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27例儿童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2020-07-24柳仁凤周丽芳周辰怡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年6期
关键词:注射用婴幼儿药品

柳仁凤,周丽芳,蒋 云,周辰怡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药剂科,江苏 苏州 215000)

儿童的身体发育不成熟,尤其是肝肾功能和中枢神经系统等器官、系统发育尚不健全,药物在其体内的代谢、排泄和耐受性较差,较成人更易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因此,应加强儿童ADR的监测力度[1]。现通过对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927例儿童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减少儿童ADR的发生、保障儿童用药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2017-2018年我院临床药学室收集并上报的儿童ADR报告,共927例。

1.2 方法

建立Excel电子表格,将收集到的927例ADR信息导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Excel软件及人工筛选等,按患儿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十大系统用药、原患疾病、涉及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以及ADR的临床转归等项目依次进行统计分析[2]。十大系统用药包括呼吸系统用药、循环系统用药、神经系统用药、消化系统用药、泌尿系统用药、免疫系统用药、运动系统用药、皮肤系统用药、内分泌系统用药和生殖系统用药。

2 结果

2.1 发生ADR患儿的性别、年龄分布

927例儿童ADR中,新的ADR有217例。根据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定义,本研究中,≤3岁为婴幼儿,>3~6岁为学龄前期,>6~12岁为学龄初期,>12~18岁为青春期[3]。927例患儿中,男性患儿623例(占67.21%),女性患儿304例(占32.79%),男女比例为2.05∶1;发生ADR婴幼儿病例数较多,见表1。

表1 不同年龄段发生ADR患儿的性别分布Tab 1 Distribution of gender and age in children with ADR

2.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

927例ADR的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607例,占65.48%),见表2。607例静脉给药发生ADR的患儿中,婴幼儿为346例(占37.32%),见表3。

表2 引发ADR的给药途径分布Tab 2 Distribution of routes of administration that induced ADR

表3 静脉给药所致ADR中患儿的年龄分布Tab 3 Distribution of age in children with ADR induced by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2.3 ADR所涉及的十大系统用药、原患疾病分布

927例ADR中,呼吸系统用药引发的ADR较多,共588例(占63.43%),见表4。579例发生ADR的婴幼儿中,ADR病例数排序居前10位的原患疾病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肺炎、胃肠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脓毒血症、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先天性心脏病等(共424例),见表5。

表4 引发ADR的十大系统用药情况Tab 4 Top 10 systemic medication that induced ADR

表5 发生ADR的婴幼儿中病例数排序居前10位的原患疾病分布Tab 5 Distribution of top ten primary diseases ranked by number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with ADR

2.4 引发ADR的药物种类分布

927例ADR共涉及3大类药品,其中化学药品引发的ADR最多,共796例(占85.87%),见表6。579例婴幼儿ADR中,引发ADR病例数排序居前10位的药品包括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注射用炎琥宁、盐酸赖氨酸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注射用拉氧头孢钠、注射用头孢美唑钠、头孢丙烯干混悬剂、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和注射用头孢尼西钠(共226例,占39.03%),见表7。

表7 发生ADR的婴幼儿中病例数排序居前10位的药品及其临床表现Tab 7 Top 10 drugs ranked by number of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with ADR an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表6 引发ADR的药物种类分布Tab 6 Distribution of types of drugs that induced ADR

2.5 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927例ADR累及全身多个器官和(或)系统,共974例次,其中最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632例次,占64.89%),见表8。

表8 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Tab 8 ADR involved organs and (or) systems and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2.6 ADR的临床转归

927例发生ADR的患儿在出现临床症状后经停用可疑药物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对症治疗后,痊愈167例(占18.02%),好转760例(占81.98%),无死亡病例。

3 讨论

3.1 ADR与患儿性别、年龄的关系

由表1可见,927例发生ADR的患儿中,男女比例为2.05∶1,男性患儿ADR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患儿,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4-5]。由于我国的人口性别比例失调[6],加之我院ADR遵循自愿上报原则,有一定的漏报[7],可能影响上报ADR中患儿的性别比例。在年龄方面,发生ADR的婴幼儿病例数所占比例高达62.46%,主要是因为婴幼儿各器官发育不全,免疫系统尚未完善,对药物的代谢能力和耐受性均较成人差,易导致ADR的发生[8]。

3.2 ADR与给药途径的关系

由表2可见,静脉给药是引发儿童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儿童ADR总病例数的65.48%,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9-11]。一般来医院就诊的都是感染较重的患儿,患儿的病情变化又比较快,选择静脉给药的占多数。静脉给药,药物不经黏膜屏障,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不产生首过效应,起效较快,但药物的浓度、不溶性微粒等因素容易引发ADR[5]。由表3可见,患儿年龄越小,选择静脉给药则越多,主要由于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年龄越小,越不容易沟通,甚至无法沟通。因此,儿科医师在给患儿选药时,应尽量遵循“能口服不肌内注射,能肌内注射不静脉滴注”的给药原则;在必须静脉给药时,应当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密切观察,以加强儿童用药的安全性[1]。

3.3 ADR与十大系统用药、原患疾病的关系

由表4—5可见,引发儿童ADR的药物主要涉及呼吸系统用药(占儿童ADR总病例数的63.43%;发生ADR的婴幼儿中,病例数排序居前10位的原患疾病大部分为呼吸系统疾病,与其他文献报道相似[11]。婴幼儿口腔短小,支气管狭窄,软骨柔软而缺乏弹性,支撑作用欠缺,黏膜血管又比较丰富,纤毛运动能力差,清除力弱,肺组织发育不全,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易被黏膜堵塞;小儿呼吸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12-13]。因此,从解剖学和呼吸道免疫特点来看,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更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当前,很多家长一方面关心则乱,另一方面缺乏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知识,导致儿童的就诊率较成人高,随之引发的ADR数量也增加。

3.4 ADR与药物品种的关系

由表6可见,引发儿童ADR的药物中绝大部分为化学药(占儿童ADR总病例数的85.87%),与其他文献报道一致[14-15]。由表7可见,引发婴幼儿ADR病例数排序居前10位的药品均属于化学药,与表6的统计结果一致。化学药在上市前都要进行新药临床试验,而国内儿童尤其是婴幼儿作为受试者参与的临床试验项目少[16]。因此,很多会在儿童身上发生的ADR并未被发现,在药品说明书中也无法注明。鉴于儿童ADR数据缺乏的现状,临床上在给儿童用药时要加强监测力度,尽可能地减少儿童ADR的发生。同时,每个儿童的体质有差异,婴幼儿、过敏性体质的患儿在缺乏儿童用药指导的情况下,很容易发生ADR,所以在用药中更应加强监测。

3.5 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由表8可见,皮肤及其附件是儿童ADR主要累及的器官和(或)系统,其临床表现以皮疹和瘙痒为主,与其他文献报道

一致[17]。由表7可见,婴幼儿ADR大多由抗菌药物引起,临床表现以皮疹为主,与药品说明书、相关文献[18]以及表8中的数据保持一致。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均可引起轻重不一的变态反应,最多见者为皮疹[19]。皮肤中免疫效应细胞较丰富,易产生过敏反应;同时,皮肤及其附件方面的损害比较直观,且皮肤过敏者一般会感觉到瘙痒,易被察觉,因此,该类ADR上报较多。鉴于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部分患儿根本无法正确表达用药以后的异常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应尽可能提前告知患儿监护人用药后可能出现的ADR,患儿监护人也要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多沟通、多观察,共同做好儿童的看护。

3.6 ADR的临床转归

927例发生ADR的患儿经对症治疗和处理后转归良好,无死亡病例。由表8可知,儿童ADR累及的器官和(或)系统主要是症状较容易被观察到的皮肤和胃肠道,所以大多数ADR能及时被发现,从而能及时处理。ADR无法避免,但可以采取一定方法来减少其发生,并降低其影响。建议临床用药后要加强观察,针对易引发ADR的药物进行重点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救治,降低影响[20]。

总之,儿童由于特殊的生理特点,身体还未发育完善,比成人容易发生ADR,故监测儿童ADR很有价值[21]。临床上应重点加强对儿童ADR的监测与上报;由于儿童的表达能力有限,患儿监护人的观察也相当重要,患儿监护人应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发现异常情况立即与医务人员沟通,医患合作,预防和减少儿童ADR的发生,共同促进儿童临床合理用药。

猜你喜欢

注射用婴幼儿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护理婴幼儿五不宜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逆境商 从婴幼儿开始培养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