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手术治疗疗效观察
2020-07-24余淘
余 淘
(重庆市汇康医院外科,重庆 400000)
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是一种多发的消化系统疾病,由于患病人群多以年老体弱者为主,在临床上不仅增加了治疗难度,而且容易反复发作[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提升,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治疗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2]。基于此,本组课题将24例患者作为样本,探讨并分析了不同手术治疗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肿瘤科2017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24例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纳入课题研究,排除精神疾病、心理隐患、语言及认知功能障碍、肝肾功能衰竭等因素后,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所选24例患者划分为两个组别。研究组有患者12例,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55~74岁,平均年龄(57.36±2.43)岁。对照组有患者12例,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6~75岁,平均年龄(57.48±2.32)岁。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的统计差异,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结肠全切除术治疗,常规麻醉,并解除梗阻症状后,行结肠全切除术治疗。给予研究组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切除吻合术治疗,常规麻醉并消毒铺巾后,从腹腔中移出结肠,确定梗阻位置,然后使用手术刀切开梗阻,实施胃肠减压操作。于患者阑尾处插入导管,扎紧并固定。使用大量灌洗液冲洗患者肠腔,直至灌洗液颜色清亮,即可停止灌洗。肠管切除术实施时,注意对吻合器消毒,同时不可与减压管近端重叠,以免诱发不适症状。此外,还应从患者的肛门位置引出减压管远端,封闭端口后,常规安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3]中关于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内容,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无复发迹象;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但偶有复发现象;无效:临床症状均无明显改善,并有加重倾向。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 23.0对本组课题研究数据加以处理。计数资料以(%)表示,用x2检验。如果P<0.05,表示组间数据对比具有显著差异。
2 结 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0.00%,两组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3 讨 论
随着生活和饮食结构的不断转变,近年来,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患病率越来越高,不仅造成了肠道不畅、疼痛等症状,降低胃肠功能,甚至还增加了腹腔内压,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4]。为了缓解病情,减轻不良症状,需要在疾病发生时给予患者有效处理。
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研究证明,与结肠全切除术相比,切除吻合术治疗结肠癌并发肠梗阻具有更加显著的手术治疗疗效。结肠全切除术属传统开腹手术的一种,这种术式虽能帮助患者清除梗阻,但手术难度高、风险大,容易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切除吻合术的应用可以通过电子腹腔镜详细掌握患者的腹腔情况和梗阻程度,再加上该类术式具有操作简单、出血量少、预后快等特点,不但能够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还能减少不必要的病痛折磨,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临床手术疗效。
综上所述,采用切除吻合术治疗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有助于缓解病痛折磨,获得确切的临床治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