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2020-07-24常继辉吕兴飞
钟 林,常继辉,吕兴飞
(中江县人民医院,四川 德阳 618100)
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是以关节疼痛、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会诱发骨质增生以及软骨破坏等疾病,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有着严重的影响[1],在临床上多数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是治疗效果有限,随着医学临床技术的不断推广,使得微创技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几年来关节镜的治疗优势,使得该疾病治疗的效果得到广泛的提升,所以本文就以研究该治疗模式下的临床效果为目的,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观察对象为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62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与微创组,对传统组患者实施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对微创组患者实施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进行治疗,每组各31例。传统组:女性患者11名,男性患者20名,年龄最小40岁,最大63岁,平均年龄为(52.52±2.11)岁,病龄最短1个月,最长15个月,平均病龄为(6.76±1.22)个月;微创组:女性患者15名,男性患者16名,年龄最小41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为(50.61±1.42)岁,病龄最短2个月,最长13个月,平均病龄为(7.68±2.41)个月。纳入标准:(1)均知晓研究目的并自愿参与。(2)均有踝关节相关病史。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感染性疾病者。(2)排除合并相邻关节骨强直不适手术者。(3)排除因其他原因而无法耐受手术者。将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放入数据库中进行对比,得出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传统组:进行开放式踝关节融合术:外侧切口入路并钝性离断腓骨清理内踝关节面和外踝,由足底植入一枚圆形针进行固定维持跖屈0~10度,将螺钉固定胫腓联合和距腓联合处并填充松质骨加压夯实,手术结束时使踝关节处于中角直立位即功能位。
微创组:进行关节镜下踝关节融合术:选择前正中或前外侧标准手术入路,置入关节镜后,对患处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之后对内外踝关节面进行清理的工作,并进行有效的固定,使用套管将自体髂骨或异体骨植入踝关节并加压夯实,植入空心螺钉加压固定后使踝关节处于中角直立位即功能位[2]。
两组患者进行完手术治疗后,均进行石膏外固定处理,避免患者出现移动的情况,之后根据改善的情况,对患者济宁负重训练。
1.3 判定疗效
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术后疼痛评分。
治疗有效率:显效、好转以及无效。
术后疼痛评分采取VAS时间模拟疼痛量表进行判定,满分10分,分值越低疼痛情况越轻。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
微创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77%,传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7.42%,差异显著,微创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比较
微创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2.63±0.33分)明显低于传统组(5.62±1.11分),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长期不良的运动行为会增加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带给患者较大的疼痛,同时影响患者的活动性,而传统的治疗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是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并且还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患处的恢复,不利于现代患者对于临床的要求,而微创技术-也就是本文的关节镜手术可以利于利用关节镜对患处进行有效的探查,扩大术野,缩短对患者取的伤口长度,减少出血量,降低疼痛感,同时还可以保证滑膜炎的彻底消除[3],有效的对软骨组织进行改善和修整,降低炎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患处机体恢复。同时还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有利于满足患者对于现代医疗的要求。
综上所述,对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的消除炎症,改善病情,促进患者的病情恢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