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中考压轴题改编后的解法探究
2020-07-24曹路路
曹路路
(广东省广州大学附属中学 510000)
(1)如图1,求点A的坐标;
(2)如图2,连接AC,点P为△ACD内一点,连接AP、BP,BP与AC交于点G,且∠APB=60°,点E在线段AP上,点F在线段BP上,且BF=AE,连接AF、EF,若∠AFE=30°,求AF2+EF2的值;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当PE=AE时,求点P的坐标.
改编后(2019年广州市南沙区初三一模第25题)如图4,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为坐标原点,点A在x轴负半轴上,直线y=-x+6与x轴、y轴分别交于B、C两点,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且AC=BC,点P为△ACD内一点,连接AP、BP且∠APB=90°.
(1)求证:∠PAC=∠PBC;
(2)如图5,点E在线段BP上,点F在线段AP上,且AF=BE,∠AEF=45°,求EF2+2AE2的值;
(3)在(2)的条件下,当PE=BE时,求点P的坐标.
第(2)问 连接CE、CF、CA,结合已知条件和第(1)问的结论,易证△CEB≅△CFA,从而可得等腰Rt△CEF和Rt△AEC,所以EF2+2AE2=2CE2+2AE2=2AC2=144.
第(3)问 标准解答:设AF=BE=PE=m,PF=n.在Rt△PEF中,EF2=m2+n2,
在Rt△PEA中,AE2=(m+n)2+m2.
∴(m2+n2)+2((m+n)2+m2)=144,
整理得2(m+n)2+3m2+n2=144①.
另在Rt△PBA中,PA2+PB2=AB2,整理得(m+n)2+4m2=144②.
由①②得:(m+n)2+n2-m2=0,∴n=0,即点P、F重合时恰有PE=BE.
过P作PQ⊥AB于点Q,则△PAQ∽△BAP
上述第(3)解答中最关键的是证明一个特殊情况,即当PE=BE时,点P与F重合.
下面针对此处给出另外三种证明方法:
证法一连接OE并延长至点G,使得OE=OG,作FH⊥GE,连接AH,由OE是△ABP的中位线,可得OE⊥BP;根据△AOG≅△BOE,可得BE=AG=AF,∠G=∠BEO=90°,从而可得正方形AGHF,所以∠AHF=∠AEF=45°,从而AHEF四点共圆,又因为AGHF四点共圆,因此AGHEF五点共圆,显然只有当H与E重合时才能成立,从而F与P重合.
评析该证法从两个中点(点E和O)入手,巧妙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和倍长中线法,然后运用四点共圆结合已知条件进行证明,对初中常见的辅助线作法进行了复习和巩固,也加强了对圆的学习,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证法二作FG⊥EF,GH⊥PH,易得等腰Rt△GFE,所以FE=FG,从而△GHF≅△FPE,所以FH=PE=EB=FA,从而可得从而F与P重合.
评析该方法从45°角入手构造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继而构造出最为常见的“一线三垂直”模型,从而达到要证明的目的,非常的巧妙.
证法三分别过点A和点B作直线EF的垂线,垂足分别为G和H,连接PG.根据∠GAF=∠PEF=∠BEH,AF=BE,可得Rt△AGF≅Rt△EHB(AAS),所以EH=AG.又因为△AG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G=GE=EH.从而可得△GEP≅△HEB(SAS),所以∠PGE=∠H=90°=∠AGF,所以A、G、P三点共线,从而可证F与P重合.
评析该方法从AF=BE入手,构造全等三角形,然后得出一个看似“奇怪”的结论:EG=EH,然后再次使用全等证明出F与P重合这一结论.
通过以上方法的讲解,我们会发现相比较标准解法使用勾股定理和代数运算来讲,另外三种解法都是采用了几何方法,并且切入点都是最常见的辅助线作法,这对锻炼学生的几何逻辑思维非常有用.
另外针对第(3)问求解,可用以下方法避免证明F与P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