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对比分析

2020-07-24易红成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37期
关键词:肠梗阻开腹分组

赵 磊,易红成

(温宿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新疆 阿克苏 843100)

在所有肠梗阻患者中,粘连性肠梗阻20~63%,腹腔炎、手术创伤等是主要的致病因素[1]。多采用手术治疗,开腹手术是传统方式,能解除粘连,消除病症,不过术后容易产生新的粘连,再次梗阻。当前腹腔镜技术不断发展,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为了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效果,我院进行了深入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40例本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粘连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标注法分组。对照组男12例,女8例;年龄24~71岁,平均(46.35±5.28)岁。研究组男11例,女9例;年龄25~70岁,平均(46.71±5.13)岁。两组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开腹手术)

手术切口于腹部正中或是沿用原手术切口,进入腹腔,通过钝性、锐性联合方式分离粘连肠管,修补破损的肠管,如有必要切除部分小肠,在肠粘连处涂抹透明质酸钠,避免再次梗阻,电凝止血后关闭切口。

1.2.2 研究组(腹腔镜手术)

在原手术切口6~8 cm处置入气腹针,建立二氧化碳气腹,置入腹腔镜和手术设备,将小肠粘连束带切断,并分离与腹壁粘连处,如肠管破损进行修补,在肠粘连处涂抹透明质酸钠,避免再次梗阻,电凝止血后关闭切口。

1.3 观察指标

统计所有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长、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再次梗阻、切口愈合不良、切口感染、术中肠壁或小肠损伤。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用SPSS 21.0软件整理,计数资料用[n(%)]描述,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s)描述,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组比较40例患者的手术指标

手术时长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分组比较40例患者的手术指标(±s)

表1 分组比较40例患者的手术指标(±s)

分组 例数 手术时长(min)术中失血量(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d)住院时间(d)研究组 20 71.65±10.8650.13±8.76 2.72±0.43 5.63±0.71对照组 20 74.32±10.9566.48±6.81 4.16±1.24 9.84±2.32 t 0.774 6.589 4.907 7.760 P 0.444 0.000 0.000 0.000

2.2 分组比较40例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1例再次梗阻,总发生率为5%;对照组2例再次梗阻、1例切口愈合不良、2例切口感染、1例术中肠壁或小肠损伤,总发生率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9,P=0.037)。

3 讨 论

粘连性肠梗阻的产生,是因为粘连产生的纤维索带对肠管产生压迫,或是扭曲牵拉,病发时患者会有剧烈的腹痛感,还会合并不排便、不排气、腹胀、恶心呕吐等表现[2]。传统的开腹手术能松解粘连的肠管,去除梗阻,改善病症,不过手术会产生较大创伤,再次粘连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不利于术后康复。而腹腔镜手术,能获得更开阔、直观的手术视野,准确判断梗阻性质和位置,提高手术准确性;还能减少脏器受异物刺激及腹腔在空气中的暴露,有利于术后并发症预防。患者术后能更快下床活动,促进身体机能恢复。此次研究中,用腹腔镜手术的研究组,与用开腹手术的对照组对比,有着更少的术中失血量,更快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更短的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比对照组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和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开腹手术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效果不及腹腔镜手术,后者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术后能更快恢复、更快出院,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肠梗阻开腹分组
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价值分析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肠梗阻不手术有何治疗方法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改良直肠前切除术治疗成人重度直肠脱垂的对比研究
腹腔镜与开腹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中低位直肠癌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