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沙匹坦应用于化疗患者的输注部位反应观察与护理
2020-07-24何湘子蒋国凤
何湘子 蒋国凤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广东 广州 510060)
虽然近年来化疗相关的恶心呕吐(Chemotherapy-Induced Nausea and Vomiting,CINV)处理方案在不断改善,但其仍然是化疗过程中最令人困扰的副作用之一。高达75%的肿瘤患者发生过CINV,即使预防性使用了止吐药,也仍有超过50%的化疗后患者出现急性或延迟性的CINV症状[1]。福沙匹坦是阿瑞匹坦(Aprepitant)口服制剂的前体药物,注射后在体内迅速转化成阿瑞匹坦,可有效抑制化疗药物所致的急性恶心和呕吐和延迟性呕吐[2]。但说明书和相关研究显示,在使用留置针输注福沙匹坦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输注部位反应。现对156人次恶性肿瘤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福沙匹坦后出现的输注部位反应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收集
通过查阅文献和咨询肿瘤内科专家,制定了《福沙匹坦不良反应及处理登记表》。登记表的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诊断、使用的化疗药物、化疗次数、止呕药物种类、福沙匹坦输注浓度、输注时间、输注部位、静脉炎的分度、发生静脉炎的处理方法。根据表格内容,登记从2020年2月—4月期间所有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福沙匹坦患者的资料。
1.2 输液要求
按照医嘱福沙匹坦配置要求为配药浓度为1mg/mL(150mg/150mL),溶于0.9%氯化钠中,输注时间20~30分钟,于第一天化疗前30分钟内完成静脉输注。
2.结果
2.1 患者的一般资料
92例恶性肿瘤患者共使用福沙匹坦156次,年龄为(51.45±18.78)岁;男47例,女45例;诊断包括肺癌(17例)、肠癌(22例)、胃癌(9例)、乳腺癌(19例)、血液肿瘤(12例)、淋巴瘤(13例);使用的化疗药物有:培美曲塞、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卡铂、顺铂、依托泊苷、伊立替康、乐沙定、博来霉素、苯达莫司汀、泊马度胺、多柔比星脂质体、环磷酰胺、长春新碱、甲氨蝶呤等。
2.2 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福沙匹坦的情况
患者输注福沙匹坦的平均时间为36.01分钟。选择手背进行药液输注的占61.53%(96/156),选择前臂进行输注的占26.28%(41/156),选择肘窝进行输液的占12.18%(19/156);发生静脉炎的情况如表。
表 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注福沙匹坦出现的静脉炎情况 (n=156)
3.护理
3.1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福沙匹坦输液治疗时避免选择静脉血管弯曲、关节部位或手背静脉,同时要密切注意输液前、输液中和输液后的充分血液回流;如果输注部位出现红肿、疼痛时应重新选择静脉血管。
3.2 识别并祛除引起静脉炎的高危因素
研究表明,年老患者、输注部位选择在手背而不是前臂和肘窝的患者、福沙匹坦输注时间<100ml/h的患者、静脉使用阿霉素类药物的患者发生静脉炎的几率高[3]。故在使用福沙匹坦时,要告知患者该药物可能会引起输注血管的红肿疼痛,输注过程中加强上述静脉炎发生高危人群的巡视,同时使用控速仪确保输注时间大于30分钟;对于年老、血管情况差、使用发疱剂的患者,责任护士要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医生做好沟通,尽量采取深静脉置管,以减轻药物对外周血管的刺激。
3.3 静脉炎的护理
当使用外周静脉输注福沙匹坦时,输注部位发生I°度静脉炎,责任护士应密切注意患者的主诉和输液中、输液后的充分血液回流,患者对输注时局部的疼痛无法耐受时,可调慢补液速度,向医生汇报病情,更换留置针穿刺部位,可按医嘱调整福沙匹坦溶液的浓度。所有的I°度静脉炎均在处理后短时间内好转,无向Ⅱ°静脉炎进展。发生Ⅱ°静脉炎时,责任护士应予更换留置针穿刺部位及血管,使用热敷或者喜辽妥外涂原来穿刺血管。有2例Ⅱ°静脉炎患者在经过上述处理后,穿刺血管仍出现沿血管走向的条索状色素沉着,其余在之后的2~5天内症状消失。发生Ⅲ°静脉炎时,予拔除留置针,局部呋喃西林、地塞米松湿敷,喜辽妥外涂,红外线频谱仪照射,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4]。3例患者经过上述的处理后,在之后的7~15天,条索状物消失,但原穿刺血管变硬、变细,无弹性。
4.讨论
静脉炎是临床静脉给药常见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静脉炎将损伤血管[5]。静脉输注福沙匹坦是预防恶心呕吐的有效药物,本研究所观察到的外周静脉输注福沙匹坦的输液部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远高于说明书中报告。幸运的是,多数的反应都是轻到中度的,并且很快就缓解。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年老、静脉使用发疱类药物的患者在输注福沙匹坦时,尽量建议其使用中心静脉导管,如使用外周静脉,应加强补液巡视,及时发现输液部位的反应。