床价值

2020-07-24张敬婕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2期
关键词:亲属小儿常规

王 琳,康 健,张敬婕

(中日友好医院,北京 100029)

近些年来,利用肢体言语来沟通的护理模式已经成为医疗护理工作当中积极倡导的一种新的护理方法,该护理方式不仅能够促进患儿恢复正常化的生理功能,还能够有效的改良患者的生活品质。为此,本次将对于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医院接受诊治的106例患病的小儿患者进行探究与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4月~2019年4月在我医院接受诊治的106例患病的小儿患者作为本次分析研究的主要对象,挑选的主要依据:首先,患者的诊断标准需要满足小儿疾病的诊断标准;其次,并且排除掉具有精神疾病等特征的患儿。同时,我医院也获得了这些患儿以及患儿其亲属的允许。

收治的这些患病的小儿其年龄范围基本是在0.56岁~7.45岁之间,我院将这些患儿按照是否应用肢体言语来沟通的护理方式将其分配到两个组,常规护理组的53例患儿,其中男患儿31例,女患儿22例,患儿的平均年龄处于(3.35±0.43)岁;实验护理的组53例患者,男患儿29例,女患儿24例,患儿的平均年龄处于(3.75±0.46)岁。两组患儿的基础信息经过检验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常规护理组的53例患儿仅使用常规化的护理方法来进行护理。实验护理组的53例患儿则使用肢体言语来沟通的护理方式来实施护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在患儿的看护过程之中,要求我们护理人员的动作一定要准确且轻柔,另外还需要面带微笑,尽量不要使用其他复杂多余的动作,预防对患儿形成一定程度的干扰。(2)护理人员还需要认真的聆听患儿的实际需要,进而鼓励患儿,鼓励患儿说明自身的不舒服感受,点头视为赞同,有效的提升患儿亲属对护理工作者的好感,提升小儿配合医生医治的依从性。(3)众所周知,患儿和亲属通常会对病情和医治环境产生忧虑、紧张以及恐慌等消极情绪,甚至会对医治手段产生一些疑惑,因此,我们的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的所在病房,对于患儿亲属的提问进行详细的解说,提高其对于疾病治疗过程的了解以及抗病的自信心;同时,可以通过讲述儿童故事等方式培养患儿积极乐观的心态,从而促进医生与患者之间的配合程度。(4)护理工作者在行走以及站立的时候还要注重自己的仪态仪表,确保衣服得体,形态端庄,更要打理好头发,为患儿家属创造一个良好的形象。(5)护理工作者在护理过程当中还需与小儿进行一定程度的眼神交流,在和患儿的交流沟通时还需凝视对方,让小儿及其亲属能够感受到我们护理人员的关心,如此可以高效的提升患儿配合医生医治的依从性。

1.3 统计学方法

我院在进行数据信息分析时,所应用分析的软件是SPSS 12.0。用±s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计数资料,通过T检验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检验,我们以P<0.05认为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析两组患病的小儿其临床护理效果

据统计,实验护理组的患儿在看护过程之中的依从概率(92.45%)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50.94%),且数据经过检验之后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在护理过程中的临床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儿亲属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比

实验护理组的患者亲属对于焦虑烦躁等相关心理缺陷的控制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且数据经过检验之后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比(±s)

组别 护理之前(分数) 护理之后(分数)实验护理组(n=53) 60.23±2.76 49.56±1.68常规护理组(n=53) 60.54±2.45 60.66±1.68 P<0.05 <0.05

2.3 两组患儿家属对于看护结果的满意程度

据统计,实验护理组的患者家属对于整个护理过程的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且数据经过检验之后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家属对护理结果的具体满意情况(n)

3 讨 论

通过本文分析,实验护理组的患儿在看护过程之中的依从概率(9 2.4 5%)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的患者(50.94%),且数据经过检验之后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因此,在小儿医治的护理过程当中使用肢体言语来沟通的护理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猜你喜欢

亲属小儿常规
常规之外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什么?亲属之间不能相互献血?
别受限于常规
悲怆者
English Abstracts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